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對于銀行人而言,卻是最難熬的日子。
晨光還未爬上營業廳的防彈玻璃,早班柜員已經對著鏡子反復練習微笑弧度。
二十米長的智能柜臺上,指紋識別區被磨得發亮,銀行人用365天的指紋,解鎖了屬于自己的KPI牢籠。
一季度“開門紅”已經進入了沖刺階段,銀行人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領導時刻提醒大家要嚴陣以待,不能在最后一刻功虧一簣。
諷刺的是,銀行人掌管著千億規模的資金樞紐,卻在小數點后四位的考核維度里,活成了最精密的工具。
一、指標體系的精密齒輪
每季度初下發的任務書,總會讓晨會室的空氣瞬間凝固。
新增公司貸款余額1.5億、理財保有量凈增3000萬、數字錢包綁卡率突破60%。
這些被拆解成每日進度的數字,在晨會大屏上織成一張猩紅色的網。
支行長深夜往工作群轉發的《同業對標分析》,總會精準卡在23:59分彈出。
這個尷尬的時間點,足夠讓所有人在失眠中咀嚼焦慮。
我們熟稔地將客戶分為“保本理財型”“風險偏好型”,卻分不清自己屬于“焦慮失眠型”還是“慢性胃炎型”。
一季度末沖刺動員會上,領導說要把每一天都當作月底來過,臺下響起的不再是掌聲,而是此起彼伏的哀怨嘆息。
銀行人深知,好不容易快熬到了季度末,不是考核要結束,而是另一場戰斗的開始。
二、營銷戰場的荒誕劇
貴賓室的茶臺上,2024年首季主推的熊貓金幣在絲絨托盤里泛著冷光。
理財經理對著鏡子整理領帶時忽然發笑,上周剛用這套話術說服客戶將定期存款轉成黃金ETF,今天卻要對著同一批人解釋為何金價波動不必驚慌。
我們掌握著三十種資產配置模型,卻在“存十萬送電飯煲”的營銷話術里,把專業尊嚴碾碎成地推傳單。
最荒誕的莫過于,那些被科技賦能的“精準營銷”。
系統彈窗提醒“客戶昨日查詢大額存單利率”,我們必須在5分鐘內撥通電話,卻要假裝是“剛好看到您賬戶變動”。
浮夸的演技,到位的情緒價值,都是銀行人不得已而為之。
晨會上,領導在表彰的“營銷創新案例”,不過是把去年的“存款積分兌加油卡”換成了“數字人民幣紅包”。
三、疲憊是種會復利的債務
銀行人的連軸轉,印刻在工位上的每一個細節里。
更衣柜里掛著三套不同季節的工裝,卻找不到一件沒被簽字筆染色的襯衫。
抽屜里的體檢報告,異常項從3項暴增到11項。
但,最刺痛的還是“建議減少精神壓力”那行小字,就如同告訴沙漠旅人“建議多喝水”般蒼白。
可以大膽預測,季度末的最后一天,所有人盯著時鐘等待解脫時,郵箱必然會收到一封郵件,《關于開展二季度專項競賽的通知》。
原來所謂“開門紅”的終點,不過是把沖刺跑道改成了環形賽道。
過不了幾天,銀行的會議室就要更換新的標語,“決戰630”會成為新的工作基調。
剛路過銀行前臺的時候,行政小妹正在更換枯萎的綠蘿。
那盆植物和我們一樣,明明按時澆灌了所有規定動作,卻依然不可逆轉地走向枯黃。
在這個用晨會倒計時和季度考核切割人生的行業,我們逐漸活成了人形計算器。
輸入的是青春與健康,輸出的永遠是帶著誤差值的完成率。
如果有一天銀行人也需要計提減值準備,或許該把逐年折舊的職業生涯,和永遠無法核銷的精神損耗,寫進資產負債表的隱秘角落里。
銀行人離真正的崩潰,應該只差最后一根稻草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