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下這篇文章的第一行字前,剛給自己泡了一杯咖啡,這就像一種很“私人”的儀式感。好比人工智能興起,有人熱衷于“AI+”那樣,我覺得不同寫作者的個人習慣,也可以被稱之為“寫作+”。同時也認為,一件事或物被人賦予的意義,要比它本身的價值更值得。
所以,回想AI出現后的那些日子,不管是“ChatGPT”還是“DeepSeek”,身邊刷到類似“作家或創作者會不會被取代”的話題。每每這時,我心里都顯得異常平靜,也會樂觀地認為:如果AI不懂文字對某個人來說的深層意義與價值,那它這串冷冰冰的字符很難變得有溫度。
或許,這么形容顯得過于絕對,但這恰恰就是寫作者“不完美”的地方,有時會在文字中動態切換立場和態度。譬如,無意識寫作時,我可以為了喜歡或不喜歡的事物,表現出很強的偏向性,感性居上;但到了需要正式表達的場景,我會更多考慮讀者的感受,客觀中立地去分析某件事、某個人,偏向理性。
即便這種思維的跳躍,看起來很分裂,但如果一個人比較享受“輸出過程”,我覺得嘗試在不同情境下輸出文字會感到愉悅。所以在看到類似“作家要被取代”的話題時,也會有所困惑:難道,所有人都能接受由AI主導的“精神產物”嗎?我想,這是一個需要用時間來驗證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我也不會拒絕使用AI,也通過不同的平臺創建了3個智能體,并把它們稱作是自己的“數字分身”。記得智能體剛上線時,還很興奮,迫不及待地把它們接入自己在內容平臺開的賬號。這樣,讀者就可以通過我的分身,和“我”聊天了,這是種別樣的體驗。
當然,體驗最多的人,還是我自己。說說個人感受,我始終覺得它們與真人比起來,略顯遲鈍和刻意,或許這與創建者也有些關系。因為我很喜歡問它一些無聊的問題,譬如“你可以幫我講個笑話嗎”“你多大了”“幫我分析一下你自己”,而很少去問它一些專業性的問題。可能是我還不完全信任AI,所以提問時也總有所保留。
因此,我認為在“AI撞上作家”這件事上,或許不必秉持過度消極的態度。如果說,有一天人工智能復制了我,那不會是全部的我。因為在AI學會向人類撒謊之前,人類向它投喂的那些語料,也可能本身就是一種遮掩,還得檢驗真偽。那這時,被糊弄的AI,也可能會變得滿嘴謊話,甚至突破倫理那道紅線。
當下可以看到的是,人工智能的出現,確實給了各行各業發揮的空間和可能。就像前些天,還在網上刷到過“訓練AI寫手寫網文”的文章,搭配全職編輯產出網文。尚不知道這樣的打算是否屬實,可也覺得真要實行起來很有難度。畢竟,在文學活動四要素說中,“世界、作家、作品、讀者”四個因素,同等重要,不可或缺,構成了文學活動。
所以當AI要取代作家寫作時,不可避免會有新的問題產生:AI算作家嗎?AI能理解現實世界,深入社會生活嗎?它寫出來的作品,會有多少讀者去看呢?這都需要有人提問有人回答,讓人工智能自問自答,顯得過于草率。
作家格非說:“作家通過不斷的提問,給他的時代提問,給他的生活處境提問,然后切近于我們生活的那個真實。這是文學的功能。”這一點,目前AI還做不到,未來也很有懸念。
而我也有想象過,AI會成為自己的助手。但“完全代替我輸出思想和情感”,放到現在來看,還只是觀點,不是事實。
尤其是寫作這件事,本身就充滿了不確定性。大多作家純靠寫作,早期的付出和回報很難實現對等。簡單點來說就是,可能一個人寫了一年、三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他都沒法獲得可觀的經濟收入。創作者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人工智能同樣要面對。需要考慮的一點是,AI創作除了面對作品收益慘淡外,平臺方還要承擔耗費算力支出的那部分費用。用AI代替真人寫作,看起來節省了人力、物力,其實也不免會對作品的文學性和商業性產生雙重影響。
縱然有人說,嚴肅文學當下顯得小眾,沒什么人看。可到底是不能代表每個人,當網友閱讀一部名著的注意力,被短視頻、短內容吸引時,才容易對深度閱讀產生抗拒。假若互聯網無需再容納更多的真人寫作,那青年作家們或許可以走進書店、學校,讓作品讓更多人看到。彼時,AI沒有取代作家,作家也可以和AI比肩共創,這將是一種更理想的想象。
最后,作為一個還在堅持輸出的作者,還想說的是,沒有一夜暴富的神話。大多需要耗費時間和心力的事情,前期都少不了靠量積累和沉淀。從為愛發電到獲得收益、稿費,也會經歷了一個從易到難的過程。譬如,前期寫點什么有點自嗨,但慢慢的寫到后面,就會關注讀者和外界的反饋,然后適當代入到他人的視角去寫點什么。
因為,當寫作者用自己的方式去寫外界的一切時,同時也在用文字去經歷、去感受、去解讀。可能就是在某個瞬間,會突然發現某種現象、情緒,和自己身上的一部分很像,那么,這時就有了新的自我認知:原來,我也有被壓抑的念頭和欲望,亦有悄悄藏起來的悲喜和善惡。我好像,還不夠了解自己。
諸如此類的體悟,算是寫作帶來的驚喜。所以有人問“AI真的可以代替作家、藝術家的創作嗎?”
“它會模仿你的風格,復刻你的文字,但它不會代替一個創作者在卡文時皺眉的心痛,也不會懂得靠咖啡續航才憋出一句話的‘低效表達’。”這是我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