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德出生于1911年,山東省曲阜市人。早年時期,他曾在國民黨陳調元部第46師當兵,先后當過傳令兵與班長。1931年,孔慶德在第46師138旅272團2營營長魏孟賢的領導下,在安徽六安加入了紅軍,從此投身工農革命隊伍。
加入紅軍之后,孔慶德被分配到鄂豫皖蘇區紅軍中央教導第2師,經過一番改造之后,他又轉入了鄂豫皖的紅四軍。1931年年底,以紅四軍為基礎,紅四方面軍正式成立,此后孔慶德跟隨紅四方面軍參加了鄂豫皖根據地的反“圍剿”作戰,并在1932年秋天轉戰川陜一帶。
轉戰川陜之后,孔慶德隨部參加了開辟川陜蘇區的一系列戰斗,包括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等戰斗。1935年5月,他跟隨紅四方面軍的主力踏上長征之路,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之后,因為張國燾的影響,孔慶德被迫南下川康一帶,三過雪山與草地,歷經千難萬險才取得長征的勝利。
在長征期間,孔慶德接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考驗,尤其是第三次過草地期間。因為前面的隊伍幾乎把能吃的都已經吃了,所以后面的隊伍沒有吃的,即便是常見的野菜,剩下的也不多。為了尋找能吃的野菜,孔慶德就像神農嘗百草一樣主動嘗試各種野菜,把有毒的野菜與能吃的野菜區分出來,并就野菜問題召開專門會議,宣傳與培訓辨別野菜的方法,為紅軍順利走過草地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孔慶德也取得長征的勝利。長征勝利后,孔慶德前往陜北,后續進入援西軍隨營學校擔任教員。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孔慶德擔任了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1營營長,此后他率部轉戰冀南抗日根據地,多次率部粉碎日本侵略者的“掃蕩”計劃,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抗戰勝利后,孔慶德擔任了晉冀魯豫野戰軍第2縱隊4旅旅長等職務,率部參加了上黨、邯鄲、定陶、豫北攻勢、魯西南等戰役,參與開辟了桐柏解放區,在解放中原大地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49年2月,根據上級命令,桐柏軍區及所屬部隊組成58軍,孔慶德擔任了58軍第一任軍長。
58軍成立之后,迅速開往地方,執行剿滅殘匪等任務。新中國成立后,孔慶德進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1952年,他從軍事學院畢業,此后擔任了中南軍區炮兵代理司令員。1955年,孔慶德被授予中將軍銜,成為開國中將。在這之后,孔慶德進入武漢軍區任職,擔任了武漢軍區副司令員。
在武漢軍區工作期間,孔慶德狠抓正規化軍事訓練,為建設一支現代化、正規化的人民隊伍嘔心瀝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進了國防事業的發展壯大。1971年,湖北省委恢復之后(此前成立了湖北省革委會),60歲的孔慶德擔任了湖北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任職期間,他頂住各方面的壓力,與造反派進行了堅決斗爭,力所能及地排除造反派對建設工作的干擾。
1983年,孔慶德離職休養。離休之后,他依然關心我軍的各項建設,充分發揮老紅軍、老干部的作用,積極獻言獻策。晚年的孔慶德主要生活在武漢,于2010年因病去世,享年99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