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地區的心理健康形勢不容樂觀,如何從源頭治理?
撰文丨寧 毅
3月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今年年底之前,每個地市至少要有一所醫院開設心理或睡眠門診,以回應公眾日益凸顯的心理健康需求。國家衛生健康委把精神衛生服務列入今年為民服務辦實事的八項工作之一,提出了要加強的部分。
在筆者看來,相比城市,鄉鎮地區的心理健康服務依舊薄弱,完善鄉鎮心理門診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
去年5月份,筆者去中部地區某衛生院探訪,這家醫院的急診科醫生提到“我們有3輛急診車”,我問:“你們轄區一共才4萬人,又是灘區,配這么多車用得上嗎?”對方認認真真給我說了當地的一些真實情況:除了外傷、胸痛、卒中、昏迷占據一定的比例,特定人群輕生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筆者此前在另外一家鄉鎮衛生院探訪,發現個別鄉鎮衛生院設置了精神科,甚至出現了患者入院排隊的情況。我們應當重視這一現象。
事實上,農村地區的心理健康形勢不容樂觀。一篇湖北大學的碩士論文提到當地某縣登記在冊精神障礙患者5326人,其中農村人數4928人,占到了9成以上[1]。
另外,青少年的問題占據了不小的比例,根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18至24歲的青少年中,抑郁癥風險達24.6%,其中重度抑郁占7.4%;《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數據顯示,18歲以下的抑郁癥患者占總人數的30%。
青少年正處在人生的關鍵期,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關系著家庭和社會的未來。農村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背后,遠不只是青春期的迷茫,更多來自于成長環境的挑戰:也許是父母長期在外務工,他們屬于典型的“留守兒童”問題,家庭關愛缺失,學校缺少專業的心理教師和輔導員,教師們普遍缺乏專業培訓,難以及時發現和有效干預學生的心理危機。
當然這是建立在筆者實地走訪和文獻搜索基礎上的,根據有限的個例觀察,成年人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也不在少數。過去,我接觸到的鄉村醫生每年都會對轄區的精神病患者進行建檔、送藥,進行專病專管。
另外,在鄉鎮,公安、民政、人社、殘聯等部門也做了大量工作,摸索了豐富的管控經驗,但還沒有做到“源頭治理”——對即將出現精神問題的人群進行及時干預。
以應對走讀生、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為例,家長如何提高溝通技巧和辨識能力,學校如何提高心理咨詢水平和輔導能力,農村兩委如何做好相關工作?
如果家校和社區、醫院、政府部門及專業機構聯系不緊密,無法整合相關的人員和資源,打通預防、監測、咨詢和治療等各環節,形成一張覆蓋廣泛、及時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網絡,上述情況只會長期存在。
當然,在本平臺,我們只能“在醫言醫”,從醫療體系視角來探討。筆者認為,要想完善鄉鎮心理門診體系,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才短缺問題。鄉鎮基層心理醫生收入低、發展空間小、培養周期長,導致人才大量流失。
有關部門應通過薪酬待遇、晉升渠道的改革,鼓勵專業人才扎根基層;同時可以探索遠程醫療、定期進修、專業培訓等方式,有效提升現有醫務人員的心理服務能力。
其次是基礎設施的完善。目前,全國已有3000多家醫院提供精神衛生服務,但多數集中于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而鄉鎮衛生院心理咨詢室的建設卻相對滯后甚至空白。
因此,亟需加大財政投入,推動鄉鎮衛生院心理咨詢室的建設與標準化,讓農村居民真正享受到家門口的心理服務。
第三,預防和宣傳教育工作同樣重要。心理健康不僅需要治療,更要防患于未然。可以通過中小學設置心理健康課程、社區舉辦心理健康宣傳活動,提升青少年和家長的心理健康意識。此外,針對農村普遍的留守兒童群體,積極推廣家庭正面教養模式,提升家庭或臨時監護人處理心理問題的能力,形成家校社聯動的良好局面。
此外,也要建立農村心理健康問題的監測體系,通過定期調查、問卷訪談等方式,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風險人群,早發現、早干預。加強與社會組織、志愿服務隊伍的合作,鼓勵心理健康服務志愿者下鄉,為農村居民提供專業的心理疏導和干預服務。
鄉鎮心理門診的建設并非單純的醫療服務設施建設,而是構建多方聯動、可持續發展的綜合體系。
政府部門要敢于擔當、主動作為,基層醫務人員也需要更多關懷與激勵。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心理健康服務才能扎根鄉鎮,深入農村。
鄉鎮心理門診建設,盡管前路漫長且困難重重,但只要我們持續關注、久久為功,就一定能讓每一個農村群眾享受到陽光般溫暖的心理關懷。
期待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農村心理健康事業能早日迎來春天,讓農村群眾的心理需求得到真正的滿足,讓每個人的內心都能灑滿陽光。
參考文獻:
[1]方紫瓊.湖北省X縣農村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北大學,2024.
DOI:10.27130/d.cnki.ghubu.2024.001745.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