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流量的背后,是家電企業的市場焦慮。因為,很多家電企業發現,靠過去的渠道代理商批發分銷,貨并沒有真正賣出去,只是從工廠賬上到了商家賬上;只有直接在終端市場上搶流量,整合包括門店、網店、達人等多方資源和力量,將一臺臺家電賣出去,才是上策。
華辛||撰寫
都說“流量就是銷量”。進入2025年以來,不少家電企業人士發現,頭部企業率先下場開啟了一輪“搶流量”新戰役。
更有意思的是,這一輪搶流量的手段更加多樣化,除了傳統電商平臺的投流引流,以及拼低價格、搶達人、搶渠道,更有意思的是企業家們選擇直接下場“拼用戶”了。
過去幾年,很多家電企業對于跨界而來的小米,并沒有當作真正的戰略對手。風向的變化卻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少家電企業發現:原有的拼低價搶銷量手段和效果呈現衰退跡象,但是小米創始人雷軍卻持續通過打造“個人IP”策略,不僅為小米汽車、手機、家電等產品贏得大量粉絲,同時還成為小米新品上市與銷售引爆的加速器,省去了大量的廣告與營銷成本,還創造出“燒錢砸廣告”都難以達到的效果。
對于消費者來說,很多企業的“掌門人”或者“一把手”,要么是名滿社會的商界巨擘,甚至還是當地或者中國的首富,往往是存在一定的神秘感和受尊重感。如果能就產品的問題,使用體驗,包括滿意或不滿意等,與企業家展開正面的溝通和交流,甚至被企業家公開“點名、點贊”。那么,就會對用戶形成一種“受尊重感”,以及天然的親切感和親和感。
放在家電行業,眾多頭部企業的企業家們,與用戶的距離并不遠。家電圈記得,早在20年前,蘇寧、國美等全國性和地方性連鎖賣場,最喜歡的活動就是節假日促銷,某某家電品牌的“總裁現場簽售”,讓消費者可以獲得一定的簽售優惠權,甚至還能讓消費者與企業家面對面交流、合影等等。后期,很多家電企業多是推出營銷負責人,或者區域和地方性負責人的“總裁簽售”,將這種與用戶的溝通路徑,淪為一種形式主義。
最近10年來,隨著線上社交平臺的多樣化,以及社交方式的零距離化,不少來自互聯網行業或者科技行業的企業家們,紛紛開號甚至專場直播,為企業、為產品、為品牌代言。最具代表性的,則是小米的雷軍、華為的余承東,以及格力的董明珠。當然,力度最大的,當然是屬于小米,除了雷軍之外,幾乎所有的業務線高管都在打造個人IP,本質上還是聚焦各家的產品、市場和技術,與用戶交流互動。
除了來自其它行業企業家親自下場“為自家的品牌和產品創流、引流”,家電圈發現,今年以來真正讓一批家電行業頭部企業,加快企業家個人下場開號引流的原因,還在于行業內部的競爭白熱化、拼價格讓位于拼用戶,以及家電產業用戶時代的全面到來,倒逼相關家電企業要想落地“用戶直達”和“經營用戶”,首要任務就是建立并拉通與用戶直接交流的平臺和機會。
經營用戶也好,直達用戶也好,對于家電企業來說,這個目標是既定戰略,當前最大的挑戰是,家電企業不能繼續沿著傳統的營銷模式和渠道布局,必須要找到一個與用戶面對面交流和溝通的機會點。讓企業家直接下場“開號”,不僅引流用戶,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可以與用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以及打造一個家電企業管理團隊全員擁抱用戶的示范和樣板。
在家電圈看來,企業家下場“開號”最重要的價值,是對內和對外同時釋放一個戰略級信號,就是要改變過去的“自娛自樂”經營策略和方式,通過建立更多與用戶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在用戶的不滿意和痛點中找到家電企業產品營銷和服務創新的機會點和突破口。
過去,家電企業在市場上“拼低價、拼服務、拼營銷”,以及在電商平臺砸錢引流,就能很容易搞定出貨了。現在,家電企業必須要學會直接面向用戶“打直球”,直接面向用戶“營銷、推廣和利益點展示”,讓用戶感受到企業的產品價值,以及差異化優勢。
相信,從2025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會深刻感受到:所謂的時代變了,消費變了,真的不是隨便說說,而是關系到每個企業的生存與經營方式。大家接下來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快擁抱這個變化的時代和用戶,真正從與用戶交朋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商業突破口。
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