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研所的最新病例報告,詳細記錄了一例微導管斷裂的成功處理過程,該報告近期發表在 JACC: Case Reports 雜志。
病例概述
研究團隊報告了一名60歲男性患者,該患者有慢性胸痛和高血壓病史,右冠狀動脈曾接受PCI治療。入院檢查顯示左前降支(LAD)近端完全閉塞、左回旋支中段80%狹窄,以及右冠狀動脈中遠段95%狹窄。
(A和B) 圖像顯示左前降支動脈完全閉塞。
(C) 右冠狀動脈向左前降支動脈提供極少量的側支分支。
在嘗試正向路徑失敗后,團隊轉為采用逆向路徑。他們使用1.7-F APT微導管和導絲通過同側側支循環到達左前降支遠端。然而,在操作過程中,導絲和微導管發生斷裂,斷裂點位于微導管尖端約100mm處,斷裂部分主要位于間隔支分支內。
(A) 嘗試通過多根慢性完全閉塞導絲均未能穿越左前降支動脈的閉塞段。
(B) 血管造影顯示從左前降支動脈近端通過間隔支分支向左前降支動脈遠端有良好的側支供血。
(C) SUOH 03導絲成功通過間隔支分支到達左前降支動脈遠端。
(D和E) 引入了微導管支持,但嘗試使用多根慢性完全閉塞導絲仍無法穿過左前降支動脈的閉塞段。
(F) 在介入過程中,由于尖銳的角度,微導管在間隔支分支內斷裂。
處理策略與結果
鑒于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無明顯不適癥狀,且斷裂的微導管完全位于間隔支分支內,不影響冠狀動脈主要血流,醫療團隊決定將斷裂的微導管留在原位。隨后,他們使用另一條同側側支循環通路,成功使用CP 8-20導絲通過閉塞段,并在左前降支遠端植入了兩枚藥物洗脫支架。
(A) 由于側支分支極度迂曲,斷裂的微導管只能被撤回至間隔支分支的近端段。
(B) SUOH 03導絲通過另一條側支分支到達左前降支(LAD)動脈遠端閉塞處。
(C和D) 在逆向SUOH 03導絲引導下,經過多次嘗試,CP 8-20導絲成功穿過閉塞段并到達左前降支動脈遠端。
(E至G) 閉塞性病變被成功克服,血管內超聲(IVUS)檢查確認導絲位于血管真腔內。
(H) 在左前降支動脈植入了兩枚藥物洗脫支架。
(I) 術后左前降支動脈的血管造影圖像。
術后12個月隨訪顯示,患者左前降支支架通暢,無明顯再狹窄,臨床上無心絞痛癥狀復發。
該病例突顯了CTO介入治療的復雜性,特別是在處理鈣化和迂曲血管時可能出現的設備斷裂風險。研究人員指出,CTO逆向介入中側支血管急性V形角度的形成是微導管結構最薄弱的點,增加了斷裂風險。
為預防此類問題,專家建議限制微導管旋轉次數并及時釋放任何張力。必要時,操作者應考慮更換新型號的微導管或調整操作方向。
盡管目前已開發出多種處理微導管尖端斷裂的技術,如常規球囊擴張、球囊捕獲、套索技術和旋磨術等補救措施,但這些技術的有效性仍存在爭議。在本例中,由于斷裂微導管位于小分支內對心臟功能影響微乎其微,選擇保守處理策略證明是安全有效的。
它也表明,在特定情況下,如果患者保持穩定且器械不構成顯著風險,保留斷裂的微導管可能是一種可行的選擇。該報告為復雜PCI手術中罕見并發癥的處理提供了寶貴的臨床經驗參考。
參考文獻
Ren D, Xu R, Huang J, et al. 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a Fractured Microcatheter During Retrograde CTO Intervention[J]. Case Reports, 2025, 30(3): 103122.
全面工作
傳播矩陣
FOLLOW US
蘇州工業園區東方華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電話:0512-68295918
郵箱:info@ccahouse.org
網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水坊路36號姑蘇會平江館心臟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