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姑娘琇晶(化名)生活在云南省普洱市,兩個月前,她開始出現反復的咽喉異物感、咽癢、咳嗽,癥狀日益加重,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近一周來,咳嗽伴痰中帶血,甚至出現聲音嘶啞,這才促使她前往墨江哈尼族自治縣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墨江縣人民醫院)就診。
【咳血元兇現身】
墨江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陳云冊為琇晶做了支氣管鏡,在聲門下氣管內,醫生驚訝地發現了一條黑棕色蟲體!
為了盡早明確造成琇晶咳血的元兇,正在墨江縣人民醫院進行醫療幫扶的瑞金醫院耳鼻咽喉科徐赫醫生,立即指導五官科內鏡室為琇晶完善電子喉鏡檢查。隨著電子喉鏡進入琇晶的鼻腔,深入喉部,病因找到了!一只活螞蟥牢牢吸附在聲門下氣管壁上!
螞蟥吸盤緊貼氣管黏膜,不斷蠕動的尾部甚至伸入聲門處,持續刺激喉部和氣道,導致琇晶強烈的咽喉不適、刺激性咳嗽和咯血。然而,盡管琇晶劇烈咳嗽,螞蟥卻始終未松動分毫,足見其吸附力之強。
【合力“揪”出螞蝗】
發現了“致病元兇”,怎么取出卻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由于螞蟥躲藏處位于聲門下氣管內,在螞蟥長期的生物和機械刺激也使局部出現炎癥、水腫。治療時稍有不慎便可能損傷喉、聲帶以及氣管壁,甚至導致螞蟥破裂而出現嚴重感染和過敏反應,出現窒息的風險。
在喉鏡操作過程中,琇晶忍不住地咳嗽、吞咽、干嘔也為取出螞蟥增加了困難,嘗試取出數次無果。關鍵時刻,徐赫醫生接過內鏡設備,重新給予表面麻醉,調整內鏡的角度,使螞蟥最大程度暴露,并盡量減小對患者咽喉的刺激,直到確認好螞蟥吸盤位置。墨江縣人民醫院五官科李敬澤助理醫師接過電子喉鏡設備,精準配合,穩步推進。徐赫醫師屏息凝神,觀察琇晶的每一次呼吸節奏,在她吸氣結束的一瞬間,迅速出鉗,一擊鎖定螞蟥,穩穩夾住,順利取出!
隨著螞蟥被完整取出,琇晶瞬間感覺咽喉部輕松了許多,聲音也恢復正常。經檢查,取出的螞蟥吸盤完整,未有破裂,氣道內也無殘留。
取出后,仍在劇烈蠕動的螞蝗
【回憶起在山間喝的那口生水…】
“經過這次,我才知道正是因為平時有喝山間溪水的習慣,造成螞蝗寄生在喉嚨里,令我痛苦不堪。感謝瑞金醫院的醫生和我們自治縣人民醫院的醫生,幫我解決了苦楚,讓我重獲健康。”
螞蝗(俗稱水蛭),通常生活在淡水環境中,如池塘、溪流、湖泊等,是一種常見的吸血性寄生蟲。螞蟥的身體呈扁平狀,兩端有吸盤,前端的吸盤用于吸附宿主,后端的吸盤用于固定身體。可能通過飲用生水進入人體,寄生在喉腔或氣管內,引發咳嗽、咯血等癥狀。
瑞金醫院耳鼻喉科徐赫醫生在墨江為患者診斷
日常,在墨江縣人民醫院五官科,鼻腔螞蟥是常見的問題。此次寄生于琇晶體內的螞蝗位于聲門下氣管內,位置較深。治療時局部麻醉也面臨兩難問題,既要降低咽喉反射,保證操作順利,又要避免麻藥過度影響螞蟥,使其意外松脫,掉落至更深部位。同時必須完整取出螞蟥,否則可能引發感染、過敏反應,甚至導致氣道水腫、窒息。瑞金醫院援滇醫療隊員徐赫醫生指導當地五官科醫生在喉鏡下成功取出活體螞蟥,標志著墨江縣人民醫院五官科在電子喉鏡下聲門活體異物取出技術上的突破,填補了此類操作的空白。
在聲門下氣管內異物取出方面,電子喉鏡與纖維支氣管鏡各有優勢,當異物位于更深、患者已出現氣道窒息則仍需纖維支氣管鏡手術取出。就在去年,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倪磊作為上海市“組團式”幫扶墨江縣人民醫院專家,于當地協作進行纖維支氣管鏡下異物鉗取手術,為一名47歲患者取出一例寄生于更深位置的螞蟥。
在瑞金援滇醫療隊的持續接力與不懈努力下,云南省墨江縣人民醫院在醫療技術、設備配置及人才培養等方便不斷取得發展,目前已配備與上海瑞金醫院同級別的電子喉鏡設備。通過技術指導和人才培養,讓優質醫療資源在墨江“落地生根”,讓更多云南當地百姓切實感受到健康福祉。
供 稿丨耳鼻喉科 徐赫
編 輯丨溫兆琦
往期精選內容:
國家最高榮譽!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院士獲“共和國勛章”
致敬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陳竺:我眼中的王振義先生
致敬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王鴻利:我與王振義老師的師生情
致敬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沈志祥:我很佩服王振義老師
致敬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鄭捷:我和王振義院士二三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