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股市的下跌和中國股市的逆市上漲,已經讓美國的華爾街和精英階層認識到,想要通過關稅戰和金融戰的方式制裁和封鎖中國是行不通的。
這一段時間以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沒給中國的經濟造成傷害,反而形成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甚至就連美國的媒體已經坐不住了,直呼特朗普沒能讓美國重新偉大,但是絕對讓中國再次崛起了。
關稅戰引爆全球供應鏈雪崩
2025年3月4日,特朗普政府一紙政令震驚世界:對華商品關稅從10%飆升至20%,紡織業首其沖。中國對美出口額單周暴跌14%,廣東紡織廠老板哭訴"訂單砍半,利潤歸零"。
但這場看似兇猛的攻勢,很快演變成全球經濟的"集體自殺"跨境電商物流成本暴漲35%,連白宮鐵桿盟友加拿大都反手對美國商品加征25%報復性關稅。
中方六記重拳精準打擊美國痛點:對美煤炭、液化天然氣加稅15%,掐住頁巖氣革命命脈;將谷歌列入反壟斷調查名單,直搗硅谷科技霸權核心;更狠的是對鎢、碲等稀有金屬實施出口管制。
這些"工業維生素"占美國進口量的87%,直接癱瘓芯片制造產業鏈。
美國農場主們氣得跳腳——中國本是美國大豆最大買家,如今反手加稅讓170億美元農產品爛在倉庫。
當美國國債突破36萬億美元,國債利息支出超過軍費時,連華爾街都開始用腳投票。摩根士丹利2月外資凈買入中國資產38億美元,南向資金單日抄底港股296億港元創紀錄,這些數字背后是資本對美元信用的集體質疑。正如廣東紡織廠王老板邊裁員邊調侃:"特朗普這關稅加得,比我家廠子縫紉機踩得還勤快!"
制裁鬧劇竟成中國科技"神助攻"
2022-2024年這3年的時間里,美國利用AI科技的敘勢,吸引了大量國際資金投資美國股市,尤其是美股7大巨頭,股價上漲引發了納斯達克在加息之中的牛市。
但是中國的AI科技公司打破美西方國家對AI科技壟斷敘事,告訴全世界,離開了美國中國的AI技術更便宜更好用,實現了AI技術平權。
AI技術不是美國的獨家,也不是什么硅谷貴族才能夠使用的新技術,而是普通老百姓想要用就可以用的先進技術。
隨后造成了AI芯片巨頭英偉達的市值蒸發。
這出荒誕劇暴露了美國科技遏制的致命漏洞。當特朗普對華船舶征收150萬美元/次天價港口費時,中國反手將壓箱底的稀土管制技術升級——江西贛州一座稀土礦就能卡住美國80%的磁材供應。
更絕的是,被制裁逼急了的中國工程師們,竟用3年時間把刻蝕機精度從14納米干到5納米,氣得ASML總裁彼得·溫寧克大罵:"中國人把我們的技術路線圖撕了重寫!"
當美國還在糾結"制裁名單"時,國際資本已嗅到血腥味。2025年初,南向資金瘋搶港股科技股,單日凈買入296億港元創紀錄,把騰訊、阿里買到系統宕機。
高盛報告揭秘:中國科技"七巨頭"市盈率僅32.3倍,不到英偉達一半,但AI算力基建訂單暴增300%。
深圳私募大佬老張喝著功夫茶感慨:"特朗普這波操作,比我們路演PPT還好使!"
歷史轉折中的大國博弈
當特朗普在推特咆哮"全世界都在欺騙美國"時,蒙大拿州的農場主正把滯銷大豆倒進密西西比河。彼得森研究所數據顯示,鋼鋁關稅讓美國凈損失6.1萬個崗位,汽車產業鏈成本暴漲23%。
更打臉的是,被美國踢出供應鏈的中國光伏企業,2024年全球市占率反升至85%,特斯拉上海工廠被迫削減40%產能
這場博弈暗藏兩個致命誤判:美國以為關稅能打斷中國產業升級,卻不知"兩彈一星精神"早已刻進基因。當中微半導體尹志堯說出"5-10年趕超國際水平"時,78歲的他剛做完心臟支架手術。
這種拼勁,讓深圳華強北的山寨手機作坊,20年間蛻變成全球無人機之都。
當歐盟對美283億美元商品加稅,當加拿大菜籽油被中國加稅100%后急尋新買家,世界正見證百年變局。新加坡銀行霍慧敏說得直白:"任何回調都是吸納中國資產的機會"。
這背后是14億人的統一大市場——當美國人還在為"黑五"打折瘋狂時,中國"雙11"1小時成交額夠買下整個曼哈頓。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兩個細節意味深長:一是被移出制裁名單的中微半導體,正在攻克2納米刻蝕機;二是南向資金持倉量突破港股總市值11%。
就像華爾街日報那篇引發白宮震怒的評論:"當中國用關稅戰省下的外匯買光全球鋰礦時,美國人還在為鋁盤子漲價罵街。"這場較量,早已超出貿易戰的范疇——它關乎誰能定義下一個百年的科技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