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先解決如何順利走量的問題,反而要堅持高端市場的定位,昊鉑需要重新思考其在現有市場以及廣汽集團內部的定位。
今年以來,廣汽集團做出了巨大的調整。
AION方面,推出了AION UT,主打精品電動車市場,去年上市的RT、V霸王龍,在15萬以內電動車市場排兵布陣。
無論是從設計、定位、定價還是營銷來看,AION都充滿了未來的希望感。
傳祺方面,全新傳祺向往S7立足20萬新能源SUV市場,配合著MPV序列,成功在新能源賽道中,沖破中國品牌的均價天花板。
無論是均價、口碑、產品力還是市場認可度,傳祺正在穩扎穩打的成為高端市場的一份子。
AION和傳祺,背后是廣汽研究院、Momenta的智駕方案、成熟的采購體系在做支撐,加之兩大品牌對現有環境、競爭市場的精準認知,采取的調整很及時。
尤其是即將上市的傳祺向往S7,作為一臺大尺寸新能源SUV,無論是動力系統、用料、設計、定位還是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作為一臺家用車,其填補了廣汽集團自主板塊的一大空白。
相比于AION和傳祺,廣汽集團一個較大的心頭肉就是昊鉑,從最早的GT、HT到今天的HL,昊鉑品牌最大的問題就是一直在摸索自己的定位。
去年一年,昊鉑全品牌銷量1.7萬余。
這還是建立在GT、HT兩款車型崩盤的基礎上完成的成績,終端方面,HT入門車型的價格已經低至15萬左右,新車價格65折銷售。GT車型的終端價格在14萬左右,終端折扣在7折左右。
巨大的價格讓步,并沒有換來銷量的增長。
核心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截止到目前,昊鉑并沒有全面的市場化,品牌認知度較低,且在三年前的市場環境中,昊鉑定位高端。
但過去三年,中國電動化市場的震蕩明顯,高端市場規則重塑。
一個是競爭者增多,互聯網玩法加入,小米、華為、理想、小鵬企業以“科技立足”的態度入侵市場,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產品。
另一個,電車的制造成本降低,電池包、電機等部件的采購成本下調,高端車的競爭激烈,價格下調明顯。
在這個動蕩的市場中,不少產品被迫調整,昊鉑就是在這個新規則中最受傷的品牌,其本身的高端定位就是自我定義。
市場并沒有在真正意義上認可,即便是在HT、GT車型的入門版本價格集體下落到15萬的今天,市場仍然不買單的原因就在于此。
昨晚,昊鉑HL上市,定價大膽的放在了30萬區間,這對于一個還沒有完全被市場接受的品牌來說,非常要命。
昊鉑應該解決的是認知度、銷量的問題,其次才是高端化成果。
HL嚴格意義上來說,產品力不弱,大電池包、800V平臺架構、入門就是頂配的科技配置、電視冰箱大沙發一樣不少。
甚至還用了激光雷達和NDA 4.0的智駕方案。嚴格意義上來說,HL的產品力極強,但其很難有銷量。
定價不客氣是一方面,30萬級市場的可選擇性太多,現有的產品序列已經足夠擁擠,全新藍山、理想L7(參數丨圖片),這些都是已經成功的車型。
燃油車板塊,BBA價格集體下調,為了維護自己的市場份額不惜放棄利潤空間來下調姿態,還有今年即將登場的全新AITO M7、AITO M8以及領克900。
甚至自家的傳祺向往S7都極其的能打,關鍵是向往S7的價格區間還放在了20萬-25萬的位置上,那么很顯然,HL這臺車遇到的對手遠比自己想的恐怖。
其不僅僅需要說服消費者,昊鉑是個怎樣的品牌,還要說服用戶為什么要放棄已經很夠用的傳祺向往S7,去額外花費10萬塊錢買HL。
要知道,昊鉑整個市場的認知度不高,在選擇上消費者需要說服自己買一個冷門品牌。
而且今年30萬級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將會非常激烈,在現有GT、HT都相繼價格崩盤、銷量萎靡的基礎上,昊鉑強行推出30萬級的HL,這是一步險棋。
畢竟昊鉑的另外兩個隊友,AION和傳祺,都已經刀法精準的在收割合資、友商的市場份額,更大投入打造的高端品牌昊鉑,卻遲遲沒有成功的跡象。
這對于廣汽內部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在發布會之后的短暫狂歡之后,留給內部以及經銷商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如何走量最為關鍵,畢竟今年的市場變化還沒有完全打開。
那么,定價30萬左右的昊鉑HL,是否給自己留好了退路和調整空間?
降價也好,推出其它版本也罷,或者營銷出圈、大力招商都行,但如果只是目前30萬的價格區間以及大、豪華、配置拉滿,還不足以讓消費者買單。
畢竟這個市場的產品,基本上都是性能冗余,拼的都是良心和營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