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馮勝勇在出席愛奇藝熒光之夜2025微短劇盛典上,發表了題為《橫屏豎屏都要水平,長短平臺都要精品》的演講,從四重維度闡述微短劇精品化之路。
(一)
馮勝勇首先從微短劇的發展、管理和長短劇之間的關系等話題進行了闡述。
首先,對于微短劇蓬勃發展是曇花一現,還是會持續繁榮的問題,強調微短劇是短視頻業態向敘事和審美階段發展的必然產物,為整個影視行業開辟了新賽道、拓展了新空間,對推動文藝創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紓解社會情緒“堰塞湖”、賦能千行百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微短劇吸引了各長視頻平臺和大的制作機構紛紛入局。短視頻平臺的優勢在于傳播能力,長視頻平臺的優勢在于內容制作能力,可以預言微短劇盡管興起于短視頻平臺,但最終是騰達于長視頻平臺。
談及在管理中探索對微短劇進行分類指導的話題時,認為每集10分鐘左右的橫屏短劇,可能會是未來微短劇精品化發展的主流,既需要更多專業文藝工作者的持續加入,也需要頭部的視聽平臺和制作機構的創作自覺,還需要行業管理部門的規劃指導和扶持引領;而每集5分鐘以內的豎屏微劇,可以說是專為手機定制,因為更突出人像和敘事,更有利于和觀眾產生情緒共振和情感共鳴。
在談到長劇和微短劇會不會被彼此取代的話題時,其認為終究會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長劇和微短劇各自的優勢,既要取長補短,也要取短補長。“長劇可以借鑒微短劇的簡潔明快,優化劇情推進的敘事節奏;微短劇則可以汲取長劇的審美品質,豐富故事的層次和內涵,提升作品的藝術性。”
(二)
馮勝勇強調,微短劇精品化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也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出路。
“微短劇精品化之路,是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的‘金鑰匙’,必須矢志不渝走下去創新是密碼,有創新才能有活力、有競爭力;內容始終為王,好內容才是通行證”……
在此基礎上,馮勝勇從四個維度闡述了微短劇精品化的實踐路徑。
一是創作者要堅守“工匠心”。時長的“短”與價值的“長”從不對立,粗糙的“快”與精品的“慢”才是永恒博弈。微短劇的精品創作,在“黃金7秒”法則之外,更應該追求“余韻7天”的情感沉淀,追求“雋永7年”的情懷表達。
二是平臺方要當好“守門人”。現在總投資額度在30萬以下的平臺自審微短劇,數量龐大,這部分劇集直接決定著全社會對微短劇質量和水平的認知。
如果平臺方只把自己當作內容的“收費站”,我們終將被低質的作品淹沒。真正的守門人,不僅僅是規則的執行者,更是價值的守護者、生態的建設者,應該通過規則制定、資源調配、價值引領,構建“良幣驅逐劣幣”的創作生態。
三是技術端要賦能“新表達”。AIGC技術的廣泛使用極大地提高了微短劇創作的效率,同時也在幫助創作者突破傳統創作思維的局限,探索更加多樣化的敘事方式和表現形式,這對于微短劇的創新至關重要。
可以借助技術革新帶來的機遇,推動劇本創作、情節生成和制作流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升級,以新表達開創行業新格局。同時,對AIGC要趨利避害,嚴格審核把關,堅決防范各類風險。
四是政策層要構筑“防護網”。一手抓規范管理,一手抓創作提升,是總局關于微短劇的基本思路。去年總局出臺各類強引導、強監管措施,今年將制定出臺《微短劇管理辦法》,把微短劇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同時,深入實施“微短劇+”計劃,賦能千行百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