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網3·15行動報道,濟南興康中醫館公然宣傳“安發”保健品能治病,沒有“食品經營許可證”卻大肆向老年人銷售保健品。
近日,有市民反映家中老人 “瘋狂” 購買保健品,不到 5 年花費 10 萬元,其銷售模式及資質問題遭到質疑。為深入了解情況,記者前往位于濟南市天橋區的 “濟南興康中醫診所有限公司” 中醫館實地探訪。該中醫館樓內空空蕩蕩,門口卻有不少老年人排隊等候。在紅姐帶領下,記者進入館內,紅姐稱中醫館的楊大夫每周末坐診,并表示產品效果好才有底氣推薦。記者以患者身份咨詢,楊大夫把脈后推薦幾款產品,稱有 “藥健食” 三個資質,安全無危害,而這些產品價格不菲,一瓶約四五百元。紅姐進一步宣傳產品能調理身體,一粒膠囊相當于三副中藥。
問診結束后,紅姐將記者帶到旁邊寫有 “安發本草” 的 “專賣店”,店內十多位老人正在 “聽課”。工作人員聲稱安發公司的保健品能治病,舉例稱可快速緩解心絞痛,比速效救心丸還快。講座結束后,紅姐開始推銷保健品。山東隆湶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富民認為,將保健品宣稱有藥品治療功效,涉嫌虛假宣傳。紅姐還介紹了會員模式,買 12000 元返 900 元,買 36000 元返 6000 元,老會員介紹新會員有積分獎勵,產品可隨時取用。中醫館內還有像阿玲這樣的老人義務宣傳,她們起初是消費者,調理身體后變成經營者。
據知情人士透露,之前通過代理人買保健品,因營業執照辦不下來未開店,2024 年有了中醫館后便在此購買。楊大夫稱從醫院辭職后經營該中醫館,還表示產品在國外是藥,國內拿到健字號和食字號后誰都能賣。一位大爺介紹,安發提供手續辦的診所,將來每個社區都會有,只賣安發產品。記者查詢得知,濟南興康中醫診所有限公司注冊于 2024 年 4 月,經營范圍含診所服務等,館內掛有相關執照和憑證。紅姐提供的 “濟南市天橋區騰越保健品專賣商行” 營業執照,營業者也是 “楊大夫”,但專賣店內未見到食品經營許可證。
虛假宣傳是行業 “毒瘤”:該中醫館將保健品稱作藥,宣稱能治病,這絕非個例,而是老年健康產業亂象的縮影。當下,許多不良從業者為逐利,肆意夸大產品功效,用虛假承諾誘導老人消費。長此以往,整個行業在消費者心中淪為 “騙子行業”,即便有正規產品與服務,也難獲信任。從業者應明白,虛假宣傳雖能一時獲利,卻在自毀行業根基,只有堅守誠信,如實介紹產品,才能重建行業口碑。
資質審查與監管亟待加強:中醫館銷售保健品的資質存疑,專賣店內未見食品經營許可證,卻仍能長期運營。這暴露了老年健康產業在資質審查與監管方面的嚴重漏洞。行業管理部門對各類經營主體資質審核把關不嚴,日常監管也不到位,導致不法商家有機可乘。要改變老年健康產業混亂現狀,必須加強資質審查,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同時加大監管力度,對違規行為嚴懲不貸,凈化行業環境。
會員模式暗藏誘導風險:中醫館推出的會員模式,買高額產品返現、老帶新有積分獎勵,看似優惠,實則是誘導老人過度消費的手段。在老年健康產業中,類似打著 “優惠” 旗號的復雜營銷模式屢見不鮮,讓老人在看似占了便宜的心理下不斷投入資金。從業者應反思,這種誘導式營銷不僅損害老人利益,還會加劇行業信任危機,回歸產品和服務本身,以合理價格提供優質內容,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
專業服務缺失致行業失序:老年健康產業本應圍繞專業健康服務展開,但現實是,多數從業者缺乏專業素養。像該中醫館楊大夫,隨意推薦產品,卻無法提供科學、專業的健康指導。老人購買保健品,更多是被忽悠而非基于專業建議。這反映出整個行業專業服務人才匱乏,培訓體系不完善。從業者若想讓行業走出困境,必須重視專業人才培養,提升服務水平,以專業能力贏得老人信任,推動行業重回正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