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電商領取《1000份電商運營干貨案例》
作者 | 黃家俊 報道 | TOP電商
當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這句話如今成了中國零售業的真實寫照。
2025年3月17日,福州永輝總部的一場股東大會,將這家曾穩坐中國超市頭把交椅的巨頭推上了風口浪尖。
創始人張軒松與新晉第一大股東葉國富并肩而立,宣布了一項震驚行業的計劃:
關閉250-350家門店,調改200家門店,全面啟動“433”改革規劃。
這場被葉國富稱為“不破不立”的變革,不僅是永輝對連續三年虧損的絕地反擊,更被視為中國實體零售業供給側改革的標志性事件。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超市行業平均凈利率已跌至0.8%,永輝超市更以全年預虧14億元的成績單,成為行業困境的縮影。
而就在此時,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帶著62.7億元真金白銀入局,以29.4%持股成為永輝第一大股東。
這場看似“跨界”的聯姻,實則暗合了零售業“品質突圍”的底層邏輯:
當電商巨頭用算法吞噬市場份額,當山姆、Costco以會員制收割中產,永輝能否借葉國富之手,在胖東來模式與山姆邏輯之間殺出血路?
名創優品系入主背后的權力游戲
這不是簡單的財務投資,而是一場戰略級聯姻。
2024年9月,名創優品從京東、怡和集團手中收購永輝29.4%股權,這場中國實體零售史上最大規模收購案,從一開始便充滿了戲劇性。
因為股東結構的變化直接撬動了權力天平。新一屆董事會名單中,名創優品系占據三席:創始人葉國富、CFO張靖京和獨董王永平,與永輝創始團隊形成微妙制衡。
而原CEO李松峰的落選,以及董事張軒寧對改革領導小組議案投出的唯一反對票 (理由直指“未明確CEO安排”) ,更將永輝內部的管理層博弈暴露無遺。
圖源:小紅書@山城小晨
葉國富選擇在此時入局,絕非偶然。
名創優品憑借“極致性價比+IP聯名”模式在全球開出超6000家門店,其供應鏈管理能力與爆品打造經驗,恰好是永輝最亟需的破局利器。
正如張軒松所言:“葉總帶來的不僅是資金,更是全球化供應鏈資源和單品運營的降維打擊能力。”
而這場交易背后,暗藏著中國零售業的兩大趨勢:
一是實體零售從規模擴張轉向精益運營,二是跨界整合正在重塑行業格局——永輝需要名創優品的供應鏈賦能,名創優品也在借永輝的商超網絡滲透家庭消費場景。
433改革:胖東來模式能救永輝嗎?
學習胖東來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這也是永輝變革的核心邏輯。
其提出的“433”規劃為:四化(國際化、現代化、職業化、專業化)、三力(學習力、執行力、創造力)、三變( 組織、運營、供應鏈變革) ,在本質上是對傳統商超商業模式的徹底重構。
永輝首先向臃腫的組織架構開刀。過去是“總部-大區-省區-門店”的四級管理體系,未來將壓縮為三級,總部直接對接19個運營大區。
這種扁平化改革與胖東來“總部-門店”的極簡架構一脈相承,目標是將決策效率提升40%。配合職業化改革,永輝計劃將管理層中職業經理人比例從35%提升至60%,打破家族式管理的桎梏。
圖源:小紅書@BIUBIU闖
在河南許昌,胖東來用不到沃爾瑪1/3的SKU數,創造出單位面積3倍的坪效神話。永輝此次調改的核心,正是復制這種“少而精”的選品邏輯:
將門店SKU從1.5萬支砍至8000-10000支,聚焦生鮮、烘焙、熟食、自有品牌四大品類;同時引入“裸價直采”模式,砍掉通道費、返點等后臺利潤,與供應商建立透明化合作。
試點數據顯示,調改后門店人效提升30%,客流量增長25%,自有品牌占比從5%躍升至15%。
永輝計劃3年內將自有品牌銷售占比提升至40%,2025年推出60款新品并打造10個億元級爆款。
這背后是名創優品1400家核心供應商與200人設計團隊的資源注入——從保溫杯到零食禮盒,永輝正在復制名創優品“極致單品”的打法。
行業震蕩:
商超整合時代的到來
永輝的變革絕非孤例。2024年,大潤發啟動“百店調改計劃”,華潤萬家關閉126家門店,就連沃爾瑪也在中國收縮大賣場業務。
這場席卷行業的關店潮,印證了葉國富的判斷:“中國商超已進入整合時代,未來只會剩下一兩家全國性龍頭。”
對標者山姆會員店用4000支SKU和會員制創造單店年銷3億的神話,胖東來則以“20%毛利率紅線+員工分紅制”成為區域零售之王。
而永輝的野心,正是融合兩者的優勢:用山姆的精選邏輯提升商品力,借胖東來的服務理念重塑用戶體驗。
但難題在于——如何在3000家門店的龐大體量下,保持品質與效率的平衡?
更為戲劇性的是,就在名創優品大舉入股之際,京東宣布清倉所持2.94%永輝股份。
這一進一退,折射出資本對實體零售的分歧判斷。
不過,市場似乎更傾向葉國富的故事:自2024年9月收購消息公布,永輝股價已上漲120%,但能否持續,仍取決于改革能否真正扭虧為盈。
圖源:小紅書@李開心
變革就會有陣痛,但不變革就是等死。這是所有傳統零售人的焦慮。
永輝的“433”改革,本質上是在電商圍剿與消費升級的夾縫中,尋找第三條道路——既不做拼多多的低價傾銷,也不盲目模仿山姆的會員制,而是試圖用品質零售重構人、貨、場的關系。
這場變革的成敗,或許將回答中國零售業最根本的問題:當流量紅利消退,當消費者不再為低價妥協,實體商超的核心價值究竟是什么?
而葉國富押注的回答是:用極致商品力重建信任,用人性化服務創造體驗,用供應鏈革命重筑壁壘。
有人說隱形冠軍的秘訣,就是在于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而永輝需要的,正是這種偏執般的極致。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最新電商行業資訊,盡在【Top電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