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四川訊www.cnatv.com.cn/(特約記者 鄧建)3月中旬,四川盆地順慶油田公山廟三維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在這片繁忙的工地上,一群平均年齡“奔6”的老師傅們格外引人注目。他們粗糙的雙手、厚重的眼鏡、斑白的鬢發(fā),見證了物探行業(yè)幾十年的風雨歷程,成為歲月打磨的勛章。在西南物探分公司民爆工程中心推進“五定”工作的背景下,這些老員工們定崗定責,與年輕員工同臺競技,煥發(fā)出新的活力,贏得了“老師傅”的尊稱。
開工驗證現(xiàn)場職工組整齊排列
3月18日清晨六點,50歲的冉小萬師傅像對待老朋友般仔細擦拭著下藥設備。這位曾在川渝地區(qū)完成過30余個勘探項目的“老爆破工”,如今再次背起了裝滿民爆物品的設備。他笑呵呵地說:“年輕時以為五十多歲肯定跑不動了,沒想到過了二十年一看,哈哈,我現(xiàn)在狀態(tài)正佳咧。”他的動作利索,比年輕員工更多了一份干練和沉穩(wěn)。
冉小萬正在丈量捅井桿
在視頻監(jiān)控室里,另一位“老師傅”弋雪松正逐幀檢查施工畫面。這位喜愛古文的質(zhì)檢專家笑稱自己正經(jīng)歷“職業(yè)黃金期”。他快速從兩小時的監(jiān)控素材中揪出兩處疑點,精準率堪比火眼金睛。弋雪松表示:“五定工作讓我們重新定崗定薪,剛參加工作時以為到這個年紀走哪兒都被嫌老,沒想到這才狀態(tài)正好,我還要學用AI工作,在年輕人中間亮出老師傅的架勢。”他的專注態(tài)度深刻影響了同一屋的青年員工。
弋雪松正在抽檢視頻質(zhì)量
在蜿蜒測線盡頭,駕駛員周建平弓著腰給工程車“把脈”。這位安全行駛近百萬公里的“活地圖”,干起活來不輸“小年輕”。車有什么問題他“一探便知”,青年員工們圍著他轉(zhuǎn),想學,他倒不吝賜教,末了不忘總結(jié)一句:“這就是幾十年的經(jīng)驗,慢慢來。”周建平自信地說:“車開多了,路見得多,要我評價,肯定比自己二十年前開得還好。歲月積累的經(jīng)驗,大概就是老師傅最大的底氣。”
周建平檢查車輛中
山間的風掠過押運組的特種車輛,帶起一陣金屬碰撞的脆響。押運員楊格林腰間別著不同年份的后備箱鑰匙,那都是押運設備不斷升級的“痕跡”。他笑道:“干押運工作,年輕氣盛可不行,要的是心細懂規(guī)矩,五定工作讓我們在最適合的地方發(fā)光發(fā)熱,我還沒老。”押運員身上的紅工衣在夕陽下折射出細碎光斑,儼然一副“老石油”的樣子。
夕陽也讓項目組的統(tǒng)計報表染上金色,只見上面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人工成本下降40%,工序銜接效率提升27%。老員工們干起工作來麻利又有勁,一點不輸年輕人。
翻開石油工業(yè)轟轟烈烈的發(fā)展史,無數(shù)個冉小萬、弋雪松、周建平、楊格林兢兢業(yè)業(yè),在青年員工心中打出了石油工人的硬氣形象,任誰見了都會尊敬地稱呼一聲“老師傅”。
值班總編夏都 責任編輯 嚴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