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兒童呼吸道“告急”,規范家庭霧化治療至關重要。
春季是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1],隨著開學季的到來,孩子們在校園中的交叉感染風險也隨之增加,對于哮喘患兒來說甚至可能會誘發急性發作,進行有效的治療顯得尤為關鍵。家庭霧化吸入治療作為兒童呼吸系統相關疾病的重要治療手段,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青睞[2]。然而,如何規范地進行家庭霧化治療,仍是許多醫生和家長關注的焦點。本文基于2025年發布的《兒童呼吸系統疾病家庭霧化吸入治療臨床實踐指南》[2],為讀者提供家庭霧化治療的實用建議。
春季兒童呼吸系統疾病高發,
家庭霧化治療備受關注
春季氣溫和濕度變化較大,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等病原體在春季活躍[1],加之教室環境相對封閉,人群密集,極易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導致兒童呼吸系統疾病高發。常見的癥狀包括咳嗽、咳痰、發熱、咽痛等。雪上加霜的是,對于本身就患有哮喘的兒童,呼吸道病毒感染還可能導致哮喘急性發作等。
面對這些情況,一般以抗病毒治療或對癥治療為主。由于在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霧化吸入治療成為醫生和家長的關注重點,尤其是家庭霧化治療備受家長認可和歡迎。
霧化吸入治療通過將藥物霧化成微小顆粒,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具有起效迅速、局部藥物濃度高、全身不良反應少等優勢。與傳統的口服或注射給藥方式相比,霧化吸入治療能夠更精準地靶向病灶,減少藥物對全身的影響。
而家庭霧化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良好,與醫院霧化相當,其獨特優勢在于當患兒出現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時,可以在家立即進行霧化治療,第一時間得到緩解,并且家庭霧化操作相對簡單,患兒在熟悉、舒適的環境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更容易接受,有助于提高治療依從性。同時家庭霧化無需頻繁往返醫院,也降低了醫院交叉感染風險[2]。
藥物、霧化器選擇+操作規范,
解鎖家庭霧化關鍵要點
霧化吸入藥物的選擇、霧化吸入藥物的劑量和療程、霧化器的選擇、霧化操作的細節等因素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因此,只有合理、規范地進行家庭霧化治療,才能更好地對兒童呼吸系統疾病進行管理。
目前常用的霧化吸入藥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支氣管舒張劑、黏液溶解劑等。ICS如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等,主要用于哮喘、慢阻肺病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支氣管舒張劑如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異丙托溴銨等,能夠緩解支氣管痙攣;黏液溶解劑如乙酰半胱氨酸,則適用于痰液黏稠、難以咳出的患兒。
在具體應用中,霧化吸入藥物的劑量和療程應根據患兒的疾病類型、疾病所處階段以及病情嚴重程度,進行制定與調整。以哮喘為例,急性發作期需要大劑量ICS配合支氣管舒張劑使用,以快速控制哮喘癥狀,在哮喘癥狀得到控制后要減低ICS劑量,長期大劑量吸入激素可導致不良反應發生。對于需要長期規范吸入ICS,以控制氣道炎癥、保護肺功能的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患者,應謹遵醫囑,切忌隨意變更藥物使用劑量。盡管現有文獻支撐長期低劑量吸入激素是安全的,但仍需避免過度使用[3]。
除了藥物選擇,霧化器的選擇也是家庭霧化治療中的重要環節。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霧化器包括壓縮式霧化器和網式霧化器。壓縮式霧化器霧化顆粒細,藥物利用率高,適合家庭使用;而網式霧化器則輕巧便攜,適合外出攜帶。在選擇霧化器時,醫生應指導家長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和治療需求,選擇合適的設備。
在家庭霧化操作中,需注意霧化前、霧化時和霧化后的操作細節。霧化前應避免患兒進食過多;清除口腔分泌物、食物殘渣;拍背咳痰;清洗臉部,不涂油性面膏,以免更多藥物吸附在皮膚上。霧化時需保持患兒坐位或半坐臥位,確保藥物能夠有效沉積于肺部;治療時盡可能讓患兒保持平靜,哭鬧的嬰幼兒可暫停治療,待其安靜后或安撫入睡后再進行霧化吸入治療。霧化后應及時清潔面部,用清水漱口或適量飲水,減少咽部不適及藥物殘留。此外,還需囑咐家長密切觀察患兒在霧化過程中的反應,如出現呼吸急促、胸痛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霧化并就醫。
小結
春季是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家庭霧化吸入治療作為一種兼具療效、安全性和便捷性的治療措施,在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管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醫生應根據患兒的具體病情,合理選擇藥物和霧化器,并指導家長正確操作,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過科學的家庭霧化治療,患兒能夠在春季呼吸系統疾病高發期得到更好的管理和控制。
參考文獻:
[1]王穎碩.兒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學特點[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9,34(2):100-104.
[2]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兒童呼吸系統疾病家庭霧化吸入治療臨床實踐指南(2025)[J]. 中華兒科雜志,2025,63(01):15-26.
[3] 劉瀚旻,符州,張曉波,等. 兒童呼吸系統疾病霧化治療合理應用專家共識[J]. 中華兒科雜志,2022,60(4):283-290.
聲明:本文的采訪/撰稿/發布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
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參考,不得轉發或分享非醫療衛生專業人士。不得用于推廣目的。
審批編號:CN-156467 過期日期:2026-03-19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