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V)引起的致死率近100%的人畜共患病,現有滅活疫苗需多次接種且成本高昂,傳統減毒活疫苗存在毒力返祖風險。盡管mRNA技術(如新冠疫苗)展現出高效、安全優勢,但狂犬病mRNA疫苗仍需優化抗原設計(如RABV-G結構域篩選)和免疫策略(如異源初免-加強),以平衡早期與長效免疫保護,填補臨床需求空白。
2025年3月2日,吉林大學陳妍教授與張勇教授團隊在Npj Vaccines 期刊上發表了題為
Optimizing rabies mRNA vaccine efficacy via RABV-G structural domain screening and heterologous prime-boost immunization
的研究性論文。該研究通過篩選RABV-G結構域和異源免疫策略,發現全長RABV-G mRNA疫苗(尤其是"IRV初免+RABV-Full加強"方案)可誘導強效中和抗體與細胞免疫,提供100%抗狂犬病毒保護,其免疫激活廣度優于傳統滅活疫苗。
研究團隊首先探索了RABV-G結構域對疫苗效果的影響。通過構建編碼RABV-G不同結構域的mRNA疫苗(全長RABV-Full、胞外域+跨膜域RABV-TE、僅胞外域RABV-E及R333Q突變體RABV-R333Q),系統評估了結構域對抗原表達、免疫應答及保護效率的影響。RABV-Full和RABV-R333Q效果最佳,不僅可以誘導高水平中和抗體(VNTs)和細胞免疫反應(IFN-γ+ T細胞)。而且小鼠攻毒實驗顯示100%生存率,提供完全保護。
研究團隊進一步探索了異源初免-加強免疫策略的優勢。mRNA疫苗作為加強針(IRV初免 + RABV-Full加強)免疫策略:以滅活疫苗(IRV)作為初免,可快速誘導高水平早期中和抗體(2周內顯著高于mRNA疫苗),解決mRNA疫苗初期免疫應答較慢的短板;隨后以編碼全長RABV-G的mRNA疫苗(RABV-Full)作為加強針,顯著提升長效中和抗體水平(25周后仍維持高滴度),攻毒實驗顯示保護率達100%,優于同源免疫方案(如mRNA初免+滅活加強僅90%保護率)。
該研究通過系統篩選RABV-G結構域,首次明確全長蛋白的完整性是mRNA疫苗高效誘導中和抗體和細胞免疫的關鍵(截短結構域疫苗保護率降40%-70%),為精準抗原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提出“滅活疫苗初免+mRNA加強”異源策略,成功整合滅活疫苗早期應答快與mRNA長效保護的雙重優勢(保護率100%),顯著優化了臨床接種效率;未來需進一步驗證R333Q突變在人體中的增效機制,并探索截短疫苗在犬、豬等動物模型的適用性,為開發廣譜、低成本的下一代狂犬病疫苗奠定基礎,推動mRNA技術從基礎研究向臨床轉化邁出關鍵一步。
歡迎來到醫食參考新媒體矩陣
2023年疫苗接種攻略
陽過了,該怎么打疫苗?最全接種指導手冊來了
撰寫| 病毒學界
校稿| Gddra編審| Hide / Blue sea
編輯 設計| Alic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