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嘉誠家族控股的和記黃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和美國的貝萊德集團達成原則性協議后,情況變得復雜起來。
對于李嘉誠來說,之所以這么迅速的把港口打包出售給美國財團,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特朗普政府施壓要奪回巴拿馬運河,在巴拿馬已經明確服軟后,控制著巴拿馬運河進出口位置港口的和記自然成為了特朗普政府的眼中釘。
根據各路消息,一方面和記黃埔和貝萊德之前就有業務上的合作,貝萊德擁有優先報價權。其次在特朗普強硬表態要奪回巴拿馬運河后,貝萊德財團作為馬前卒向李嘉誠方面施壓。
二、李嘉誠近些年海外投資眾多,其中重點在歐洲。如果李嘉誠的和記被列入美國的制裁清單,將是李嘉誠不堪承受之重。
三、快速達成這筆買賣,避免了夜長夢多。李嘉誠敏銳的感覺到海外投資的不確定性。這次出售計劃,他賣掉了所有的海外港口,卻保留了香港和內地港口的經營權。
作為深諳投資之道的李嘉誠,不可能不知道這次出售港口給中國帶來的重大影響,但他在夾縫中生存,希望能最大程度的獲利。
一個節點很有意思。
長江和記在3月4日深夜發布公告,稱和貝萊德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以228億美元的價格出售覆蓋亞歐美洲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涵蓋199個泊位及配套核心資源。
但最終文件卻要到4月2日左右才簽署,而且這一合同雙方都需要所在國家監管機構批準。
也就是說,這筆生意只是雙方達成了合作框架,還沒有到最終敲定的時間。如果最終中國方面不予批準這次交易,之前的協議都是一張廢紙。
3月18日,前特首梁振英,現任特首李家超先后發聲,對李嘉誠這一行為進行了回應。仔細分析,很有意思。
前特首梁振英以非官方身份,雖沒有指名道姓,但用詞激烈,稱“沒有祖國的商人只會淪為沒有父母被人欺凌的孩子”。
梁振英雖已卸任特首,但他依然有官方身份。這一表態比之前《大公報》的口吻溫和,但意義不同。《大公報》是罵,梁振英是勸。
勸什么?當然是勸李嘉誠的和記要識大局,回頭是岸,不要一意孤行為虎作倀,最終淪為祖國的棄兒。
為什么要勸,因為事情還有回轉的余地,最終文件還沒有簽署,李嘉誠還有周旋的余地。
如果生米已成熟飯,身份特殊的梁振英,沒有突發此言的必要。像他這樣的身份,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有考量,絕不是為了刷存在感。
接下來李家超的回應就更有意思,提到這筆交易,關鍵就一句話,“任何交易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港府會依法依規處理。”
意思很明顯,這筆交易李嘉誠說了不算,最終還要港府的批準。
看似李嘉誠背信棄義,其實都是在踢皮球。這場交易最后,還需要兩個大國之間的較量。
如此重大的事項,李嘉誠即便想做“漢奸”,也未必有機會。商業規則和市場行為,在大國博弈中,都是棋子。
最終的結果可以預見,這筆交易絕不會如此輕易的交割。因為在兩個公司背后,還有中美的博弈,巴拿馬政府的首肯。
如此關系重大,影響到兩國發展戰略的買賣,怎么可能控制在兩個商人的手中?李嘉誠站錯了位,也低估了國家的決心,為自己招來罵名的同時,還有一系列的代價等著他。
這筆228億美金的大生意,最后走向如何,其實已經和李嘉誠無關了!至于他被罵,是“懷璧其玉”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