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擬以228億美元向美國貝萊德財團出售全球43個港口資產。有人測算,這讓李嘉誠能夠套現上千億元。李家超就李嘉誠擬出售港口一事作出回應,其態度理性且務實。他首先指出社會對該事件的關切值得重視,畢竟這一交易涉及諸多敏感層面,關乎國家戰略安全、地緣政治格局,民眾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
李家超還強調特區政府要求外國政府為香港企業提供公平環境,反對脅迫施壓手段。這精準地切中要害,李嘉誠旗下企業出售港口資產給美國貝萊德財團,背后不乏美國的地緣政治施壓因素。美國近年來對中國全方位圍堵,港口作為重要戰略資源,一旦被美資本掌控,中國海運貿易恐受掣肘。
另外,李家超表明任何交易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港府會依法依規處理。這既維護了法律尊嚴,也給公眾吃下一顆定心丸。在國家利益面前,依法行事是保障各方權益的基礎。李家超此番回應,兼顧民意、國際形勢與法治原則,為后續妥善處理該事件奠定了良好基調 。
現在,不知李嘉誠聽懂李家超的這一番善意而明確提醒沒有?李嘉誠這一純生意性的交易,極大可能埋下諸多禍根。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交易完成后,貝萊德財團將掌控全球10.4% 的集裝箱吞吐量,其中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口,承擔著6%的全球海運貿易量。美國借此強化對關鍵海運節點控制,中國約 21% 的海運貿易需經巴拿馬運河,未來商船通行或面臨更多限制與阻礙,如額外收費、限制通行時間等,影響中國國際貿易順暢度。
經濟層面,這可能沖擊中國新能源產業國際合作。中國新能源產業鏈全球化布局,大量關鍵礦產(如鋰、鈷)進口依賴國際港口網絡運輸。美國控制更多港口后,或對中國新能源設備及關鍵礦產運輸形成“卡脖子” 效應,像在拉美投資的新能源項目,因物流受阻面臨成本飆升、項目推進困難等問題。
戰略安全上,港口是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保障。大量中國進出口貨物依賴港口轉運,若重要港口被美國資本控制,戰時或國際關系緊張時,貨物運輸安全難以保障,威脅國家經濟安全,中國在海外的能源、貿易等戰略布局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面對李嘉誠這樣的騷操作,我們必須從多個維度深入思考應對之策。雖然李嘉誠這樣的動作有些突然,他的長子李澤鉅站出來很傲慢情商很低的回應賣港口套現,但是如果我們及時跟進有力的措施,還是有挽回的余地的。
從國家戰略安全層面來看,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口至關重要。美國一旦掌控這些關鍵港口,戰時或國際關系緊張時,可能對中國商船通行設障,如收取高額過路費、限制停靠等。對此,國家層面應緊急了解李嘉誠究竟受沒受到美國的強力壓制?有無挽回的空間?今天有消息說我國貿易部門的高層已經到訪巴拿馬,并受到巴拿馬官方的熱情接待。相信這樣的國家行動,會給李嘉誠傳遞強勁信號。
如果生米已經煮成了熟飯,我們就應加強與其他海運通道沿線國家的戰略合作,拓寬貿易運輸路徑。例如,加大對中歐班列等陸路運輸通道的投入與建設,提高其運輸效率與運量,降低對單一海運通道的依賴。同時,積極與東南亞、非洲等地區國家合作開發新的港口資源,分散運輸風險。
在經濟領域,港口交易可能沖擊中國相關產業國際合作。中國新能源產業全球化布局,大量關鍵礦產(如鋰、鈷)進口依賴國際港口網絡運輸。美國控制更多港口后,新能源設備及關鍵礦產運輸或受阻。我國一方面要推動國內港口智能化、高效化升級,提升自身物流樞紐競爭力,吸引更多貨物運輸業務回流。另一方面,鼓勵國內企業加強在海外資源產地周邊的港口投資與建設,保障供應鏈穩定。如在澳大利亞、南美洲等礦產豐富地區,投資參與港口運營,確保原材料順暢運輸回國。
從輿論與外交角度,針對李嘉誠此舉引發的社會輿論熱議,政府應積極引導公眾理性看待,同時明確表明維護國家戰略資源安全的堅定立場。外交部門需與巴拿馬等相關國家保持密切溝通,闡明港口交易對地區乃至全球海運秩序的潛在影響,爭取相關國家理解與支持,避免交易對中國海運貿易產生過度負面影響。通過多邊對話機制,呼吁國際社會共同維護公平、自由的海運貿易環境,防止個別國家借港口控制擾亂全球貿易秩序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