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對于啟東的張海華來說
是個特別的日子
在去年1月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后
今天他又完成淋巴細胞的捐獻
為同一位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他也成為南通首例
二次捐獻“生命種子”的志愿者
同時也是
我市第10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張海華今年41歲。2021年,在一次無償獻血的過程中,他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去年1月,在浙江干項目的張海華接到了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的通知,毅然決定兌現自己的志愿承諾,成功在杭州市中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
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張海華:我第一次捐獻的時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跟我說過,患者移植一年內,如果恢復不理想的話,可能要進行二次捐獻。
2025年3月4日,他再次接到啟東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受捐者因恢復不佳,需要他再次捐獻淋巴細胞。
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張海華:第一次的時候,我非常堅定地幫助他。現在是第二次,我是他最堅實的靠山,我一定要去幫助他。
今天,從上午8點28分到下午1點20分,歷時4小時52分鐘,張海華成功捐獻107毫升淋巴細胞。他也成為南通市首例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和淋巴細胞捐獻的二次捐獻者。
張海華的妻子 徐杏:我們家里人也會擔憂,因為這個事誰也沒有經歷過。但是一想到能救一個人,我們就義無反顧地去做這件事,我是百分之百支持他,畢竟救人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大愛通城 三天三捐
3月17日至19日
我市連續三天
完成三例造血干細胞捐獻
三位紅十字志愿者
用善良與愛心實現了生命的“熱血接力”
南通市第104例
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3月17日下午2點25分,經過5小時50分鐘的采集,俞中正成功采集288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為遠方一名白血病患者點亮生命的希望。
他也成為崇川區第10例、南通市第104例、江蘇省第1563例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
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俞中正:感覺跟平常獻血是一樣的,沒有什么疼痛感。等了好幾年了,現在終于匹配到了。這也是做好事,畢竟能挽救一條年輕的生命。我祝他早日康復,身體能稍微養得好一點。
俞中正今年33歲。2017年11月,他在街頭獻血時加入了中華骨髓庫。今年2月,他接到了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的通知。因為怕家人擔心,他沒有讓家人來到現場,有過捐獻經歷的紅十字志愿者一直陪伴在他身邊。
2005年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林華:每次有新的捐獻者,我們基本上都是要參與服務。因為我們更有經驗,可以給他們一些指導,讓他們更安心。
南通市第105例
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3月18日,通州區紅十字志愿者張偉杰在通大附院東院區順利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成為通州區第18例、南通市第105例、江蘇省第1563例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 同時,他也是國網南通供電公司第四位完成捐獻的員工。
2021年,張偉杰參加無償獻血活動時主動報名留樣,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2024年12月27月,他收到通知,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隨著患者病情穩定,造血干細胞采集的日期被定于3月18日。
生活中的張偉杰是一位運動達人,踢足球、跑步等都很擅長。他原本報名了本周日的南通馬拉松,但因為此次捐獻,他無法如期參賽。但他表示,能參加這場生命的“馬拉松接力”,更有意義。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張偉杰: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去參加另外一場“生命的馬拉松”,我覺得更加有意義。希望我能夠和被捐獻者一起攜手啟程,跑向更好的明天。
在張偉杰捐獻過程中,國網南通供電公司的員工王偉還進行了直播。他是公司第一個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員工,也是南通市第29例捐獻者。當天,他特地來陪伴張偉杰進行捐獻,并希望通過直播的形式,向更多市民科普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相關知識。
國網南通供電公司員工 王偉:通過直播的形式,來號召社會上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我們,把愛心傳遞下去。當然,也是為張偉杰加油打氣,緩解他的緊張情緒。
目前,國網南通供電公司已有四名員工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分別是南通市第29例王偉、第100例張彥、第103例馮野牧和第105例張偉杰。
三位捐獻者用愛與擔當
兌現了當年加入中華骨髓庫的“生命之約”
讓生命延續,讓愛心傳遞
南通市紅十字會倡議:
希望社會上更多的愛心人士
加入到中華骨髓庫
讓愛傳遞下去
記者:許佳、施昉、余一江、袁丹丹、徐蔚
編輯:李嚴
責編:李可芹
審核:蔡躍華
本信息圖文及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以便發放稿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