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擁有國內最為活躍的智駕研產銷服體系之一。稱其為智駕第一梯隊,并非單指技術水平,而是其商業化推廣速度,已經對數據、算力和算法三個基礎能力形成了充分利用和反饋。
文 /《汽車人》張敏
站在2025年的當前,講智駕不能炸場了,“智駕體系”時代已經來臨。
人們對L2早晚進化為更高階的智駕等級深信不疑,但何時、經由什么途徑,達成的樣子是否符合預期,莫衷一是。
3月18日,廣汽集團回答這些疑問,不僅勾勒出智駕的未來版圖的輪廓,還將描述其中的一些細節。更重要的是,廣汽集團有能力、有工具、有路徑、有財力,因此也有決心實現自己規劃的愿景。
“星靈智行”的目標哪里來
2024年北京車展期間廣汽曾發布“智行2027”行動計劃,此次星靈智行發布會更像是對該計劃的升級。由此可見,廣汽戰略級別的目標,總是先分解后合成,一環扣一環,執行銜接規劃,通過沿途實現若干子目標,最終實現總目標。
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馮興亞
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在現場宣布,廣汽智能生態系統ADiGO,迭代至6.0版本,ADiGO PILOT智駕系統升級為ADiGO GSD(GAC Self-Driving)。這不是常規迭代,而是一次生態系統的大擴容、大升級和大躍遷。因為肩負了這些任務,新版本的ADiGO被賦予中文名字“星靈智行”。
在新體系下,馮興亞表示,今年內廣汽集團將啟動國內首款L3自動駕駛車型量產上市銷售及業內首款L4自動駕駛前裝量產車型下線交付,2026年初,廣汽將成為國內首家穩步推進L4自動駕駛產品規模化運營的車企。新時代迎面而來,比我們預想得更快、更激進。
其實,智駕平權比我們看到的更早,早在各家企業明確宣布之前。最晚在2024年下半年,國內頭部車企就開始激進地推動智駕能力向全系產品普及,智駕系統開始下沉。
幾乎所有車企都實施了“共同但有區別”的智駕方案,其特點是在20萬元以下產品中部署去LiDAR(激光雷達)方案,以壓降成本,匹配整車預算;在高端產品上堅持LiDAR為核心的感知能力部署,以適應快速迭代的算法,為更高階智駕系統預埋硬件。
在2025年初,這種勢頭愈加明顯,大多數車企都參與進來。他們并非應激式行動,至少需要提前一年或者兩年,就需要對具體系統研發和部署做出規劃。拿出實際產品的周期,就是一兩年的時間。
當然不是從頭研發,而是全行業為此做了足夠的準備,包括技術準備和供應鏈準備。以往純視覺很難勝任復雜視場、復雜光照條件的感知任務(人眼也如此),但現在低照度、大對比度的視覺傳感器已經成熟。196線的LiDAR及其附屬零部件,整體打到3000元-4000元的水平,成為激光雷達能夠廣泛部署的前提。
智駕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豪華裝備,相反,沒有智駕的新產品,可能會被用戶拋棄。
廣汽在智駕普及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快速。2024年下半年,埃安霸王龍(第二代AION V)、埃安RT兩款車型最先將配備LiDAR的高階智駕普及到15萬元級,第一批打破20萬元以下LiDAR部署的禁區。
廣汽的智駕戰略牌,已經不再是“出單張”,而是形成了箭頭攻勢。昊鉑被定位為智駕引領者,旗下全系產品已標配高階智駕,新推出產品將全系標配城區NDA(領航)。傳祺、埃安定位為智駕普及者,旗下全系產品均搭載智駕和自動泊車,主流車型全系搭載高階智駕。
技術能力的水到渠成
廣汽能夠實施如此激進的計劃,也是因為能力到了,技術儲備滿足了。廣汽的GSD智駕系統,同時處于方法和工程實踐的第一梯隊。
廣汽的GSD系統,采用生成式AI,端到端+VLM(視覺語言大模型),形成視覺-語言-行為一體化的VLA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在此之前,三者都是獨立的,走的是規控路線。顯然,規控路線無法勝任層出不窮的長尾場景。
而將三者合一,消除內部數據接口,避免了串聯模塊當中傳遞有延遲和數據缺失,也就避免了誤差逐級累積帶來的安全隱患。到目前為止,有跡象表明,大模型訓練、端到端轉移,再加上場景的語義識別,隨著場景理解能力的提升(藉由訓練、數據和算力增長),系統將進化到L3,甚至L4。
廣汽的獨特之處在于,將世界模型引入到模型訓練當中,能夠實現數據自產和自我訓練,從而構建出認知自洽的行為決策。
廣汽針對人體關鍵點對感知系統后臺算法進行特定訓練,可以更精準判斷行人和非機動車的意圖。而接入DeepSeek,將其推理能力遷移到車端,可以讓智駕系統辨識危險場景的能力更強。
業內公認,算力、算法、數據是智駕的三要素。廣汽正在建設萬卡級別的算力群,支持千萬級的場景數據訓練,廣汽產品的海量保有量,提升了數據規模和質量。特別是如祺出行的B端數據,對于訓練質量的提升是巨大的,畢竟不是每家車企都能直接擁有如此規模的運營車隊,后者不啻于數據金礦。
這些基礎能力的支持下,廣汽對AI的投資,得到全方位響應。廣汽GSD的能力進展提升速度,到了不出旬月即刮目相看的地步。廣汽GSD可覆蓋99.9%的道路,真正實現“有路就能開”;廣汽GSD可覆蓋超過99.5%的車位,真正做到“有位就能泊”,以及記憶泊車、無感泊車。這樣就打通了用戶行程的“最后10米”,比車位到車位更進一步,實現離位泊入、自主巡航找車位,上車時又能一鍵召喚,自動接駕。
到了大模型階段,智艙和智駕都有LLM(大語言模型)構造需求。借助推理型AI的進化,ADiGO 6.0在自然語義理解上的進展突飛猛進。其個性化場景能力和理解人類的喜好和情緒上,相比去年表現更讓人感嘆技術已經進步到善解人意的程度。
也因為這一超級體驗,搭載ADiGO 6.0的昊鉑HL擊敗一眾對手,斬獲行業首個A+級AI智能座艙。
智艙和智駕都有和云端算力交換數據的需求,而且這種需求將持續擴大。廣汽的ADiGO SPACE智能座艙擁有衛星通信直連技術,實現空天地一體化通信,讓智艙與云端聯系,不受地形、地域限制。“星靈智行”讓汽車從“移動工具”向“智能終端”進化。
廣汽在智能化方面積累的能力,讓客戶一腳踏入未來社會。在2027智行體系下,廣汽給智能化的安全,提供一系列保障和兜底措施,包括全流程智駕指引、全鏈路可視化、全域安全體系、全維度主動安全和智駕安心險。
“星靈智行”L3和L4并進
值得一提的是,廣汽早就規劃好L3、L4智駕的升級路徑。
2024年,廣汽就成為全國首批獲得L3路測和試運營的車企之一。廣汽旗下的如祺出行已于2022年開啟L4 Robotaxi商業化運營(有電子圍欄)。解鎖這一成就后,廣汽入選了“2024廣州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榜單”。
為了獲得更大量的路測和實際運營數據,廣汽在2024年與滴滴合作成立安滴科技,打造前裝量產商業化Robotaxi。在Robotaxi運營當中,取消了安全員席位(大概率改為云端監控)。
2026年初,廣汽和滴滴將構建“AI+智造+運營”L4商業生態閉環,廣汽也將成為國內首家L4自動駕駛產品規?;\營的車企。2027年,廣汽將正式推出面向個人用戶的L4自動駕駛車型,并在全球市場銷售。
由此可以看出,在“智行2027”的框架下,L3和L4項目是并行的。兩者技術上并非繼承關系,很可能循兩條不同的路徑分別實現。但兩者都與現在高階智駕依賴的基礎能力——傳感器組合、視覺語言轉化、世界模型、推理鏈、自訓練模型、數據的產生、提煉和標注等有直接關聯。
這些技術正在快速地商業化,就是昊鉑、傳祺、埃安三大品牌在“智駕平權”規劃下的商業實踐活動。廣汽擁有國內最為活躍的智駕研產銷服體系之一。稱其為智駕第一梯隊,并非單指技術水平,而是其商業化推廣速度,已經對數據、算力和算法三個基礎能力形成了充分利用和反饋。這些都是L3和L4扎實前推的基礎。
馮興亞所稱的L3和L4部署時間表,就是建立在以上商業循環的基礎上。這是現實能力,而非只停留在規劃上?!爸切?027”從時間上只過了不到一年,但進度上已經充分展開,形成了足夠寬闊的“接觸正面”,多條路線同時推進。廣汽牽頭成立了300億元的產業基金,圍繞核心AI技術和應用(包括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等產業)大舉投入。
五則攻之,十則圍之。在集中優勢資源的前提下,廣汽不需要押注某條賽道,而是采取全向出擊、全線推進的方式,不擔心試錯成本問題。這次發布會傳遞的信號,是這一波AI風口,對所有車企而言屬于戰略級機遇和挑戰,不容錯失,也不容懈怠。
廣汽空前的執行規模和力度,還意味著馮興亞率領的廣汽管理層對智能化、智駕持有堅定的看法,對星靈智行抱有的期待。智能化技術不僅增強了汽車的能力,而且重塑了汽車產品。廣汽必然把握這一歷史進程,轉型成為以AI為核心技術的出行生態公司。【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