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曼哈頓研究所(Manhattan Institute)公布了2025年哈耶克圖書獎(Hayek Book Prize)入圍名單,著名經濟學家、人文經濟學會理事張維迎教授憑借新作《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它是什么,以及為何重要》(Re-Understanding Entrepreneurship: What It Is and Why It Matters,牛津大學出版社,2024)成功入圍。這是張教授第三次進入該獎項的最終評選名單,顯示了其學術成果在全球自由市場經濟研究領域的重要影響力。
曼哈頓研究所(The Manhattan Institute)榮幸地公布入圍2025年哈耶克圖書獎(Hayek Book Prize)的六部作品,該獎項將于2025年6月頒發:
布萊恩·卡普蘭(Bryan Caplan)、阿迪·布蘭澤(Ady Branzei),(卡托研究所,2024年)
菲利普·霍華德(Philip Howard),《日常自由:構建一個繁榮社會的框架(Everyday Freedom: Designing the Framework for a Flourishing Society)》(Rodin Books,2024年)
伯恩·霍巴特(Byrne Hobart)、托比亞斯·胡貝爾(Tobias Huber),《繁榮:泡沫與停滯的終結(Boom: Bubbles and the End of Stagnation)》(Stripe Press,2024年)
約翰·諾伯格(Johan Norberg),《資本主義宣言:為什么全球自由市場將拯救世界(The Capitalist Manifesto: Why the Global Free Market Will Save the World)》(Atlantic Press,2023年)
張維迎(Weiying Zhang),《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它是什么,以及為何重要(Re-Understanding Entrepreneurship: What It Is and Why It Matters)》(劍橋大學出版社,2024年)
雷納·齊特爾曼(Rainer Zitelmann),《國家如何擺脫貧困:越南、波蘭與繁榮的起源(How Nations Escape Poverty: Vietnam, Poland, and the Origins of Prosperity)》(Encounter Books,2024年)
哈耶克圖書獎是全球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獎項之一,專門獎勵最能體現自由市場理念和個人自由精神的經濟學研究 。自2005年設立以來,該獎項曾授予多位世界頂尖經濟學家,如托馬斯·索維爾(Thomas Sowell)、馬特·里德利(Matt Ridley)、約翰·泰勒(John Taylor)等,獲獎作品往往對公共政策、市場經濟和自由社會的理論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早在2016年和2017年 ,張維迎教授便以《市場的邏輯:一個中國經濟改革內部觀察者的視角》(The Logic of the Market: An Insider’s View of Chinese Economic Reform)兩次入圍哈耶克圖書獎。該書由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出版,并由馬修 · 戴樂(Matthew Dale)翻譯,深入剖析了中國經濟改革的邏輯,強調自由市場競爭的必要性以及政府干預的局限性。張教授通過結合理論與實踐,向國際社會展現了中國市場化改革的獨特路徑,這一貢獻使他獲得了哈耶克獎評選委員會的高度認可。
此次入圍的《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則進一步深化了張教授對自由市場經濟的研究。他在書中強調, 企業家不僅是機會的發現者,更是市場秩序的塑造者。該書不僅闡釋了企業家精神的本質,也探討了企業家在推動社會繁榮中的關鍵作用,體現了哈耶克自由市場思想的精髓。
2025年哈耶克圖書獎將于6月正式揭曉,獲獎者將獲得5萬美元獎金,并受邀在哈耶克講座上發表主題演講。全球自由主義經濟學界將共同見證這一年度思想盛事,期待張維迎教授的學術成果再次獲得國際殊榮。
歷年哈耶克圖書獎獲獎名單(2005~2024):
2024:菲爾·格雷姆、約翰·厄利和羅伯特·埃克倫德,《美國不平等的神話(The Myth of American Inequality)》
2023:愛德華·錢斯勒,《時間的代價:利息的真實故事(The Price of Time: The Real Story of Interest)》
2022:約瑟夫·亨里克,《最怪異的人:西方如何在心理上變得獨特且特別繁榮(The WEIRDest People in the World: How the West Became Psychologically Peculiar and Particularly Prosperous)》
2021:托馬斯·索維爾,《特許學校及其敵人(Charter Schools and Their Enemies)》
2020:阿爾貝托·阿萊西納、卡洛·法韋羅和弗朗切斯科·賈瓦齊,《緊縮:何時有效,何時無效(Austerity: When It Works and When It Doesn’t)》
2019:道格拉斯·A·歐文,《商業之爭(Clashing over Commerce)》
2018:約翰·F·科根,《善意的高昂代價(The High Cost of Good Intentions)》
2017:迪爾德麗·麥克洛斯基,《資產階級三部曲(The Bourgeois Trilogy)》
2016:菲利普·漢堡,《行政法合法嗎?(Is Administrative Law Unlawful?)》
2015:詹姆斯·格蘭特,《被遺忘的蕭條1921:自我修復的崩盤(The Forgotten Depression 1921: The Crash That Cured Itself)》
2014:凱西·穆利根,《再分配衰退:勞動市場扭曲如何收縮經濟(The Redistribution Recession: How Labor Market Distortions Contracted the Economy)》
2012: 約翰·B·泰勒,《第一原則:恢復美國繁榮的五大關鍵(First Principles: Five Keys to Restoring America's Prosperity)》
2011:馬特·里德利,《理性樂觀派:繁榮如何進化(The Rational Optimist: How Prosperity Evolves)》
2010:本·斯蒂爾、曼努埃爾·辛茲,《貨幣、市場與主權(Money, Markets and Sovereignty)》
2009:艾米蒂·施萊斯,《被遺忘的人:大蕭條的新歷史(The Forgotten Man: A New History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2008:威廉·伊斯特利,《白人的負擔:西方援助為何適得其反(The White Man’s Burden: Why the West's Efforts to Aid the Rest Have Done So Much Ill and So Little Good)》
2007:約翰·托馬西,《超越正義的自由主義:公民社會與政治理論的邊界(Liberalism Beyond Justice: Citizens Society and the Boundaries of Political Theory)》
2006: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勛爵,《從奴役之路歸來(The Road from Serfdom)》
2005:邁克爾·諾瓦克,《民主資本主義精神(The Spirit of Democratic Capitalism)》
本文轉載自“人文經濟學堂”公眾號
招生|許紀霖私塾班:中國現代化的底層邏輯
與陸銘、梁永安同行西葡(4.28-5.7),“文明+經濟”雙重視角解碼“大航海”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