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召開的兩會上,有教育或者關心教育的人士,再次提出要給教師提高教齡津貼的問題。之所以說是再次,是因為這個問題早就被提出來過了。具體哪年開始提的不得而知,反正最近幾年是每年都提。
據了解,還是在1985年,國務院工資制度改革小組和原勞動人事部聯合頒布了《關于教師教齡津貼的若干規定》,對教齡津貼標準規定為:
教齡滿5年不滿10年的,每月3元;滿10年不滿15年的,每月5元;滿15年不滿20年的,每月7元;滿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
40年來,教師的待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教齡津貼這一項卻一直沒漲。
40年來,教師拿到手的錢,的確是實實在在地提高了的,因為其它方面漲了,而且還增加了一些待遇。比如基本工資、生活補貼都上漲了,又增加了車補、房補,農村教師還有農補。
那么,40年來,為什么給教師漲其它方面的錢,甚至增加新的待遇,而唯獨就不給提高教齡津貼呢?現在建議提高教齡津貼的人,似乎并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更沒想過,提高教齡津貼的呼聲都喊出來好多年了,為什么被置若罔聞。
細究這個問題,其中的邏輯可以用進化論的原理來解釋。根據進化論原理,人在最初也是有尾巴的,但后來慢慢退化掉了,因為沒有用。有用的進化變強,沒用的退化萎縮,這就是進化論告訴我們的道理。教齡津貼40年不漲,就因為失去了作用。
設置教齡津貼的目的是什么?非常明顯,就是為了穩定教師隊伍,促使老師一直干下去。當時教齡津貼數額,現在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在制定時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干得時間越長,領到的錢就越多,對于老師來說是一個盼頭。沒有更好的機遇,會選擇安心干下去。
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以前的教師隊伍遠沒有今天這樣穩定。現在的教師職業,可以說是很吃香的,考進來很不容易,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然而以前,老師跳槽的非常多。在以前,可以說隨便做點什么,掙的錢都不會比當老師少。教師工作在以前的唯一優點,就是不要出苦力。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成本越來越高,教師其它方面的待遇得到相應的提高,整體上已經起到了穩定教師隊伍的作用。也就是說,不需要發教齡津貼,教師隊伍也已經很穩定了,教齡津貼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沒用的東西,還要它干什么?
對于老師來說,或者是對于想考教師的人來說,關心的不是教教齡津貼有多少。說實話,很多老師可能還不知道有教齡津貼,甚至不了解工資構成。大家關心的,就是自己拿到手的有多少錢,這個錢與社會各行各業比較一下,是高還是低。
所以,教齡津貼沒有什么意義了。不用則退、則廢。教齡津貼40年不漲,也就存在于邏輯之中了。而之所以還沒廢除,任其自然萎縮,應該是礙于社會輿論。
別看這區區10塊錢,40年不漲問題不大,老師整體收入漲了,就不會太計較。但是要把它拿掉,肯定會引起不小的負面輿論。所以任其自然萎縮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對于老師們來說,如果有人呼吁提高教齡津貼,肯定還是要舉手贊成的。誰還會嫌錢多呢?更何況,40年不漲,本來就有充足的理由要求漲,不占理的反而是對方:既然設置這一項,40年不漲,是說不過去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