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兩場局部戰爭,都跟老美有關。一個俄烏戰爭,他拱火挑起來的,一個加沙沖突,他支持以色列繼續打下去的。
再往前推,2003年,美軍叫囂10天解決伊拉克,結果深陷戰爭泥潭,8年后認慫撤軍!
2001年,打著反恐的名義,美軍用10個月推翻了塔利班政權,之后就困在那里纏斗,20年后狼狽脫身!
有人說,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這道理老美政客理解不了。
也有人說,二戰后,老美罕有政治家,合格政客都不多見。
下面咱們就回顧一下,老美最丟臉的戰爭,越南戰爭,笑看一群精英,如何變成草臺班子。
首先第一個問題:老美為啥會陷入越戰?
1963年11月22號,肯尼迪總統遇刺身亡,副總統林登·約翰遜緊急接棒,成了第36任總統。約翰遜頭腦活泛,在政壇是出了名的情報高手,他知道每一位政客的立場、喜好、弱點,甚至可以拿老美政壇MVP。
但是,另一方面呢,他又做出了最愚蠢決定,打越戰。越戰前,美軍打了朝鮮戰爭。兩場戰爭對老美的影響,不可同日而語。朝鮮戰爭的敗績,基本被白宮和軍方鎖死,民間反響很有限,甚至很快就被遺忘。但是越戰不一樣,越戰,美軍是既輸了面子,也輸了里子,國內民眾怨聲載道,老美輸得非常徹底。
實際上,老美政壇,并不缺少避戰的智慧決策。艾森豪威爾就明確警告,絕不能派出地面部隊。他的繼任者肯尼迪,更是高瞻遠矚,不僅拒絕參與越戰,還嘗試跟蘇聯來個破冰,打破僵局,結束冷戰。不過,所有這些努力,被繼任的約翰遜毀于一旦。約翰遜憑借精明算計,親手把美軍推進戰爭深淵。
第二個問題:約翰遜為啥推翻前任主張,同意美軍參與越戰?
本來,肯尼迪跟約翰遜是政治對手,后來肯尼迪當了總統,他為了團結反對派,邀請約翰遜當副手。這也使得約翰遜有機會圓了總統夢,不過,雖然接收了肯尼迪的政治遺產,但他的行事風格完全不同。
就拿處理重大事務來說,兩人秉持的原則完全不一樣。像對待軍事顧問的意見,肯尼迪不會偏聽偏信,他會綜合分析各方信息,和專家意見,然后獨立做出決策。
約翰遜呢,擔心要是不接受將軍們的意見,會被視為軟弱,因此,他一般不會挑戰軍事顧問的權威。他會找到最大公約數,也就是被大多數官員接受的觀點,以此作為自己的決策,這樣執行起來阻力最小。他的行事作風,讓老美離戰爭越來越近。
1964年8月2號,美軍馬多克斯號驅逐艦,在越南北部灣搞情報,被北越用魚雷揍了兩下。兩天后,又被揍了兩下。事后,馬多克斯號將士說,他們夜里進行反擊,擊沉了2艘北越魚雷,但是在現場啥也沒發現,殘骸、尸體都沒有。前線的情報,有點混亂不清。但是美軍呢,覺得北越的行為,就是赤裸裸的挑釁,要求白宮強硬回應。
當天,約翰遜就強硬表態,北越這是在搞侵略,美利堅被迫采取反擊,我們是出于防御!他表態后不到2小時,美軍艦載戰機就盤旋在北越上空,一通狂轟亂炸,越南局勢驟然升溫。
其實,約翰遜心里,也不是完全相信軍方提供的信息。他私下里說,據我了解,咱們的馬多克斯號多半是向鯨魚開的火。那他為啥還跟著軍方節奏走呢?他有自己的算計。對前線情報提出質疑,那就是挑戰軍方鷹派的權威,吃力不討好,他寧愿選擇裝傻。
老美政壇,就是各種利益和欲望匯聚而成的大河,白宮不過是河上的小船,逆流而上,總是阻力最多,最是辛苦;隨波逐流,明哲保身,才是明智之舉,哪管前方是不是萬丈深淵。
1968年,約翰遜任期尾聲,也是老美戰爭創傷最嚴重的一年。陷入越戰泥淖,終于影響到老美經濟,國內通膨,從戰前的2%,升高到6%。他入職時的承諾,讓國家軍力強大,民眾生活富足,成了一句空話。
連年戰爭,龐大的軍費開支,導致財政入不敷出。為了補上大窟窿,約翰遜想出一招,加征10%的稅,這就是民間說的“戰爭稅”。經濟一塌糊涂,老百姓不干了,各種抗議運動,此起彼伏。最強陣容,就是反戰運動,成了擊垮約翰遜政府的主力軍。
約翰遜一個頭兩個大,他能說服政客,卻對怒氣沖沖的民眾無計可施。他的民意支持度跌到谷底,他甚至都不敢走出白宮,去搞啥競選活動。由于對越戰持不同態度,民主黨也四分五裂。
局勢逐漸失控,眼見大勢已去,他無奈宣布,不尋求連任。要知道,總統干一屆就退出,不參加下一屆競選,非常罕見。這等于是承認,自己執政失敗,或者自己失去對黨派的控制。這不僅對總統本人不利,對執政黨也是極為不利的。而約翰遜落得如此下場,就是因為越戰。
在老美政壇,約翰遜絕對是精明的政客,拉關系、搞人脈,拓展政治資源,他門兒清,但正是對人情世故過分重視,在國家大事上,他很容易被利益集團裹挾,無法形成自己的判斷。
約翰遜退出競選后,他的副手獲得了候選人提名,民主黨的意思,是戰爭還要持續。真正讓老美停下來的,是美軍在越戰中徹底失敗。老美開始重新思考斗爭的策略,在這樣的背景下,迎來了尼克松時代。
對于約翰遜,你有啥想法,可以留言一起討論。
看看約翰遜的仕途經歷,就知道他有多精明老練。
第三個問題:約翰遜如何在老美政壇如魚得水?
他是情報高手,各路政客的個人信息,他都摸了個透。利用這些信息,再加溝通技巧,他能夠說服政客,并把他們串聯在一起。
約翰遜的從政之路,始于給國會議員理查德·克萊伯格當助手。這個理查德,跟很多議員一樣,是個選舉高手,但對分內工作不上心,大事小事都交給約翰遜做。這些議員的助手,作為議員的替身,私下里建了個群,互通信息,群名叫“小議會”。約翰遜,因為擅長串聯政客,處理突發事件,就成了群主。
游說公司想通過,或者不通過某個法案,或者想拉攏某議員投票,媒體想打探更多內幕消息,約翰遜都是不二人選。這6年的工作經歷,塑造了他的行事風格。
他認為,政治決策,說白了,就是人情世故,跟意識形態、原則、信仰沒啥關系,無非是一群人帶著欲望、喜好、偏見,不斷磨合,相互妥協的結果。
1937年,憑借多年積累的人脈和資源,他當上了得州第10國會選區議員,在這里,他成了總統在國會的耳目。作為交換,他后來進了海軍事務委員會,期間,他給承包商介紹項目,換取選舉資金。
就這樣,通過各種妥協和交易,他的資源越來越多,人脈越來越廣,仕途也一路高升,做到了參議院一把手。他是老美歷史上,最高效的參議院話事人之一,總能找到辦法讓法案獲得通過。咋做到的呢?他事先能判斷哪些議員會投反對票,就安排這些人出國辦事,期間組織投票。
當然,他最厲害的手段,是心靈按摩,摸透每個議員的脾氣,時而低姿態懇求,時而高姿態批評,時而威脅,時而誘惑,總之,讓政客們欲罷不能,最后總會上他的道。可以說,資源、人脈、溝通技巧,是他在政壇如魚得水的秘訣。
當然,他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也是不錯的。肯尼迪遇刺時,他就坐在后面的車里。事發后,他第一時間跟去了醫院,并堅持等到最后搶救結果。在得知總統去世的消息后,他及時穩住了局面,并順利接班,整個過程他的表現堪稱完美。
不過,就像老鐵說的,擅于玩弄權術,是政治家的基本素質,而只會玩弄權術的,就是一般政客了!你覺得呢?
說起來,憑借多年累積的人脈和資源,約翰遜對贏得總統選舉志在必得,沒想到,竟然半路跳出來一個強勁對手。更讓他意難平的,是這個人根本沒啥資歷。這個人就是肯尼迪。
第四個問題:當年總統選舉,約翰遜為啥會輸給肯尼迪?
1960年7月14日,洛杉磯比特摩爾酒店,52歲的約翰遜,獨自一人品嘗失敗滋味。這一年的總統大選,他失敗了。說起來,參議院一把手,他干了8年了,也該挪挪窩了。他想要更進一步,爬上萬眾矚目的總統寶座。
為此,他進行了周密的部署,眼看勝利在望,沒想到半路出來個肯尼迪。大家都知道,肯尼迪家族一直有意入主白宮。但他沒想到,肯尼迪這么年輕有為。得知民主黨高層,有很多人不待見這個年輕人,他立即出手,跟那些人組成聯盟。
約翰遜是情報高手,打聽到肯尼迪的隱私,他患有艾迪森氏癥,一種罕見的內分泌疾病。約翰遜便以此為突破口,進行瘋狂攻擊。但他低估了肯尼迪的個人魅力。他難以理解,肯尼迪不需要在各種政客之間周旋,不需要為人處世的技巧,僅憑著自己的形象和理念,就可以贏得選民的支持,就可以在總統大選一路開掛。
可以說,肯尼迪的成功,不僅斷了他的白宮夢,也顛覆了他幾十年的從政經驗。事實證明,肯尼迪確實很優秀,別的不說,單就拒絕打越戰,就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智慧。老美為啥會陷入越戰?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