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集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簽約居民 楊招治
清晨的陽光透過紗簾灑在藥盒上,我準確地取出今早要服用的各種藥。自從與廈門市集美區集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戴亞莉醫生團隊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協議后,這樣的場景已持續了10年。曾經每月奔波醫院的疲憊身影,如今變成了定期與家庭醫生及健康管理師嘮叨家常的溫馨畫面。這份改變,讓九旬的我真切觸摸到了醫療服務的溫度。
被重新定義的求醫體驗
記得10年前那個陰雨綿綿的早晨,我在醫院取藥窗口焦灼等待。每兩周一次的配藥流程像場持久戰:早上七點半排隊掛號,八點候診開方,九點繳費取藥。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雙重困擾,讓我不得不頻繁往返于各大醫院各個科室。家里桌上的各種藥,仿佛在時時提醒我:下周的奔波又要開始了。
改變始于10年前社區宣傳欄里那張粉色的告知書。"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幾個字映入眼簾,我懷著忐忑的心情撥通了咨詢電話。簽約過程簡單快捷,戴醫生將服務小手冊遞給我時笑著說:"以后我們就是您的健康管家了。"這句話,開啟了全新的健康管理模式。
第一次體驗就帶來驚喜。健康管理師李偉瓊電話通知我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了一次全身的免費體檢,戴醫生根據我的血壓血脂尿酸情況調整了一些藥物劑量。最讓我感動的是,面談時戴醫生準確記得我的各項重要生化指標數據,指導我用藥。這種被放在心上的感覺,讓冷冰冰的醫患關系泛起了暖意。
健康守護者的三重溫暖
家庭醫生、健康管理師的關懷滲透在日常點滴中。每年二十四節氣,都能及時收到養生指導。每逢生日,最開心的是收到他們溫馨的祝福。隨著年歲漸長,大腦功能漸退,記憶力下降,我開始變得丟三落四,去年有幾天亂吃藥,有的藥次數吃多了,有的藥又沒吃。血壓像過山車,竄上竄下。戴醫生及時發現我的情況,馬上幫我購買智能藥盒,并且每周一次幫我分裝,長期如此,不厭其煩。魏以諾醫生及李偉瓊護士經常來我家看望我,幫我測量血壓血糖。這種超越診療范疇的關懷,讓我感受到了世間的美好。
醫療資源的精準調度彰顯專業力量,讓我的慢病管理發生了質的飛躍。去年我突發眩暈時,健康管理師魏醫生十分鐘內協調好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的加急號源。就診時接診醫生看著我的健康檔案頻頻點頭:"您的家庭醫生團隊把前期檢查做得很完善。"這種無縫銜接的服務,讓我在病痛中依然擁有安全感。
醫患關系的溫情重塑
10年時光沉淀出超越契約的信任。診療系統里詳細記錄著我每次體檢數據。這種深度了解帶來的,是精準到個體化的健康方案。去年調整降壓方案時,戴醫生考慮到了我的骨質疏松,長年累月的關節痛,還有冠心病等等,對我身體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特別設計了階梯式用藥時間表。
健康自主權的回歸是最珍貴的禮物。戴醫生指導我閱讀藥品說明書,分析藥品的治療效果和副作用。現在我能觀察自己服藥后的身體變化,并記錄下來,經常與戴醫生探討。健康管理師李護士也教會我使用遠程血壓計同步數據,每當血壓有異常時,她能實時收到預警信息,總能第一時間對我進行干預健康指導。這種賦能帶來的改變,讓曾經被動接受治療的我,變成了主動的健康管理者。
基層醫療正在發生靜默而深刻的變革。各層大廳里,我看到年輕父母帶著孩子建立健康檔案并簽約家庭醫生,看到銀發族從容微笑走出診室。過道墻上粘貼的一張張照片,有的是家庭醫生入戶的暖心畫面,有的是醫患之間的溫馨合影。辦公室里掛著的一面面錦旗,凝聚著一份溫暖、一份認可、一份信賴、更是一份濃濃的醫患情誼。
窗臺上的綠蘿舒展著新葉,藥盒里的各色藥片整齊排列。家庭醫生帶來的不只是就醫便利,更重構了人們對健康的認知方式。當醫療服務從冰冷的問診臺走進溫暖的客廳,當醫患關系從短暫邂逅變為長久陪伴,我們收獲的是一份可托付的生命守護。這份契約里書寫的,是醫者仁心最生動的詮釋。
編輯:朱紅劍
校審:鄭艷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