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7字5圖,閱讀大約需要12分鐘。
感謝點贊,在看,轉發!
李嘉誠出售海外43個港口給美國財團的事, 鬧得滿城、“滿國”風雨,最后會如何收場?
但還有一樁更大的事,中美全球航運、商道之爭,事關中美國運之爭,這才是更大的事。最終的結果又會是什么,或不會導致中美之間的沖突?
今天我們再做一次推演和預測,同時,也來探討有什么解決的辦法和對策。
1 還未進行最后交易
有關李嘉誠出售43個港口,目前獲得的信息是,雙方買賣的協議雖然簽了,但只是原則性的協議,還沒有做最后的交易。也就是說,只要交易還沒有完成,就存在變數,存在改變的可能性。
這時候,中國政府或香港特區政府可以進行干預,阻止最終交易的進行。
但有鑒于香港的”自由港“政策,以及香港的法律體系較為寬松,而且,李嘉誠出售的港口不在香港,也不在中國境內,都是在海外,因此香港特區政府出面干預的可能性很低。不是說不可能,而是可能性非常低。
那么,就只好由中央出面了。這方面,中國有“國家安全審查”機制,這包括”國家安全“和”外資并購審查“機制,可以對這筆交易進行審查,一旦“發覺”該交易違反了相關政策,危害了國家安全,自然可以阻止貝萊德的收購。
法律方面的依據是,根據中國《外商投資法》和《反壟斷法》,凡涉及國家安全、經濟命脈、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交易,都有可能審查。
其中有涉及到”關鍵港口“或基礎設施的部分。這不就是了嗎?特別是,如果外資的收購引發了安全問題,中國政府當然有理由出面阻止。
說到這里,由北京出面阻止這次的交易,可能是最終的途徑。李嘉誠不太可能自己主動“毀約”,因為那會涉及違約金。
并且,如果李嘉誠自己主動“毀約”,那么他在西方世界就不用混了。 由于李嘉誠在海外有大量的資產,他不會如此做的。這時候,他得要考慮在中國內地與香港境內的資產,和海外資產做一番比較。所以,不能期望李嘉誠自己撤除合約。
當這份銷售合約被否決后,再隔一段時間,由中國企業,例如國有企業或某個(某些)私營企業出面承接,以相近的價格收購這43個港口。如此就可以讓此事件落幕。
2 李嘉誠玩弄心機
其實,李嘉誠在這次的事件上玩弄了一個心機,他利用中美博弈獲利,如果我們國家不干涉,他就能一個比較好的價錢賣給美國(或西方)。如果國家出面干涉。李嘉誠還是能夠以一個相對好的價格賣給國家。
這方面,我只能說到這里。
回顧這一次的“事件”,貝萊德以及其背后的勢力對整件事情的”謀劃“相當深,這43個港口是李嘉誠除中國內地與香港之外的所有港口,也就是所有李嘉誠企業的海外港口,目的就是要避開我們國家可能的干預。
但是,中國是世界級大國,在全球都有利益,怎可能,也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權益受損,更何況中國還面臨美國處心積慮的打壓,不應該放任此一收購案。
美國有American Interest,一天到晚講美國利益,中國也是時候講“中國利益”。
3 中美利益沖突導向戰爭?
說到這里,我們要把目光轉向中美航運與商貿之爭。
上篇文章《》我們談到歷史以來的大國航運、商貿之爭,這樣的問題是世界歷史上的普遍性問題,不分中外。當兩個或多個強權對外擴張的時候,“一定”會出現利益沖突。
大國之間的對抗,不是地盤之爭,就是爭奪商貿利益,或是兩者都有。上星期我們提到2、3千年前,地中海周邊大國在地中海東面海域的爭奪。
大航海時代,或是殖民帝國時代,殖民列強在海外的爭戰,相互之間爭奪海外殖民地、礦藏、資源與市場。
就以歐洲大陸而言,自近代以來,俄羅斯為了爭奪黑海的出海口,跟多個國家打仗,包括奧斯曼帝國、奧地利帝國、英國、法國等國。
1853-1856年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俄羅斯帝國對上奧斯曼帝國、法國、英國、薩丁尼亞王國。雖然俄羅斯戰敗了,但仍然保有部分黑海的控制權。薩丁尼亞王國是后來的意大利。
俄羅斯一個打那么多國家,你說,俄羅斯能不打嗎?俄羅斯如果不打,那就得乖乖憋在歐亞大陸內。
我不是說俄羅斯打得對,畢竟俄羅斯也是帝國主義之一,也是到處搞擴張,侵略。
剛剛舉例的戰爭,都是列強在爭奪利益,一些國家是為了領土擴張,拓展利益或市場,另一些國家是為了求生存,保護自己的利益,例如當時處于衰微的奧斯曼帝國。
回到現今的場景,美利堅國不斷打壓中國的發展,處處針對中國,與中國為敵,中國的國家發展與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如果這時候中國對外的商貿通道被掐斷了,那還得了?
特朗普于2019年曾經提出要求,要從丹麥手中買下格陵蘭。2024年11月老特大選勝選后,又再度提出買下格陵蘭的說法,再加上奪回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等,老特的目的非常明確。
由貝萊德投資公司領頭,買下李嘉誠在海外的所有港口,是為了實踐此一目的的一步。
3月15日,老特下令對也門胡塞武進行大規模的空襲,這是又一步棋,最終是要控制紅海的通道與蘇伊士運河。
如此,太平洋于大西洋之間,以及亞洲通往歐洲地中海的通道都將在老美的掌控下。
此外,特朗普又與普京商議,企圖掌控北極通道。北極通道是未來北半球重要的航道,相對現有的航線而言,可以節省不少的時間和航運費用。
說到這里,老特的目的很明顯了,這是明擺著的陽謀,中國怎可能不去應對呢?
務實一點的說法,按照歷史的軌跡,當兩大國出現嚴重利益沖突的時候,是很有可能發生戰爭的,而且中美為此沖突的可能性,不會亞于臺海危機。
如果事態持續發展下去,惡化下去,美國仍然不顧及中國的利益,中美沖突就很難避免了。這不是開玩笑的。
4 中美解決利益沖突的模式
那么,中美兩大強權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這幾乎涉及到整個中美兩強的世界博弈。
歷史上大國之間的爭斗,不外乎打仗,或是談判。最好的方式是,中美經過對話,商談彼此的勢力范圍該如何劃分。
最笨的方法就是拼個你死我活,或是雙方征戰數十年。
例如,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雅典和斯巴達前前后后多次征戰,打了27年。
結果是,雖然斯巴達獲勝,但是并沒有因此順利擴張地盤,發展成一個強大的帝國,反而出現國內勢力分裂,與聯盟其他城邦的反抗。而雅典與希臘因此走向衰弱。雙方的結局都不好,這是兩敗俱傷。
比較好的結果是中國大唐時期與阿拉伯帝國之間的“怛羅斯戰役”。這是唐玄宗天寶年間安西都護府的兵力,與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的戰爭,也都涉及了兩大帝國的對外勢力。
經過這場戰爭,雙方都體認到對方的實力堅強,不是容易撼動的。此戰后,大唐與阿拉伯帝國保持均勢,彼此不再挑戰對方的地盤,保持一個平衡,絲綢之路也還保持暢通。
那么,美國能不能像那時候的阿拉伯帝國,體認東方中國的強大與不可欺,不可勝呢?
答案是,難,非常難!
一方面這是美國百年來的屬性,太安逸了。美國處于兩大洋之間,除了南北戰爭的內戰外,從未經歷過戰火。美國也因此總是“以逸待勞”,等到別人打得筋疲力盡的時候,才出來以世界救星的姿態,“收拾殘局”。
這還是揀好聽的說,其實就是“撿便宜”。
另一方面,蘇聯于1991年12月解體,這就”寵壞“美國,美國以為從此天下無敵,可以高枕無憂,繼續當世界霸主一百年。
其實,一超獨霸的局面,并非世界所樂見,也不是”天道“所容,一超獨霸的局面難以持久。
5 中美問題在美國
事實上,中美之間最大的問題就是美國不愿意承認中國的大國地位,這種現象是違反歷史軌跡的。
中國是一個大國,是一個超大國家,不可能如美國的愿,躲在角落里當一個小國。中國體量如此之大,手腳伸展一下,都會影響到周邊國家,影響世界。
從2018年美國跟中國打貿易戰算起,歷時7年了,7年的時間美國始終不勝。
而中國肯定不會像雅典與斯巴達之間的戰爭,跟美國斗個兩敗俱傷的結果。除非是打核戰,否則這不會發生。
以中國的戰略和謀略,美國如果堅持繼續打下去,最終必然是美國提前交出霸權地位。這方面我們以后再說。
美國不愿意承認中國的大國地位,怎么辦呢?世界怎么辦呢?
對中國來說,那就奉陪到底,把美國打“下臺”。美國如果始終不勝,最終的結果必然是“下臺”,這沒有什么好說的。
美國想要對中國籍的貨輪,以及中國制造的貨輪征收100萬美元的港口費,對中國的對外商品出口影響不大。這些貨輪可以停靠在墨西哥,或中南美洲國家的港口,然后再將貨物轉運到美國。
這種轉口貿易的事早已經存在,只是美國要多付一些運費。
中國可以繼續賣零部件或原物料給其他國家,例如越南與印度。中國出口貿易照常進行。同樣的,美國得多付出一些成本。
比較有影響的是,一些國家可能會減少采購中國制造的貨輪,特別是要跑美國線的貨輪。
畢竟,貨物是在中國,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的占比是35%,中國有貨。這一點,7年來的中美貿易戰已經證明了,美國無法阻止中國貨物的銷售。
美國真要如此做,中國也會有反制辦法,包括對美國波音公司的飛機提高機場服務費。
這幾年,波音公司的經營遭遇困難,如果中國提高機場服務費,等于是把波音的全球市場份額踢走,歐洲空客肯定是最高興的。
中國的確有理由提高波音公司飛機的機場費,因為美國不給中國C919飛機適航證。
中國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凡是不給C919適航證的國家,提高其機場費。
6 美俄獨占北極航線?
至于特朗普跟普京商議,想要獨占北極航線,這也不會成功。目前,北極航線兩個主要的通道是東北與西北航道,沿途主要國家分別是俄羅斯與加拿大。美國雖然有阿拉斯加洲臨近北極,但中國可以走靠近俄羅斯這一邊。
再怎么說,俄羅斯在北極航道中有重要的利益,可以從北極通航中獲取利益。這方面,俄羅斯會多少拉著中國一起,不會一味聽從美國。
至于中歐班列,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鐵路運輸,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泛亞鐵路系統,以及中國與中南美洲多個國家進行港口開發與航運合作,包括智利、巴西、厄瓜多爾、巴拿馬等國家。最著名的是去年為秘魯開發錢凱港。
評估一下中美貿易戰,美國雖然在巴拿馬與加拿大兩國占有優勢,那是因為這兩國對美國有較高比例的出口貿易。但其它國家則不同,中國是全球超過130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這一點,美國就比不上。
再說一次,中國有貨,除了石油、鐵礦石、谷物等大宗物資外,全球貨輪不來中國載貨,要到哪里去?
7 結論
美國想要掌控全球通商航道,那也是行不通的。中國海軍日益強大,美國封鎖不了。這就是為什么中國需要建造核動力航母的原因,能夠在全球范圍內保護中國的商貿利益。
就算美國控制了巴拿馬運河,那也只是影響了中國到美東的運輸。除非是美國“東岸”不要中國貨,那就另當別論。
大不了就是中美“兩敗俱傷”!但即便如此,中國還有其它國家的商貿可做。
最糟糕的情況是,打仗唄。難道中國害怕了美國? 一句話,“奉陪到底”,這不是亂說的,這是有底氣之下的言語。
中國幾十年沒打仗,一些人還以為中國鐵拳生銹了,刀劍不利索了。其實,幾十年不打仗,就是為了有朝一日打一場震懾對手的戰爭。
總結起來,美國的籌碼并沒有比中國多。美國的確有比較多的盟友,但貿易戰7年下來證明了,美國無法打贏跟中國的貿易戰。
美國在貿易戰上比較有優勢的也只有加拿大與墨西哥兩國。
中國有貨物,是全球超級制造業大國,美國僅憑印制美元的金融力量,是不可消滅中國的貨物,中國的制造業。
事實上,最怕打仗的應該是美國。在戰爭期間,最需要的是物資與貨物, 不是美元。
這就是為什么俄羅斯在美國與歐洲極力制裁下,還能夠在烏克蘭沖突中占據優勢。
中國還有“一帶一路”的互惠計劃,有效吸引全球國家。美國想要掌控全球主要航運通道,只能是自保,封鎖不了中國。
最后,十年來從總是有人提馬六甲海峽困境。以前可能是困境,但現在不是了。就問那么一句,中國海空軍距離馬六甲海峽近些,還是美國近些?
以現在的中國軍力,還不需要動用核動力航母,就可以在馬六甲海峽占優勢。
最后還是那一句,以現今的中美局勢而言,怕打仗的應該是美國。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說到這里。謝謝各位的收看,我們下期再會。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