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澎湃新聞等
3月11日,《教育部關于同意設置福建福耀科技大學的函》公開。新設福建福耀科技大學為民辦普通本科學校,定位為新型研究型大學,突出理工和科技,著重開展制造業科技創新研究,學校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暫定為8000人。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日,福建福耀科技大學蔣建中、燕山大學黃建宇團隊的論文以《Hierarchical-Structured RGO@EGaIn Composites as Advanced Self-Healing Anode for Room-Temperature Liquid Metal Battery》為題,刊登在材料科學領域頂級刊物Advanced Materials上。
刊物作 者欄目顯示,福建福耀科技大學黃成浩、燕山大學楊曉龍、福建福耀科技大學龔思琪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黃建宇、蔣建中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根據行業媒體介紹,鎵基液態金屬(LM)具有高理論容量、優異的電極動力學性能和獨特的自修復能力,已成為鋰離子電池(LIBs)負極材料的有力候選者。 然而,電化學反應過程中的液-固-液相變可能會破壞固態電解質界面(SEI)并損害結構完整性,最終限制了循環穩定性。
該研究中,福建福耀科技大學蔣建中、燕山大學黃建宇團隊通過一種簡便的自組裝策略合成了具有分級結構的還原氧化石墨烯包覆共晶鎵銦液態金屬顆粒(RGO@EGaIn LMPs)。采用定制的RGO@EGaIn電極的鋰離子電池半電池和全電池均表現出優異的性能。
通過原位透射電子顯微鏡(TEM)表征,揭示了RGO@EGaIn LMPs在鋰化/脫鋰過程中的形貌和相變。研究表明,RGO分級結構促進了LMPs的體積膨脹從≈160%緩沖至125%,并在電化學反應過程中提供了離子和電子的快速傳輸通道,從而有效提升了電極的電化學性能。該研究為制備高性能室溫液態金屬電極提供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標志著液態金屬電池商業化應用的重要進展。
根據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官網介紹,蔣建中在德國、英國、丹麥學習工作約18年,2004年至2023年擔任浙江大學新結構國際研究中心主任。他曾獲得國際納米材料大會“青年科學家”金獎,丹麥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浙江大學第一批“科技創新團隊”,培養一篇全國百篇優博論文,德國Ulm大學、DESY、美國內華達里諾大學、日本東北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廈門大學等兼任教授或研究員。
蔣建中目前是福建福耀科技大學材料學院院長。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之一的黃成浩目前是福耀科技大學新材料與新能源學院助理研究員、福建省引進高層次人才C類。黃成浩研究領域為室溫鎵基液態金屬在堿金屬離子電池和柔性器件領域的應用,鎳基化合物在混合超級電容器領域的應用,普魯士藍類似物材料在鈉離子儲能領域的應用。
另一名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龔思琪目前是福耀科技大學助理研究員,從河北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博士畢業后,她于2024年4月加盟當時尚處于籌建階段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她曾在ACS Nano、J. Power Sources、Small、J. Colloid Interf. Sci 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17篇,其中一篇以第一作者發表于ACS Nano的論文被評為高被引論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