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眼見正面戰場已經無力回天,美國便有了要談判的想法。在蘇聯等國家的介入下,雙方決定停戰和談,談判的地點則被選在了三八線以南的開城。
毛主席非常重視此次和談,在與周總理商議之后,他們決定讓李克農與喬冠華二人搭檔,負責此次談判代表團的事務。
但這個安排卻引起了一定的爭議,李克農那時疾病纏身,他自己也擔心身體狀況會影響到正事。況且,喬冠華與李克農第一次搭檔負責這么重要的談判,二人能否成功合作,這也是一個未知數。
面對這些顧慮,毛主席有著自己的考量,在他與總理的拍板下,喬冠華與李克農還是一起搭檔前往開城與美方談判。
考慮到代表團的安全,他們便以學習隊的身份在朝鮮活動,李克農被周圍人稱為隊長,而喬冠華就成了指導員。
來到開城后,他們很快就遇到了麻煩,李克農的身體狀況非常糟糕,每天都需要依靠大量的藥物支撐,才能正常處理工作。
喬冠華雖然有著一定的外事工作經驗,但他與李克農之間完全不同的經歷,也讓二人的搭檔遇到了考驗。
李克農早年就參加了革命,憑借著自己的才智,成為黨內的重要人物,此后李克農長期負責中央的安保與黨內的情報工作。
他在黨內的資歷與威望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而喬冠華的情況就有些特殊,他早年在國外求學,抗戰爆發后,為了報效國家接觸到了革命思想。
后來喬冠華決定入黨,并開始從事宣傳等領域的工作,之后他在重慶得到了周總理的接見,在總理的推薦下,喬冠華開始參與黨內的外交工作。
他常年與總理搭檔,參與過重慶談判等眾多外事活動,與李克農相比,喬冠華資歷較淺,無論是能力還是職位都無法與李克農相比。
況且他們長期在不同系統工作,彼此的交集并不多,突然間二人要搭檔負責這么重要的事情,對他們都是一種考驗。
好在,李克農事事以大局為重,在談判的過程中,喬冠華自然是外事會談的主力。會談大方向把握,談判策略的制定與總結,這些工作就主要由李克農負責。
當然,在會談期間,李克農一直與北京方面保持著聯系,通過電臺等工具,讓毛主席、周總理能及時掌握談判的進展。
對于喬冠華來說,過去在外事會談中他更多是給總理當助手,這次他需要獨當一面,他也發揮自己的才能與美方周旋,同時又與總理保持聯系,周總理也能及時在后方給出指示。
就這樣,他們二人順利完成了談判,雖然這對搭檔一開始就面臨著不小的考驗,但他們頂住了壓力,圓滿完成了任務。
然而,這對搭檔能順利完成任務,主要還是他們二人都愿意以公事為重。實際上,從搭檔工作一開始,喬冠華與李克農之間的關系就非常微妙,盡管他們完成了工作,但二人的關系也在會談結束后,出現了大問題。
二人不同的經歷,使得他們的性情與工作方式完全不同,在共同的任務面前,他們還可以為了公務暫時放下對彼此的意見。
可工作完成后,二人的矛盾就開始激化了,李克農長期奮戰在一線,從尸山血海中一路走來,他對喬冠華那種文人傲氣的作風并不滿意。
對于喬冠華來說,他則認為自己在會談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具體的工作基本是自己來做,李克農更多是坐鎮后方指揮。工作完成后,大家都稱贊李克農在此次會談中的貢獻,這讓喬冠華覺得李克農搶了自己的功勞。
二人就這樣存在了芥蒂,李克農心胸寬廣,倒也沒把這點矛盾放在心上,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喬冠華居然在公眾場合直接挑明了這些事情。
有一次,在中秋節晚宴上,酷愛飲酒的喬冠華沒少喝,結果喝多了之后,喬冠華就忍不住抱怨起來。他對周圍人表示:會談的報告啥的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寫的,結果送上去的時候,卻只署了一個“老頭子”的名。
他的這番話讓在場的人都非常震驚,畢竟李克農是何許人,喬冠華居然當眾說他是老頭子。周總理得知此事后十分生氣,他當即把喬冠華叫來,劈頭蓋臉訓了他一頓。
喬冠華酒醒之后,也明白自己這次闖禍了。他連忙找到李克農道歉,沒想到李克農得知了這件事,反而到了總理那里幫喬冠華求情。
見到李克農這么大度處理這件事,喬冠華十分感動,他當著李克農的面就哭了出來,一再表達著歉意,打那之后,喬冠華非常尊敬李克農,二人就這樣摒棄前嫌,還成為很好的朋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