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更迭速度以及變化的頻率,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即時更新自己,及時進化自己,才能真正讓自己在時代的洪流當中穩住腳跟。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應該修煉自己的四項核心能力。
決策力
現在的工作生活中,選擇和信息太多,很多人往往會陷入迷茫和疲憊。
每一個選擇后面都有無數種可能性,與其糾結痛苦,焦慮未來,后悔過去,不如當機立斷,做出屬于自己的選擇。
決策,左右事情的發展方向。
做大事的人,總是善于根據形勢需要,找準自己的策略。
有些人之所以失敗,就敗在左右搖擺,無法下定決心。
孔子說過:“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許多時候,越害怕失去,就越容易失去。
做事患得患失,難免影響自己的決策力。
如果人生上半場比的是如何提升認知,那么下半場想走出精彩拼的是決策力。
決策力可以幫助你抓住核心與關鍵,拋下誘惑與雜念,向著最初的目標,堅定地走下去。
共情力
人類的獨特性在于擁有情感和情緒。
共情力,是人們相互理解和溝通的基石。
人類的悲喜或許并不相通,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愛著。
每個人都有被看到、被接納、被分擔的需要,其實這就是一種共情需求。
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經歷,并相應地作出回應的能力。
一個深具共情力的人,會客觀地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對方聯系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處理問題。
擁有共情力、懂得換位思考的人,會在社會中越來越受歡迎,也將收獲和諧美滿的關系。
提升自己的共情力,去體察自己與他人情感,去經歷,去感受。
在習慣量化的時代里,情感這種無法精確量化的能力,會成為人類堅定的堡壘。
數字力
當下,各類AI工具不斷突破,正在逐漸改變社會和生活。
與其擔心AI搶走自己的工作,不如倒逼自己轉變視角,學會利用好AI工具為自己賦能。
越是懂得如何向AI表達訴求,就越能發掘自己的潛力。
未來人機協作的大勢是不可逆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取長避短”。
盡最大努力發揮自己的長處,同時也要規避AI帶來的問題。
我們需要提高自己的認知力和判斷力,培養“淘金者思維”。
要分清到底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構的,把金子留下,把砂石篩掉。
在守好認知防線的情況下享受AI賦能,才能帶來新的認知突破。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AI時代更好地生存下去。
進化力
達爾文認為:“生存下來的不是最強大的物種,也不是最聰明的物種,而是對變化反應最快的物種。”
說到底,這些物種都有一種所謂的“進化思維”,懂得在極具變化的世界里,不斷開發新的本領,讓自己適應當下的環境。
在復雜多變的年代,我們也需要不斷進化、迭代、加強自己的能力培養和累積。
“海嘯面前,所有的經驗都是空白。”
“一招鮮,嘗遍天”的日子早已過去,抱著越老越吃香的念頭,只會淪于平庸。
只有不斷進化自己的能力,保持自己的活力,不斷去學新東西,甚至主動給自己一些危機感、一些壓力。
然后,才能夠激發出自己的天賦和潛能,甚至倒逼自己做出必要的改變。
人要有遠見,要有憂患意識。
決定你未來高度的關鍵,是跨越學科的眼界,和不斷迭代的認知。
本期編輯 | 李丹妮
?人民論壇新媒體出品
資料來源 | 十點讀書、洞見、帆書樊登講書、洞讀;圖片已獲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