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惠琳 編輯/ 譚璐
“我們的‘一體三翼’戰略,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3月18日晚,貝殼董事長彭永東在業績會上定調。
他和團隊帶動貝殼的規模再上一個新臺階,2024年的收入達935億元,創下新高。
接掌這個超級巨輪5年,彭永東包攬客戶“居住”的全階段,高調干起家裝、租房、蓋樓的活兒,貝殼正在慢慢弱化“中介頭子”的標簽。
“將重點關注中國主要一二線城市的合作機會。”就涉足買地建樓,貝殼方面告訴《21CBR》記者。
業務擴張之下,團隊也付出了增收不增利的代價。
拉動規模
“市場的機遇和我們積極的長期增長策略,創造了規模上的突破。”貝殼CFO徐濤提到。
家裝、租賃“兩翼”,就是貝殼的新引擎。
2024年,其家裝、租賃業務分別增長36%、135%,合計創造了120億元的增量。
兩大新業務加持下,去年貝殼非房業務的總營收占比達到33.8%,相比上年提升9.1個百分點。
頗為不易的是,彭永東團隊還穩住了房產交易業務的基本盤。
過去一年,樓市先抑后揚,貝殼緊隨大勢,下半年快速復蘇。
僅在第四季度,其交易額(GTV)同比大增55.5%達1.14萬億元,貢獻了全年交易量的三分之一。
2024年,貝殼錄得3.3萬億元的交易額,同比增長6.6%,跑贏行業大勢。關鍵在于,彭永東拿下了更多二手房的份額。
“二手房因其所見即所得的特點,靈活的供應和價格調節機制,更受青睞。”徐濤提到,二手房時代加速到來。
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重點城市的二手房成交近130萬套,同比增長約9%,為近5年新高。
據貝殼研究院測算,去年二手房交易額在全國房產交易的占比為46%,頭部30個城市中,二手房交易占比均過半。
大勢之下,去年貝殼的存量房交易增長約一成,達到2.25萬億元,貢獻了總交易額的七成左右。反觀其新房業務,交易額下降3.3%至9700億元。
徐濤認為,這種成交結構趨勢,今年會延續,二手房交易占比將進一步上升。
利潤承壓
對于彭永東團隊交出的成績單,資本市場并不感冒。3月19日,貝殼股價下跌10.71%,收盤報60港元/股。
當下,他們的挑戰在于,如何平衡規模與利潤。
2024年,貝殼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三成至41億元。而營業成本增加了25.8%至705億元。
市場成交周期拉長,客戶爭奪激烈,彭永東團隊要給出更多激勵措施,以提升經紀人的動力。
交易傭金,是貝殼的主要利潤來源,尤其是高毛利的二手房業務,貢獻了四成利潤。然而,去年的利潤貢獻率整體走低。
以表現最好的第四季度為例,二手房交易額大增,利潤貢獻率卻同比下降了4.1%。徐濤解釋,這是因為提高了激勵機制。
去年,貝殼的外部分傭、內部傭金成本,累計增加了43億元。
適應當下的買方市場,彭永東團隊還對客戶做出讓利。
從2023年9月開始,鏈家將北京區域中介費率從2.7%降至2%,從買房全部承擔,調整為買賣雙方各承擔一半。
為了搶占更多客戶,貝殼也增加了對門店、人員及服務的投入。
截至2024年末,鏈家的活躍經紀人數量達到11.3萬人,下半年就增加了2.5萬人。此外,公司承諾,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交易保障。
家裝、租房兩大新業務,雖高歌猛進,但還在投入期,成本在增加,利潤增幅有限。比如增長最快的租賃業務,利潤貢獻率只有4.6%。
有地產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租賃市場整體供大于求,租金下滑,很可能出現規模越大,越難盈利的情況。
擴店提效
應對業績壓力,彭永東團隊著力于人店網絡的精細化運營。
徐濤提到,去年貝殼著重擴大聯網的人店規模,終端覆蓋更多消費者,包括提供針對性的收費優惠、分期等吸引更多品牌、門店連入平臺。
到2024年末,貝殼的活躍門店數約4.97萬家,活躍經紀達到44.5萬人,均同比增長超一成。
在直營鏈家中,彭永東探索大店模式,強化對社區客源商機的覆蓋,以實現人均效益最大化。
徐濤透露,到去年末,鏈家店均人數提升到20人,18人以上的大店占比過半,“2025年會持續夯實大店模式,通過鏈家驗證模式的可復制性,并向第三方推廣。”
此外,鏈家通過社區便民服務站深化社區覆蓋,或融合家裝場景打造一站式居住服務入口。
對于新業務場景,則通過門店積分制,鼓勵經紀人推薦,降低獲客成本。
當下,貝殼還在發力“重投入”的房地產業務。
去年,彭永東團隊斥資25億元拿下4塊地,分別位于西安、成都、上海、杭州。其中成都、上海的地塊,貝殼將自主操盤。
“我們不是想做開發商,自己蓋很多房子,而是希望通過這一業務的探索,解決開發商和客戶在購房中,決策風險大和住得好的需求。”彭永東說。
成都項目已公布規劃信息,共有4棟圍合布局的住宅建筑僅108戶,主打改善戶型。
在北京,彭永東團隊已有一個樣本——長安華曦府,這是其參與操盤的首個合作項目。
去年12月開盤當日,現場超1300人參與搖號,2.5小時內首推房源售罄,斬獲16億元銷售額。
彭永東稱,在房地產業務上,貝殼對于重資產投入,會設置上限,并逐漸向輕資產模式靠攏。
好在,市場預期有一定改觀。較2024年初,其股價上漲近一倍,市值回升至2000億港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