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觀(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全文2806字,閱讀時間8分鐘
3月18日,200輛搭載“獵鷹智駕”的奇瑞全品牌車型以智駕模式跨越蕪湖長江三橋,在秀智駕肌肉的同時,對話25年前的自己,話題度拉滿,沖上熱搜。
多名網友在網上熱議,“有生之年,除了閱兵,第一次看到這么大規模的車隊路演,還是智駕模式的,很震撼。”
毫無懸念,當天晚上,奇瑞舉辦的智能戰略發布會再次成為消費市場關注的焦點。
但,這并非奇瑞今年第一次成為話題中心了。
2月最后一天,奇瑞在等待了21年后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
數日后,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婁勤儉在回答西班牙記者提問時,不僅列舉了奇瑞國際化的案例,還公開點名表揚了奇瑞。
一家曾一度被外界質疑“掉隊”的車企,搖身一變,貼上“中國名片”的標簽,其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1.奇瑞的海外戰略,為何讓整個行業坐不住?
二十四年前,奇瑞以首批10輛風云轎車出口敘利亞,開啟了自己乃至中國汽車品牌的出海序幕。
如今,奇瑞的海外業務已覆蓋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具體銷量來看,2024年奇瑞的出口量為114.4萬輛,同比增長21.4%,創中國車企出口新紀錄,并連續22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
圖/2024奇瑞銷量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但,奇瑞真正被“實名點贊”的似乎并非其出口規模,而是其本土化深耕的產品策略。
以西班牙項目為例,2024年,奇瑞與當地老牌車企Ebro-EV Motors合資建廠,將供應鏈管理、技術研發和售后體系全盤本土化。
該合作模式下,不僅讓奇瑞推出的電動產品更貼合當地用戶需求,更容易得到西班牙消費者的認可,還為當地直接增加了千余就業崗位,并助力西班牙汽車產業電動化能力的提升。
奇瑞和西班牙合資的首款車型EBROS700下線時,西班牙工業和旅游大臣霍爾迪·埃雷烏曾在致辭中表示,“Ebro-EV與奇瑞的聯盟是西班牙與中國企業間合作項目的典范,希望未來能在西班牙看到更多這類合作。”
圖/EBRO S700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業內人士認為,奇瑞的海外策略之所以更受政策支持,是因為它符合國家倡導的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合作理念。通過在當地建廠和合作,實現了互利共贏,既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又提升了中國品牌的國際形象。“這種模式對于促進國際間的產業交流與合作有著積極意義,是一種負責任的出海方式。”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部分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僅合作銷售模式,其雖短期內降低出口成本投入,卻因缺乏本土化能力,頻發水土不服。比如,某品牌的部分車型在歐洲因電池負極材料的碳足跡超標遭遇高額罰款,另一品牌因續航縮水嚴重失去當地消費者信任。
可以預見,部分車企單純以牟利為目的,在海外市場進行的一系列不規范行為,是會給中國品牌國際形象帶來負面影響的,且有“割外國消費者韭菜”,甚至抹黑國家之嫌。
奇瑞在海外的表現,刺痛著這些“短視”的競爭對手。畢竟,當奇瑞在海外市場深耕產品時,那些只追求短期利益的品牌,可能會因市場份額被擠壓和口碑下滑而面臨困境。
2.從“掉隊者”到“技術派”
海外市場的持續爆發式增長,是奇瑞銷量的重要支撐點,但國內新能源市場是包括奇瑞在內的所有車企必爭之地。
拉長時間線來看,2023年之前,奇瑞的新能源相對滯后,甚至一直是以短板存在的。2022全年銷量23.2萬輛的成績僅為奇瑞總銷量的一個零頭,墊底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
2023年10月,“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的奇瑞開始調整戰略布局,加快新能源步伐。
“奇瑞2024年在新能源領域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客氣了,我們要進入新能源汽車排行榜的頭部位置,做到后來者局上。”尹同躍曾言。
相比部分車企的忙于“追口風”,奇瑞選擇的似乎是一條更為務實的路徑:補課與沉淀并行。
產品方面,奇瑞采用多品牌矩陣分工策略。
奇瑞主打“國民車”定位,聚焦10萬-15萬元主流市場;捷途主攻下沉市場,專注旅行細分市場;星途對標高端化;iCAR瞄準年輕群體,首款車型iCAR03采用“方盒子”設計,具有可玩性;智界作為與華為聯合打造的一個品牌,則專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
圖/iCAR 03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不少消費者認為,奇瑞旗下豐富的品牌矩陣給他們提供了更多選擇空間,讓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預算和使用場景找到適合的車型。
2024年,奇瑞新能源銷量創歷史新高,達58.4萬輛,同比增長232.7%,其中,智界、星途兩大品牌在11月、12月兩個月的表現均呈穩步向好,月銷過萬。
但,必須說的是,奇瑞新能源在2024年交上了一份較為出色答卷的背后,與其借力供應鏈也息息相關。
在面向電氣化轉型已然慢半拍的情況下,奇瑞沒有同部分自主品牌一樣押注自研電池,而是與中國電池頭部廠商寧德時代緊密合作,借助其優秀的電池技術,為自家電動化產品賦能。比如,星紀元ET,其電池失效率降到了最安全的十億分之一(PPB)水平,且在經受了31.9米高空墜落測試后,未冒煙未起火,電池電芯仍能正常使用。
圖/星紀元ET 31.9米高空墜落測試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這一點在我們接觸的部分消費者處得到印證。“星紀元的電池安全是打動我的關鍵,從電池材料到電池包的設計,都把安全放在首位,還配備了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能實時監控電池狀態,提前預警潛在風險。”
3.理工男的“保守”與野心
新能源上半場,“理工男”奇瑞的“多品牌+強供應鏈”組合拳顯然初見成效,但這還不足以保送進決賽,畢竟面對智能化下半場,奇瑞仍有待提升。
以智界為例,其作為此前奇瑞對標智能化領域的一張“王牌”,雖然通過與華為共建智能生態的方式補足了短板,但受研發主導權實質由華為主導的限制,奇瑞工程師一直難以深度參與核心算法開發。
相較之下,目前,小鵬、理想等新能源品牌早已進入“車位到車位”全場景覆蓋的深度競爭階段。
在這樣的形勢下,未能搶奪新能源市場先機的奇瑞若想要真正“熬出頭”,就得在保障車身質量、電池安全性等底層技術可靠性的同時,逐步拓展自己智駕方面的能力,以更好應對新能源賽道的新一輪競爭,并取得一個好名次。
奇瑞在說出新能源“不客氣”之后,又宣告智能化“不客氣”。
3月18日,奇瑞汽車智能化戰略發布會上,奇瑞正式發布獵鷹智駕系統,以增強在智能領域的技術話語權。
圖/奇瑞發布獵鷹智駕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該系統被分為四個版本,其中獵鷹900版本可實現高速NOA、城市記憶領航、行車到泊車HMI交互一體化,并擁有VPA代客泊車、離車泊入等能力。
按照奇瑞官方規劃,2025年年底,奇瑞集團將有30多款車型搭載獵鷹智駕,覆蓋從入門級ADAS到L4級的不同需求,全面布局智能駕駛市場。
圖/2025年即將搭載智駕的車型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上個月比亞迪將“天神之眼”智駕系統搭載在了6.98萬元的海鷗上面,如今奇瑞將“獵鷹700”智駕系統下探至6.59萬元的小螞蟻上,向安徽老鄉致敬。
圖/奇瑞小螞蟻即將搭載智駕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也有部分消費者坦言了自己的疑慮,“跨越長江三橋的展示確實震撼,但奇瑞畢竟入局智駕晚,其對標新勢力真能在智駕技術上做到更好嗎?”
尹同躍在發布會上的表述或許可以打消消費者的顧慮。早在2010年,奇瑞就開始研發智能互聯技術,在上海率先成立了智能化公司“雄獅”,算是最早布局智能化的中國企業之一。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市場,面對競爭壓力的并非只有奇瑞,在決勝局未到來前,所有車企均難以從激烈競爭中豁免。
不過,奇瑞給了其他車企一條可復制的路徑,電動化轉型應借力供應鏈,而非盲目自研;智能化需以安全性為基石,避免過度沉浸在卷營銷里。奇瑞的獵鷹智駕系統能否真的助力其在智能化下半場實現彎道超車,有待時間考量。
【頭圖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