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上午,在醒目耀眼的國徽下,一場簡易又不失莊嚴的巡回法庭搬進一起離婚案件當事人家中。
不足八十平米的房間,徑直望去是面容憔悴的原告,癱瘓在床的被告。被告原本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承擔著經濟重擔,但一場飛來橫禍,致使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在庭前調解中,王瓊了解到被告癱瘓的多年,原告不離不棄,細心照顧著生活起居。轉眼五年過去了,看看需要照顧的兩個孩子,再看看癱瘓在床的丈夫、年邁的婆婆,日漸貧瘠的錢包,想想自己沒有未來的未來。原告在經過無數次內心掙扎和抉擇之后,決定起訴丈夫要求離婚。
房間里,因法院工作人員的到來瞬間變得擁擠,庭前鴉雀無聲的緊張氛圍仿佛將空氣都凝結了,又仿佛無聲地訴說著這個家庭的心酸與苦楚。
“今天咱們雖是開庭,但是我希望能夠聽到你們的心里話。”王瓊用最溫暖的語言,傾聽著雙方最真誠的心聲。因雙方意見差距大,王瓊想要調解和好的想法未能實現。隨即,原、被告雙方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拿著小板凳,圍坐在被告床邊,庭審開始了...國徽在透過窗的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
相較于其他離婚案件,他們的婚姻中背負了更多的責任與重擔,原告是走還是留?被告是挽留還是放手?都太難抉擇。先別急于裁判,不如再給他們留點時間,去感受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法官不就是在法律的框架內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考慮,將社會的、法律的、情理的多種因素融入到自己的司法過程中。“家庭糾紛往往法理易斷,心結難解。面對這樣的困境,誰的選擇都沒有錯,我們要盡力做好調解工作,讓當事人既感受到法律的尺度,也感受到法官的溫度。”王瓊說。
將法庭“搬”進家門口,提升為民司法的便利性,將法律的溫度傳遞到千家萬戶的腳步,隴縣法院從未停歇。未來,隴縣法院將繼續深化巡回審判工作,促推審判中心向人民群眾貼得更近,以更高水平的司法服務,讓公平正義的法治陽光普照在更廣的角落。
供稿:趙明微
編輯:梁小慶
審核:徐 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