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半,老城區的青石板還沁著露水,我已經跟著張叔的三輪車往桃林去了。車斗里竹筐相碰的脆響驚醒了巷口的貍花貓,它躥上墻頭時,尾巴掃落了鄰家晾著的芋艿干——這是奉化六月特有的晨曲。
四百畝桃林在四明山腳下鋪成粉色的海,張叔摘果時總念叨:“指甲要抵著桃溝轉三圈,才不會蹭破絨毛。”二十年前他承包荒山種桃,如今枝椏間的疤結都是年輪。我學著他的手勢托住蜜桃,果皮在掌心微微發燙,仿佛托著一團裹了絲綢的朝霞。
晌午在祠堂幫阿婆熬桃子醬,銅鍋咕嘟著泛起琥珀色泡沫。八十歲的她仍用祖傳的柴火土灶,往陶罐封口前總要撒一把野薄荷。“從前新女婿上門,要考會不會熬這口甜。”她笑著揭開蒸籠,芋艿混著桃醬的蒸汽撲在窗欞上,把雕花的「福祿壽」都熏出了糖霜。
日頭西斜時去剡溪摸螺螄,溪水剛漫過腳踝就撞見成群的白條魚。對岸釣魚的老伯忽然揚竿,銀亮的弧線劃破水面,驚飛了葦叢里的藍翡翠鳥。我蹲在卵石灘上,看波紋把倒映的雪竇寺塔影揉成閃爍的金箔,褲腳滴落的水珠滲進石縫,轉眼就被夏風蒸成咸澀的印記。
暮色里的武嶺門夜市剛支起煤爐,油燜筍的焦香混著烤芋艿的糯甜在街巷流竄。賣灰汁團的大姐認出我是常客,多塞給我兩個還燙手的米團:“后生家多吃點,跟這桃樹一樣,把根扎深了才結得出甜果。”我咬開韌韌的皮,紅糖餡流淌在舌尖時,忽然懂得這座小城的滋味,從來不在游客的攻略里,而在這些被桃香浸潤的、周而復始的晨昏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