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發優質內容享分成#
2月16日,本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終于在一片緊張不安的氛圍中落下帷幕。在這場匯聚全球軍事、政要以及各界學者的盛會上,美國副總統萬斯的一席刻意指責終于讓歐洲老爺們深刻意識到:依賴美國的安全保障絕非長久之際,歐洲的當務之急是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地位,朝著獨立自主的方向邁進。
3月4日后,德國政府正式對外宣布,鑒于與美國的持續分歧,德國將拿出數千億歐元投資軍隊,全方面加強國防力量。同一天內,歐盟也提出了8000億歐元融資計劃,要全面提升歐洲各國的防務能力,并加強對烏軍備支持。
在意識到被美國背刺拋棄后,幾十年來一直處于美國保護傘下的歐洲各國,終于要重新武裝國防力量。通過該計劃,德國軍事能否再現往日雄風,重回歐洲最大經濟體寶座?
德國的幡然醒悟
特朗普自上任以來,便在貿易關稅、對烏軍援、氣候行動等諸多方面與德國存在嚴重分歧。因此盡管特朗普在公開場合一再戲謔自己是擁有德國血統的半個德國人,但他在“德國老家”似乎并不受歡迎。去年10月美國總統大選期間,74%的德國選民都更支持哈里斯,特朗普的支持者僅占11%。
當特朗普勝選的新聞占據德媒的頭版頭條時,德國新聞界可謂是一片哀鴻遍野。德主流媒體《時代周報》更是將觀看美國大選的過程比作“在地平線上看到蘑菇云升起“。
德國對特朗普的厭惡起源于其帶有明顯保護主義的貿易政策,美國本就是德國除歐盟以外的最大銷售市場,但特朗普卻屢次揚言要對歐洲各國加征20%關稅。該政策如果得到實施,德國至少要承受330億歐元的經濟損失。
除了經濟損失外,特朗普更是直接將歐盟視作俄烏談判中的棄子。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美國副總統萬斯對歐洲盟友展開了尖銳抨擊,他指責歐洲不尊重投票、壓制言論自由。特朗普欽點的俄烏問題特使凱洛格更是在會議上直言道:歐洲不會在烏克蘭和平談判上占據一席之地。
美國的赤裸表態讓歐洲深感震驚與憤怒,他們此時才恍然意識到,多年來歐洲過分依賴對北約和美國的軍事防務,導致軍事裝備技術嚴重落后,國防開支長期不足。整個歐洲宛如一盤散沙,除了美國,他們沒有任何能引起俄羅斯重視的資本。
3月5日有望就職下一任德國總理的默茨呼吁:“面對當前和平深受威脅的嚴峻局勢,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國家!”當晚,默茨便宣布了一項財政擴張計劃,該計劃是經過基民盟與社民黨共同決策,內容包括:
今后所有超過GDP1%以上的國防開支,將無需受到債務上限限制。德國當前GDP的1%約為440億歐元,若加上北約提出的各國國防開支必須占GDP2%的目標,預計德國的國防開支將達到GDP3%的水平,也就是1320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0365億元。
除了國防開支外,德國還將計劃投入5000億歐元作為專項投資資金,來改變德國的經濟發展頹勢。該基金項目期限長達十年,將被用于交通基建、能源設施、教育護理、科學研發以及數字化等多個投資領域。
德國宏觀經濟研究所主任杜利恩表示:若該計劃取得成功,德國經濟的停滯狀態將會立刻得到改善,重回歐洲最大經濟體寶座也并非不可實現。
談及德國軍事,大家心目中浮現的往往是那個在二戰中無往不利、所向披靡的常勝將軍。但事實上,德國目前的軍事能力甚至猶在日韓印之下。
目前德國軍隊兵力僅僅將近20萬人,規模甚至還不如二戰時的一個德集團軍。且目前的德國陸軍僅有300多輛豹2系列坦克,1000輛左右的裝甲車,根本不足以具備自主進攻能力。根據德國一家智庫的陸軍實力排名,德國陸軍在全球145個國家軍隊中僅位列第25位,被英國、法國遠遠甩在身后。
德國的海軍與空軍更是不堪入目,海軍全部兵力1.6萬人,卻連一艘驅逐艦都未能配備,列裝的全是護衛艦。空軍目前只有80余架二代狂風戰斗機,外加100架EF-2000“臺風”戰斗機,根本不具備與現代大國所抗衡的資本,甚至連日印都比不上。
要知道連現在的日本都有4艘直升機航母以及7艘宙斯盾驅逐艦。印度也列裝了217架蘇-30MKI重型四代半戰斗機,海空軍的實力均在德國之上。
再來說說德國士兵,如今的德軍形式上仍是軍人,但實質上已經類似于我國公務員了。過著朝九晚五,一周41小時的工作制,且一年僅需服役9個月,如此松散的制度必然會對戰力產生負面影響。
目前德國士兵普遍存在肥胖問題,據調查德軍18~29歲的士兵中,有近40%存在體型嚴重超標,這也直接反映了德軍內部管理水平之低劣。
歐洲的軍事意識崛起
其實早在2022年德國就意識到了重振國防軍的必要性,俄烏沖突爆發后,德國總理意識到建立一支強大、現代的聯邦國防軍是多么重要。這一年德國設立了1000億歐元的先進武器采購基金,并且正式開啟了一輪軍事改革。
德國的軍事改革計劃用六個月時間來進行軍隊架構重組,包括組建網絡信息部隊,應對未來的網絡安全威脅。成立一個聯合作戰司令部,對海陸空以及網絡信息軍進行統一指揮。新建設支援司令部,對國防軍的所有后勤資源進行統一調配。
此外還有在2031年前將軍隊人數擴充至20萬以上,全面恢復義務兵役制度等等。德國防長最后總結道:要讓國防軍更好的適應時代變化,做好應戰準備,讓德國真正成為歐洲防御的中堅力量。
盡管德國政府目前志氣高漲,但德國媒體卻并不看好這份計劃。德媒《明鏡》周刊指出,目前俄羅斯半年生產的武器規模就已經相當于德國的所有軍事裝備了,冷戰結束的30多年里,德國軍工產能大幅下降,軍工業也沒有得到任何增長。
按照當前生產速度,德國軍隊主戰坦克數量想要恢復到2004年水平,至少要41年,自行榴彈炮則需要近百年之久。
在德國打算一鼓作氣全面提升本國軍事水平時,歐盟委員會這邊也沒有閑著。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幾天前提出了“重新武裝歐洲”計劃,內容是在未來四年內投入8000億歐元用于國防開支,從而減少對美國的防務依賴。
而在這份計劃內,歐盟委員會還提議向各國政府提供1500億歐元的聯合借款,用于提升全歐洲的防空、火炮、無人機等各防務領域。馮德萊恩對于這份計劃胸有成竹,他表示我們已經做好承擔責任的準備,去建設一個安全、極具韌性的歐洲。
歐洲的計劃能否實行我們尚未可知,但該政策一定會對美俄兩國造成巨大震撼。對于俄羅斯而言,它所面臨的地緣政治將會急劇增加,歐洲軍事力量的增強并不是一個好消息,俄羅斯未來必須更加注重來自歐洲方向的巨大挑戰。
對于美國來說,過去多年間美軍工復合體一直在向歐洲國家出售各種軍備,從中自然也賺了個盆滿缽滿。如今伴隨著歐洲自主防務能力的提升,美國的軍事經濟利益也將遭受巨大沖擊。
對于國際秩序而言,尤其是對于美俄來說,德國和歐洲的國防加碼計劃不僅是一項重磅炸彈,還是一個雙響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