牛子寨,位于廣東南雄的東北。
縣志中記載,在這一區域的最高山峰之上,有一個巨石,像一頭大牛,首南尾北,渾然天成,這一帶因此得名牛子寨。
牛本是仙牛,被派到人間幫助耕地,但它卻偷吃禾苗,莊稼無收,餓死了百姓,于是被化為石牛。當地至今流傳著“沒尾石牛”和“媳婦背老倌”的傳說。
如今,牛子寨出名卻是因為一個姓氏:賴姓。
賴姓,全國總人口約260萬。
賴姓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后裔,得姓始祖為叔穎,周武王姬發的親弟弟。
他被封于今河南息縣一帶,建立賴子國。
春秋魯昭公四年,賴子國被楚靈王滅,賴子國的后裔不忘故國,以國名為氏,因此有了賴氏一脈。
賴氏先祖南遷很早,很多學者的研究中,認可賴姓為客家南遷第一姓。
如今,廣東為核心聚居地,占全國漢族賴姓人口的54%以上。
牛子寨,賴姓族人聚居區。
在這一區域,分布著大逕村、孔塘村、滿坑村、廟前村、南坑村、高排村、麻臍塘村、汶井村、崗子腦村等20多個自然村,人口約有2萬。這其中,除了個別姓氏外,村民幾乎都是賴氏一脈。
這些村民,有四個共同點:同宗、同姓、同言、同俗。
孔坑村,賴氏祠堂有800多平米,規模很大。在這里,我們了解到,牛子寨的開基祖是賴氏第五十三世永誠公。
永誠公一脈,老家河南穎川,南遷后的第一祖居地福建古田,后來繼續遷徙,到了江西會昌,繼而遷徙到信豐縣小河鎮羅兜,如今,在羅兜村建設有永誠公的祖祠。
在此后的時間里,永誠公之子汝文公,帶領族人從羅兜村來到了牛子石,繁衍生息,開枝散葉。至今,這些賴姓族人日常交流,語音、語調上完全相同,但與周圍其他地方,存在著明顯區別。
在隨后的行程中,我們了解到,牛子寨一帶的賴氏村莊中,都建設有祠堂,建筑面積均在500平以上。
這些祠堂的建設不僅是為了不忘先祖,不忘創業艱辛,更是村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
在孔塘村祠堂前,我們看到了始建于清代,古樸的“進士及第”牌坊和“貞節”牌坊,是為了紀念村子里乾隆19年的進士賴堂而建設。
這里的習俗,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仍與中原地區一脈相承。
例如過年:“初一齋一齋,,初二吃毛齋,初三飲老酒,初四隆咚嚓”等。
新媳婦過年,第一次回娘家,親戚朋友會搶著接待,小兩口要吃“湯碗”。
“湯碗”以粉、面為底,上覆炒肉片、幾個去殼的白水雞蛋,有放六個、八個、十個的,雞蛋越多,接待規格越高,新郎要全部吃掉才禮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