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元店起家,到全球7000家門店;從低價小商品,到潮玩、即時零售、生鮮超市……葉國富的資本棋局越下越大。如今,他再落兩子——分拆潮玩品牌TOP TOY上市和閃電倉獨立運營。
這一次,熱衷賭“資本”的葉國富能贏嗎?
2024年,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動作頻頻:62.7億重倉永輝超市,豪言“大家看不懂就對了”;如今又傳出分拆兩大業務(潮玩品牌TOP TOY和閃電倉)上市。表面看是資本狂歡,實則暗藏焦慮。
要知道,同是IP玩家,同一年(2020年)上市,名創優品市值508億港元,泡泡瑪特1567億港元,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首先是IP運營差距。泡泡瑪特商業模式更接近“中國版迪士尼”,自主開發IP,且通過盲盒模式增加吸引力和復購率,自有IP貢獻了其96%的營收。名創優品多與全球知名IP合作, IP的獨特性和創新性無法同日而語。
其次是商業模式有別。名創優品以加盟為主,不缺規模:國內4115家門店,遠超直營的泡泡瑪特的374家;年營收77億,利潤12.4億,數據全面碾壓。但資本市場更愿為“成癮性IP”買單,泡泡瑪特64%的毛利率,讓名創優品43.7%的利潤率黯然失色。
最后是資本市場的偏好。泡泡瑪特近年營收增速顯著,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長62%,但泡泡瑪特市盈率(87倍)遠超名創優品(約20倍),反映市場對前者“高增長、高壁壘”的認可,而對后者“穩健但天花板可見”的保守判斷。
總得想點招應對吧!分拆上市,就是是葉國富的破局之道:讓TOP TOY甩掉“渠道商”標簽,專注潮玩品牌;讓閃電倉脫離美團合作掣肘,轉型供應鏈服務商。一旦成功,名創優品或將從“十元店”蛻變為“品牌管理帝國”。
然而,TOP TOY看似風光,234家門店、連續四季盈利、海外首店落地曼谷。但走進店內,原創IP寥寥無幾,貨架上堆滿卡游、布魯可等第三方品牌。與其說是“潮玩品牌”,不如說是“潮玩集合店”。
閃電倉的挑戰更隱蔽,500家門店業績破億的背后,是選品與主品牌的同質化競爭。名創優品正推動‘去名創化’,甚至開放第三方品牌入駐。但若徹底剝離供應鏈優勢,閃電倉如何與美團、京東等巨頭抗衡?
葉國富的資本游戲從不缺膽識,收購永輝后股價翻倍,但代價是47億現金流蒸發;分拆業務雖能緩解壓力,卻可能讓名創優品陷入“空心化”危機。更深的隱患在于:國內門店同店銷售增速放緩,IP戰略面臨生命周期瓶頸。分拆上市像一劑強心針,但若子品牌無法獨立造血,這場資本狂歡或將反噬主品牌。
TOP TOY 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7億,增速42.5%。 閃電倉10個月開店500家,業績破億。 永輝入股后股價漲109%,但虧損未止。
從哎呀呀到名創優品,從潮玩到即時零售,葉國富始終在重復同一套敘事:輕資產加盟、快速擴張、資本變現。這一次,他的賭注更大,籌碼更多,但對手牌桌上早已坐滿泡泡瑪特、美團甚至SHEIN等強勁對手。這場資本狂歡還有勝算嗎?
你看好葉國富的資本新棋局嗎?評論區見!
作者丨青云
編輯丨海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