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禹州法院郭連法庭成功調解一起因房產繼承引發的家庭糾紛案件。原告與三名被告系同胞姐弟,因父親遺留房產歸屬問題爭執不下。經過郭連法庭杜亞飛法官耐心調解,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協議,既維護了法律權威,又讓瀕臨破裂的親情重歸和睦。結案后,原告專程為法官送來錦旗,感慨道:“是法官結合法、理、情喚醒了我們兄弟姐妹間的手足情!”
原告余女士(化名)在家中排行第二,父親去世后,其依據遺囑繼承了父親房產。然而,長期居住于老宅的三弟及其家人認為其他子女同樣履行了贍養義務,主張共同繼承房屋。幾名被告堅持對房產繼承問題均有異議,姐弟幾人多次協商未果,矛盾愈演愈烈,最終訴至法院。
杜亞飛調查發現,案件核心并非單純法律爭議。一方面,原告持有合法遺囑,但被告對父親晚年贍養細節提出異議;另一方面,涉案房屋屬于拆遷后的新居所,且是父親留下房屋,承載當事人思念之情。當事人既渴望法律公正,又難舍血脈親情。如果簡單判決,能解決房產歸屬,但會割裂兄弟姐妹間最后的情分,杜亞飛決定用調解實現情、理、法的統一。
三劑“良方”化干戈。首先,以法為綱,明晰權責。杜亞飛向被告詳細解讀《民法典》繼承編規定,闡明遺囑效力及贍養義務的法律認定標準,消除被告"平均分房"的認知誤區。其次,以情為引,喚醒記憶。在案件調解過程中,他通知雙方當事人到場,引導回憶各自成長中不可缺失的點滴陪伴,重拾“一鍋飯養大”的難舍親情。最后,以理服人,平衡利益。針對房屋實際使用需求,提出“產權歸屬三弟,三弟給予經濟補償”的調解方案,實現“房屋有人管、親情不斷線”。
經過十余次“背對背”疏導、“面對面”懇談,兄弟姐妹最終握手言和。簽署調解書當日,三弟紅著眼眶向長姐道歉:“咱們是親姊妹們,姐什么時候想家了,隨時回來。”又主動提高補償金額:“錢多錢少不重要,咱們還是一家人!”
3月17日,原告余女士向郭連法庭辦案人員送錦旗表示感謝。接過繡著“秉公執法廉潔高效 盡職盡責為民解憂”的錦旗,杜亞飛法官感慨:“咱們干基層家事審判工作不能止步于分清是非,更要幫助當事人找回丟失的溫情,化解一起矛盾,彌合家庭隔閡,比簡單一判了之更有意義。”
來 源:禹州法院郭連法庭
審 核:張宗磊
編 校:趙鵬博、賈共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