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問“芳齡”18的日本人:“你覺得自己是成人還是孩子?”,猜猜得到的回答是什么?
很可能是:不覺得自己已成年的占了一半。尤其是女性,有六成的人會告訴你,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
圖片選自網絡
有調查為證:
(圖表:公益財団法人ニッポンドットコム)
如果你是中美英韓印國的父母,再問自己18歲的孩子,“你人生中最看重的是什么?”,孩子們首選的回答是“家人”。唯獨日本父母可能有些黯然神傷:因為子女最可能給出的答復跟其它國家不同,首選是“做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事情”。
(摘自日本財團18歲意識調查報告書“第62次:有關國家和社會的意
假若日本父母忍住失落感,追問:既然把自己興趣愛好擺在第一位,那按照興趣愛好,今后你想干什么工作呢?
其它國家的子女多能清晰地說出自己夢中的職業,唯獨日本年輕人沉默了,回答是:“沒有特別想干的”。
——我這不是在瞎編故事,而是在介紹真實的調查結果。剛讀過日本財團今年針對包括日本在內的6國的17~19歲男女實施的一次調查報告,受訪對象包括中日美英韓印各國1000位年輕人。得出的結果是:
有近一半的日本年輕人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認為人生中最看重的事情是自己的興趣與愛好(比例52.5%,排在第1位),可是問到今后什么職業能夠滿足自己時,回答卻是“沒有特別想要的”,而且這一回答的比例比其他國家高了整整20個百分點!
看到這些數據,我就想把“芳齡”18歲的日本人歸類在“幼稚”的人群里了。至少,他們在意識上有拒絕“成熟”的嫌疑。
不過,當調查到他們的“性意識”時,怎么又感覺身體和行為都誠實又成熟呢?
(圖表:公益財団法人ニッポンドットコム)
日本財團2021年發布的另一份《18歲意識調查》顯示,日本這一年齡段有過性行為的受訪者占了23.6%。女孩比男孩更早偷嘗禁果,達26.2%;男孩少了5個百分點,為21.2%。問到初體驗的年齡時,女孩比男孩早一年的最多,回答“17歲”的占三分之一(30.6%),男孩回答“18歲”的最多(28.3%)。
我也弄不清這樣的比例算不算“早熟“的標志,只是有點杞人憂天:該不會這也是日本年輕人在實踐“做自己喜歡、感興趣事情”帶來的結果吧?
讓我無法判斷他們到底是“早熟”還是“幼稚”,還有另一個原因,那便是他們對國家未來的看法、對自我的認識上,得出的結論跟其他國家同齡人相比,差距也很大。
日本財團18歲意識調查報告書“第62次:有關國家和社會的意識調查
你看,回答自己的國家將來會“變糟糕”的日本年輕人占比29.6%,回答會“變好”的,平均10人中不到兩個(15.3%),這一比例在6個國家中不僅最低,而且與其他國家的差距大得有些夸張:哪怕跟排名倒數第2的英國相比也低了10個百分點。認為自國10年后經濟競爭力“會變得非常強”的只有區區1.4%,認為“會變強”的只占9.5%。
這么刻薄、悲觀的打分,真是不給國家一點面子。讓人有些弄不清:這樣的日本年輕人到底是比別國同齡人更清醒、理性、成熟呢,還是太幼稚,不懂大人世界該有的“政治正確”?亦或是缺乏社會常識,看不懂自國的家底有多殷實?
不過,年輕人不認可“厲害了我的國”,不愿意承擔大人責任的原因,可能與他們在生活中看到的、體驗到的種種尷尬與無奈密切相關。通過下面的數據,或許能判斷他們悲觀的看法并非空穴來風——
——日本每9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是“貧困生”。平均一個小學班里就有4個經濟貧困的學生。他們沒錢讀補習班,在學校換衣室會被同學取笑“衣服破爛”,受邀一起吃飯時只能以‘有事’為由拒絕;(參考:TBS news23 2024年2月4日)
——2023年厚生勞動省發表“國民生活基礎調查”指出,2021年日本的相對貧困率為15.4%,是發達國家中比例最高的;
——當今的日本,資產5億日元以上的超富裕階層有9萬戶,而單身家庭的34.5%為零資產。日本正在朝著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方向闊步向前;
——從中產階層隊伍掉隊的多是未婚男女。可日本開始進入男性每3人就有1人、女性5人中1人終身不婚的時代。這可能意味經濟拮據的人會有增無減;
——在日本,“責任自負論”觀念根深蒂固。很多人覺得貧困和社會弱者是因為自己努力不夠帶來的結果,不愿追究社會責任;
這里要解釋一下“相對貧困”的概念:日本如果人均年收不到127萬日元,就屬于“相對貧困”人群了。別看換成人民幣也有6萬塊錢左右,但在日本謀生這點錢夠寒酸了。有專家指出:“即使孩子在公立學校上學,也不能籌措制服、書包、修學旅行費用、買不起冰箱和洗衣機、辦不起婚喪嫁娶、無法參加集體旅游或聚餐等。總之,沒法獲得和大家一樣的生活水平”。
我剛來日本時,聽身邊日本人常掛在嘴邊、最引以為豪的說法是,日本是個“一億人民總中產”的社會,也稱為“橄欖型社會”,即富人和貧困人口都是少數,相對富裕的人群為多。“一億人民總中產”的提法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可見共同致富的社會早已被公認。
誰知如今的日本又被打回了原型,“橄欖型”社會開始回歸“金字塔型”社會。面對如此現狀,當今18歲的年輕人,你叫他們怎么看好日本的將來?!
還要指出的是,日本年輕人不單給國家差評,對自我價值的打分更是近乎自虐:
今年實施的 “18歲意識調查”結果表明,日本年輕人同意 "我的工作具有目的和意義"、"我對未來有夢想"、"我被他人所需要 "的,都比其他國家少 10個百分點以上。其中,"我有引以為豪的個性"的受訪者占比47.9%,是唯一低于50%的國家。與排名倒數第二的韓國相比,也有20個百分點以上的差距。
(https://www.nippon.com/cn/japan-data/h01315/)
看到這份調查結果,我想最傷心的應該是他們的父母、尤其是政府里的父母官了。
因為,日本《民法》修訂版規定從2022年4月起,“成人”的年齡由20歲下調至18歲,有選舉權的年齡也下調至18歲。如此降低“成人”的門檻,無疑寄托了國家的一份殷切的期待,希望改變老人治國的現狀。老年票決定選舉結果、老年治國都難免把個國家治理得暮氣沉沉、老氣橫秋。
可是日本年輕人給老人們的回答是什么?——你想拿我當脊梁,挑起國家的未來嗎?不好意思,我對政治呀選舉呀社會問題興趣缺缺。
一句話:社會想要拔苗助長,讓年輕人快點成熟,早日參與治理社會;可是他們還想多躺平一會兒,還想賴在床上不肯早起,把太陽下的事情交給瞧不起的大人們去做。
這便是我看衰日本,感覺前景黯淡的理由。
當然,以我對日本人的了解,也不能把這類調查的結果囫圇吞棗。首先,日本人對自己的評價普遍偏低,有謙虛謹慎的成分,也受對己對事都帶有悲觀主義色彩的國民性影響。
更重要的是,日本從來就是一匹狼率領一群羊的社會。多數人平庸未必不是好事,只要有少數精英存在、領路,可以減少內斗,更好發揮從眾心理的羊群效應。
不過,我還是覺得,有人把將來的日本當作威脅的看法有些杞人憂天。我懷疑連日本人知道了也只能報以苦笑。
他們的兒孫輩還沒開始跟人打架就舉手投降了。把他們當作大敵,不是有點太抬舉人了嗎?
歸納如下:
◎18歲前后的日本年輕人有半數不把自己當大人,他們有拒絕“成熟”的嫌疑;
◎日本年輕人回答自己的國家將來會“變糟糕”的占比29.6%,回答會“變好”的,平均10人中不到兩個;
◎資產5億日元以上的超富裕階層有9萬戶,而單身家庭的34.5%為零資產。日本正朝著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方向闊步前行;
◎日本正步入男性每3人就有1人、女性5人中1人終身不婚的時代;
◎日本從來就是一匹狼率領一群羊的社會。多數人平庸,讓少數精英可以減少內耗,更好發揮從眾心理的羊群效應。
(本文參考書籍:山田昌弘《 パラサイト難婚社會》 朝日新聞出版2024/2
橘木俊詔《資本主義の宿命 経済學は格差とどう向き合ってきたか》 講談社 2024/5)
(文中圖片除注明外均選自unsplash)
—— 作者:古年
—— 旅日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