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百寶箱,情報速遞站。本篇文章來自《凈水技術》雜志社學術訂閱號“凈水萬事屋”,點擊關注了解更多↓↓
《凈水技術》與您相約每月25日
大家之言
“大家之言”傾聽大家的聲音,分享“大家”的觀點。本欄目研析最新政策的解讀,探討前沿的熱點話題,引領讀者洞察趨勢,激發讀者的研究靈感。
發達國家飲用水質量管理經驗與對比分析
本文作者:龔利民,符翔*,鄒蘇紅
通信作者:符翔
作者單位:深圳市環境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引文格式:
龔利民, 符翔, 鄒蘇紅. 發達國家飲用水質量管理經驗與對比分析[J]. 凈水技術, 2025, 44(2): 1-9,22.
GONG L M, FU X, ZOU S H. Experience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rinking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in developed countries[J].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5, 44(2): 1-9, 22.
【目的】 盡管我國供水系統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供水管理、法規完善及技術創新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需要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方法】 文章系統梳理了發達國家在飲用水供應系統管理中的先進實踐,重點分析了法規完善、水質管控和智能化技術在提升水質安全中的作用,為我國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結果】 發達國家通過嚴格立法、制定高標準的水質限值、管網保護及智能化監控等多種手段優化飲用水管理。其中,歐美國家自20世紀起陸續出臺相關法規,并針對新污染物加強立法;通過高質量管材、智能監控和快速修復機制,有效降低管網污染與漏損率;新加坡通過NEWater項目和綜合水管理體系確保水源多樣性與水質穩定。此外,這些國家還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強化水質監測和風險管理,顯著提升了水質安全水平。【結論】 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在管網建設、維護及新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經驗,進一步加強水質監控、完善法規體系、推動技術創新,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為保障未來飲用水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掃二維碼閱讀《發達國家飲用水質量管理經驗與對比分析》
凈水技術熱點前沿
承上與啟下,總結與展望。本欄目通過綜述,回顧水行業研究熱點的進展,展望下一步研究的方向,給予研究者更多的啟發和靈感。
飲用水中典型嗅味污染物的檢測和凈化研究進展
本文作者:胡夢昌 1 ,劉保森 1,2,* ,王永磊 1 ,賈瑞寶 2 (《凈水技術》編委),劉寶震 1,2 ,孫大成 1
通信作者:劉保森
作者單位:1. 山東建筑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2. 山東省城市供排水監測中心
引文格式:
胡夢昌,劉保森,王永磊,等. 飲用水中典型嗅味污染物的檢測和凈化研究進展[J]. 凈水技術, 2025, 44(2): 10-22.
HU M C, LIU B S, WANG Y L,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determin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ypical taste and odor pollutants in drinking water [J].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5, 44(2): 10-22.
【目的】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和人類活動的頻繁,湖泊、水庫等自然水體的富營養化問題愈發嚴重,進而導致了藻類的大量暴發,其不僅破壞了水生生態系統,還使得飲用水中 2-甲基異莰醇(2-MIB)和土臭素(GSM)等嗅味污染物的濃度顯著增加,對水質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鑒于傳統水處理技術去除這類嗅味污染物存在明顯的局限性,亟須探索發展新型凈化技術以去除這類有害物質。【方法】 文章深入剖析了飲用水中2-MIB和GSM的來源及其污染現狀,對比分析了當前熱門的檢測技術及其特點,在此基礎上,重點綜述了各類高級氧化技術、活性炭吸附技術以及組合技術在去除2-MIB和GSM方面的研究進展,包括各技術的凈化機理、優缺點、當前的應用現狀以及針對不同濃度2-MIB和GSM的適用性等。【結果】 通過綜合分析,認為發展臭氧、紫外高級氧化技術、活性炭吸附技術,并積極探索組合技術策略,是當前水廠去除嗅味物質研究的重點方向。此外,類芬頓、水輻射技術與等離子體等新型技術由于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潛力,也被視為未來研究的重要熱點,值得科研人員深入探索與關注。【結論】 文章旨在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入的綜述,以期為未來深入研究飲用水中2-MIB和GSM的凈化技術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和有益的參考。
掃二維碼閱讀《飲用水中典型嗅味污染物的檢測和凈化研究進展》
基于膜法的海水鋰資源回收技術:挑戰與前景
本文作者:黃國慶 1,* ,費霞麗 1 ,侯英娜 1 ,邢思初 2 ,周春地 3
通信作者:黃國慶
作者單位: 1. 廈門市政水務集團有限公司;2.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集團> 有限公司;3. 同濟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引文格式:
黃國慶, 費霞麗, 侯英娜, 等. 基于膜法的海水鋰資源回收技術:挑戰與前景[J]. 凈水技術, 2025, 44(2):23-32.
HUANG G Q,FEI X L,HOU Y N,et al. Lithium resourse recovery in seawater based on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J].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25,44(2): 23-32.
【目的】隨著全球鋰需求的迅速增長及傳統礦石資源的枯竭,海水作為一種潛在的鋰資源來源引起了廣泛關注。研究旨在綜述當前海水中鋰回收的膜分離技術,探討其在鋰資源回收中的應用優勢、經濟性評估及面臨的挑戰,為未來海水提鋰技術的優化提供理論支持。【方法】文章從多種膜分離技術的角度進行綜述,包括納濾(NF)膜、膜蒸餾結晶(MDC)技術、選擇性離子交換膜-電滲析(ED)、選擇性離子交換膜-電容去離子(CDI)技術以及其他膜技術,如支撐液膜(SLM)、離子篩膜(LISM)、離子印跡膜(IIM)。通過分析各類膜技術在海水中鋰回收中的分離性能、效率以及經濟性,評估它們的應用前景,并重點討論了不同膜技術在一價離子分離中的表現。【結果】NF膜利用Donnan排斥效應和空間位阻效應能有效選擇性分離鋰離子,具有較高的分離效率。膜蒸餾結晶技術結合膜蒸餾和結晶過程,實現了較高的水回收率,并能有效提取鋰鹽。電化學膜技術通過電場驅動,展現了高效的鋰回收能力。此外,SLM、LISM和IIM等新型膜材料在鋰提取中也展現出較大的潛力。通過比較各技術在一價離子分離中的表現,總結出CDI技術和SLM技術對鋰離子(Li + )具有更高的選擇性。【結論】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提鋰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不同膜技術在效率、成本及應用場景上各有優勢。未來的研究應致力于提高膜材料的選擇性、耐久性和經濟性,同時解決膜污染和能耗問題。
掃二維碼閱讀《基于膜法的海水鋰資源回收技術:挑戰與前景》
水中氟化物污染與去除方法研究進展
本文作者:柏 松 1 ,紀 昳 1 ,趙明明 1 ,沈 瑩 2 ,胡 軍 2 ,談超群 2,* (《凈水技術》青年編委)
通信作者:談超群
作者單位: 1. 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 ;2.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引文格式:
柏松, 紀昳, 趙明明, 等. 水中氟化物污染與去除方法研究進展[J]. 凈水技術, 2025, 44(2): 33-43,55.
BAI S, JI Y, ZHAO M M, et al. General review of fluoride pollution in water and removal technologies[J].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5, 44(2): 33-43,55.
【目的】文章綜述了水體的氟化物污染現狀及氟化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概述了國內外對各種水體中氟離子(F-)含量的要求,大多數國家飲用水中的F-含量遵循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1.5 mg/L),一些國家如我國、印度尼西亞、摩洛哥甚至更嚴格。【方法】概括了目前含氟廢水治理的常用方法與技術,重點介紹了沉淀法、吸附法、離子交換法、膜分離法和電化學法,總結了各類技術對F-的去除機制和應用進展。說明了當前工業生產活動等過程導致的氟化物污染情況并比較了不同除氟工藝在實際應用的除氟效果,闡述了在實際進行廢水除氟時,應根據水質特點、F-初始濃度、效率速度、成本效益、環境友好、靈活適用性、安全性、市場可行性、排放標準及實際工藝情況等選擇合適的工藝,同時優化聯合除氟工藝參數,從而實現含氟廢水的高效凈化。【結果】隨著環保政策及企業對水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傳統工業廢水除氟方法已難以滿足當前的水質排放標準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于除氟工藝的發展方向,關鍵在于開發操作簡單、高效經濟、容易再生、不產生二次污染、應用范圍廣的除氟技術,從而滿足國家對水體中F-濃度的排放要求。【結論】對于實際廢水中的多種污染物聯合去除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進一步開發低成本、高效率、多功能的除氟技術對于環境和人類健康至關重要。
掃二維碼閱讀《水中氟化物污染與去除方法研究進展》
高品質飲用水探索
“高品質飲用水”是供水行業共同追尋的全新目標。本欄目探究從源頭到龍頭的水質管理提升、工藝技術提升、管理服務提升,為供水全流程中關心的實際問題提供幫助。
碳量子點修飾無定型硫化鉬活化過一硫酸氫鹽降解雙酚 A
本文作者:王志君1,傅衛江1,汪劍鋒1,朱 勇1,*,曾寒軒1,2,鄧 靖2
通信作者:朱 勇
作者單位:1. 同創工程設計有限公司;2. 浙江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引文格式:
王志君, 傅衛江, 汪劍鋒, 等. 碳量子點修飾無定型硫化鉬活化過一硫酸氫鹽降解雙酚 A [J]. 凈水技術, 2025, 44(2): 56-64.
WANG Z J, FU W J, WANG J F, et al. Activated peroxymonosulfate by carbon quantum dot with modified amorphous molybdenum sulfide for 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 [J].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5, 44(2): 56-64.
【目的】 研究旨在提出一種高效催化體系用于控制水中典型內分泌干擾物(EDCs)。合成了一種碳量子點(CQDs)修飾無定型硫化鉬(MC)用于活化過一硫酸氫鹽(PMS)降解水中雙酚A(BPA)。【方法】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X 射線衍射(XRD)、傅里葉紅外光譜(FTIR)等表征手段分析了 MC的物理化學性質,確認了MC中CQDs的成功摻雜。【結果】當MC投加量和PMS投加量分別為0.2g/L和1mmol/L時,催化體系在60min的反應時間內對10μmol/L BPA的去除率高達100%。常規水質背景影響因素試驗結果表明,在pH值為3~9時,催化體系對BPA的去除率均超過90%。此外,考察了不同共存陰離子對催化體系的效能影響,除磷酸二氫根( H 2 PO 4 - )存在下BPA的去除率降低至82%外,包括氯離子 (Cl - ) 、碳酸氫根 (HCO 3- ) 、硝酸根 (NO 3 - ) 在內的共存陰離子對BPA降解的影響十分有限。循環再生試驗結果表明,MC在6次重復使用后依然能夠保持較強的催化活性,活性損失率僅為18%,是一種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PMS催化劑。催化機理研究結果表明,催化體系涉及的主要催化機制包括硫酸根自由基 (SO 4·- ) 和電子轉移,多機制共存的優勢使得MC/PMS體系能夠有效降解多種有機污染物。【結論】研究不僅為水中EDCs污染的控制提供了技術支持,還為非均相PMS活化體系中催化機制的調控技術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掃二維碼閱讀《碳量子點修飾無定型硫化鉬活化過一硫酸氫鹽降解雙酚A》
氯化鈉凝固浴對PVDF超濾膜耐氯性的影
本文作者:張建林1,崔航宇2,張書嘉3,馬欣悅4,李 凱4,*(《凈水技術》青年編委)
通信作者:李 凱(《凈水技術》青年編委)
作者單位:1. 濰坊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 河北省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3. 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
引文格式:
張建林,崔航宇,張書嘉,等. 氯化鈉凝固浴對PVDF超濾膜耐氯性的影響[J]. 凈水技術, 2025, 44(2): 65-71.
ZHANG J L, CUI H Y, ZHANG S J,et al. Effect of sodium chloride coagulation bath on chlorine resistance of PVDF UF membrane[J].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5, 44(2): 65-71.
【目的】 研究旨在探究非溶劑致相分離法制備聚偏氟乙烯(PVDF)超濾膜過程中凝固浴組成對膜耐氯性的影響。【方法】采用純水和質量濃度為200g/L的氯化鈉(NaCl)溶液作為凝固浴制備的PVDF膜分別記為M0和 M200,通過靜態加速老化試驗考察了次氯酸鈉(NaClO)老化對其化學組成和性質的影響,采用腐殖酸(HA)作為模型有機物考察了NaClO老化前后膜抗污染性能的變化。【結果】與純水凝固浴相比,NaCl溶液作為凝固浴使 PVDF膜中極性β晶型的比例由69%提高至81%,膜表面純水接觸角由82.8°降低至75.1°;NaClO老化使2種膜上親水添加劑均發生了氧化流失,親水性有所降低,但膜晶型結構未發生明顯變化,NaClO老化后M200膜中較高比例的極性β晶型使其親水性仍然高于NaClO老化后M0膜;兩周期HA過濾試結束時M0和M200膜的通量分別下降至初始通量的26%和48%,M200膜的可逆和不可逆污染阻力分別比M0膜小54%和28%,表明M200膜的抗污染性能明顯好于M0膜;NaClO老化造成的膜親水性降低使2種膜的抗污染能力均有所下降,但M200膜的變化幅度小于M0膜,兩周期HA過濾試驗結束時老化后M0和M200膜通量分別下降到其初始通量的13%和40%,老化后M200膜的可逆和不可逆污染阻力分別比老化后M0膜低 71%和 62%。【結論】NaCl凝固浴提高了PVDF膜中極性β晶型的比例,減緩了NaClO老化造成的膜抗污染性能的下降,提升了膜的耐氯性。
掃二維碼閱讀《氯化鈉凝固浴對 PVDF 超濾膜耐氯性的影響》
污水處理與回用
以“高效、經濟、綠色”的污水處理行業發展新趨勢為方向,本欄目關注行業發展需要探尋更高效的處理新方式、現有工藝的改良優化,助力污水處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鹽度對餐廚垃圾與剩余污泥共消化的影響
本文作者:王測文 1 ,張景新 1,* (《凈水技術》青年編委),何義亮 1,2 (《凈水技術》編委)
通信作者: 張景新(《凈水技術》青年編委)
作者單位:1. 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2. 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引文格式:
王測文, 張景新, 何義亮. 鹽度對餐廚垃圾與剩余污泥共消化的影響[J]. 凈水技術, 2025, 44(2): 95-103.
WANG C W, ZHANG J X, HE Y L. Influence of salinity on co-digestion of kitchen waste and excess sludge[J].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5,44(2): 95-103.
【目的】 鹽度高低對有機固廢厭氧處理與產甲烷的影響較大,文章擬開展不同鹽度條件對餐廚垃圾與剩余污泥厭氧共消化的作用機制研究。【方法】探討了不同鹽度質量濃度(0~2g/L)對餐廚垃圾與剩余污泥厭氧共消化過程的影響,重點圍繞產甲烷效率、可溶性有機物(DOM)降解率以及熒光特性變化、體系電化學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結構等分析鹽度對厭氧共消化產甲烷的作用機制。【結果】試驗結果表明,適當的鹽度可有效提升餐廚與污泥共消化的產甲烷效率,當鹽度質量濃度添加到1.0g/L時達到最佳產甲烷效果,較空白組提升26.45%,且有效促進了高分子量DOM的水解并提升了低分子量DOM的生物利用效率。同時,鹽度添加促進了細胞色素c(c-Cyts)的產生,在促進細胞代謝的同時提高了體系電子傳遞效率,有利于強化微生物的種間電子轉移過程。適當的鹽度促使髕骨菌門(Patescibacteria)和聯合菌門(Synergistota)等互營代謝細菌的豐度提升,通過強化微生物群落協同產甲烷,促進了嗜氫產甲烷代謝路徑,最終提高了甲烷產率。【結論】 在餐廚垃圾和剩余污泥共消化過程中,1.0g/L 的鹽度有利于促進厭氧共消化微生物之間的協同作用,促進微生物電子轉移速率,提高有機物的降解效率,強化甲烷產生。
掃二維碼閱讀《鹽度對餐廚垃圾與剩余污泥共消化的影響》
基于鋁與石墨陰極調控對比的鋁電絮凝工藝對水中磷酸鹽的去除
本文作者:王亞超1,張 廣1,張欣桐1,李 杰1,張 浩2,呂建波1,*
通信作者:呂建波
作者單位:1. 煙臺大學土木工程學院;2. 上海凱泉泵業 <集團> 有限公司
引文格式:
王亞超,張廣,張欣桐,等. 基于鋁與石墨陰極調控對比的鋁電絮凝工藝對水中磷酸鹽的去除[J]. 凈水技術,2025,44(2): 112-123.
WANG Y C, ZHANG G, ZHANG X T,et al. Aluminum electrocoagulation process for phosphates removal in water based on aluminum and graphite cathodes regulation[J].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25,44(2):112-123.
【目的】 為了解決污水中磷的過量排放導致的水體富營養化,以源頭治理作為減少磷污染的重要舉措。【方法】文章采用鋁電絮凝(Al-EC)技術去除水中磷,然而傳統鋁-鋁電絮凝(Al-Al EC)存在電極損失、電耗、產泥量大的問題。文中通過將陰極更換為石墨惰性材料,使得Al電絮凝過程中的電極損失、電耗、產泥量大大降低,同時保持了良好的除磷效果,有效實現同步減污降耗的目的。研究了主要因素(電流密度、初始pH和NaCl濃度)對2種Al-EC的影響規律。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 能量色散 X 射線光譜、X 射線衍射、馬爾文Zeta電位儀測定Zeta電位、析氫曲線的測定和比表面積檢測法(BET)對比2種Al-EC絮凝的差異。【結果】 Al-Al EC產生的絮體為三水鋁石,鋁-石墨電絮凝(Al-G EC)產生的絮體為勃姆石;Al-G EC的Zeta電位比Al-Al EC的Zeta電位高,有利于去除帶負電荷的磷酸鹽;鋁陰極的析氫反應(HER)活性(644 mV)明顯高于石墨陰極(1095 mV),因此,Al-G EC運行過程中pH低于Al-Al EC的pH;Al-G EC絮體的孔徑以及BET 比表面積比Al-Al EC小。因此,Al-Al EC絮體含水率更高。【結論】 Al-G EC是一種較有應用前景的電絮凝技術,其相較于Al-Al EC有更低的運行成本以及較好的去除效率。
掃二維碼閱讀《基于鋁與石墨陰極調控對比的鋁電絮凝工藝對水中磷酸鹽的去除》
工業水處理
關注焦化、印染等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工藝廢水,聚焦工業廢水處理的工藝提升與改造,側重應用技術與推廣實踐的雙重成效。
三級AO工藝中的硝化液回流比對食品工業廢水的處理影響
本文作者:生 駿1,馬子航2,林莉峰1,林劍雄1,周 振2,*
通信作者:周 振
作者單位:1.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集團> 有限公司;2. 上海電力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引文格式:
生駿,馬子航,林莉峰,等. 三級AO工藝中的硝化液回流比對食品工業廢水的處理影響[J]. 凈水技術,2025, 44(2): 132-138,157.
SHENG J,MA Z H,LIN L F,et al. Effect of nitrate reflux ratio of tertiary AO process on food industry wastewater treatment[J].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5, 44(2): 132-138,157.
【目的】 研究旨在系統探討硝化液回流比對食品工業廢水處理效果的影響,聚焦于不同回流系統下三級缺氧/好氧(AO)工藝的硝化與反硝化性能差異,并分析硝化液回流比對溶解性有機物降解規律的作用機制。【方法】通過構建雙回流系統(400%)與單回流系統(200%)的三級AO工藝模型,定量比較2種系統對食品工業廢水中氨氮和總氮(TN)去除效果的差異。結合熒光光譜和二維相關性分析,深入探討溶解性有機物中類富里酸和類腐殖質的降解規律與效率。【結果】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加顯著提升三級AO 系統的硝化和反硝化能力,雙回流系統氨氮和TN去除率分別穩定在97.4% ± 2.8%和91.6% ± 3.3%,平均出水氨氮和TN質量濃度分別為(1.3±0.5) mg/L和(5.7±1.8) mg/L,滿足排放標準要求。熒光類物質分析表明,雙回流系統內微生物活性高于單回流系統,類富里酸和類腐殖質的降解程度顯著提升。二維相關性分析顯示,盡管回流比的變化未影響溶解性有機物(DOM)的降解順序,但雙回流系統在富里酸類物質與腐殖質的降解效率方面表現出顯著優勢。【結論】雙回流系統能夠顯著提升食品工業廢水處理過程中氨氮和總氮的去除效果,同時增強溶解性有機物中類富里酸和類腐殖質的降解效率,為實際工程中三級AO工藝的優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掃二維碼閱讀《三級 AO 工藝中的硝化液回流比對食品工業廢水的處理影響》
城鎮水系統
研究與應用
關注城鎮水系統整體提升的發展趨勢,本欄目匯集供排水管網模型、海綿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的優質成果,展現水系統范疇內的發展趨勢。
城市內澇時空分布特征及對城市建設的啟示
本文作者:徐延春 *
通信作者:徐延春
作者單位: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
引文格式:
徐延春. 城市內澇時空分布特征及對城市建設的啟示[J]. 凈水技術, 2025, 44(2): 148-157.
XU Y C.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for urban waterlogging and the inspiration for urban construction[J].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5, 44(2): 148-157.
【目的】 為從整體層面了解城市內澇和治理的變化情況,得出城市內澇的主要成因,找出內澇與治理的薄弱區域和薄弱環節,【方法】 以深圳近3年的內澇點動態統計數據為基礎,針對內澇點的相關屬性,分別研究全市和不同流域2個層面內澇點數量、內澇成因和內澇治理情況的時空分布特征。【結果】 結果表明:深圳內澇呈現“西重東輕”的空間分布特征,全市近年內澇情況有所緩解,但呈現“西降東升”的趨勢,中西部地區內澇不斷減輕,東部地區內澇不斷加重;城市開發強度大而雨水收集排放系統不完善,地勢低洼是導致深圳內澇最主要的原因;深圳中西部流域的致澇成因較為復雜,越往東致澇成因越簡單,但東部地區內澇成因日趨復雜和多樣化;近年深圳內澇治理總體向好,但未整治內澇點占比依然較高;全市不同流域在內澇整治方面存在不平衡的現象,但逐步呈現均衡化的分布趨勢。【結論】據此針對性提出了城市建設管理和內澇防治建議,可為相關部門內澇治理提供依據。
掃二維碼閱讀《城市內澇時空分布特征及對城市建設的啟示》
工程案例
以作品為媒,讓圖紙說話,感受每一個工程項目背后的設計理念和思想。拋磚引玉,經驗分享,讓供排水生產一線的實踐經驗成為同行借鑒的寶典。
土地集約型高排放標準半地下水質凈化廠設計
本文作者:沈 凌 1 ,張 宏 1 ,周合喜 1,2,*
通信作者:周合喜
作者單位:1. 深圳市水務 <集團> 有限公司;2.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
引文格式:
沈 凌, 張 宏, 周合喜. 土地集約型高排放標準半地下水質凈化廠設計[J]. 凈水技術, 2025, 44(2): 174-180.
SHEN L, ZHANG H, ZHOU H X. Design of intensive land-use semi-underground WWTP under stricter discharge standard [J].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5, 44(2): 174-180.
【目的】 為破解超大城市水環境基礎設施用地矛盾,探索高密度建成區規劃建設廠城融合的水質凈化廠成為補齊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的重要舉措。【方法】 布吉水質凈化廠三期工程設計規模為15萬m3/d,設備近期按照10萬m 3 / d 配置,采用雙層覆蓋半地下式結構布置,上蓋建設附屬設施和城市社區公園。該工程污水處理采用多段缺氧/好氧(AO)+磁混凝+精密過濾,滿足地表水準Ⅳ類標準要求,臭氣處理遵循“市民無感”的嚴苛排放標準,采用全過程隔音降噪處理,打造“無聲”水質凈化廠。工程采用立體開發建設,打造土地利用典范。廠區外觀設計去工業化,將上蓋打造為服務周邊居民的城市社區公園。通過建立多點多線超越和處理單元串聯改并聯運行模式及放大設計管渠斷面,保障生產運行穩定。【結果】工程投入商業運營以來,出水水質全面優于地表水Ⅳ類標準(總氮≤10mg/L),臭氣、污泥處理效果優于設計要求。【結論】該工程有效破解用地矛盾和鄰避效應,為土地資源高度緊張的地區建設水環境基礎設施提供借鑒和參考。
掃二維碼閱讀《土地集約型高排放標準半地下水質凈化廠設計》
《凈水技術》二〇二五年2月刊目錄
涵蓋九大主題
24篇文章來自水行業領域的學者
215頁學術碩果
等您翻閱
我們為您呈現最前沿的水科技動態
傾聽行業帶頭人的“大家之言”
引領供水行業高品質飲用水目標的實現
呈現污水處理與回用的創新應用
薈萃城鎮水系統全流程中監測技術的創新
分享代表性城鎮給排水工程的設計思路
推動供排水企業生產一線經驗的交流
編輯:鈕曉曉
排版:李佳佳
校對:李佳佳
推薦閱讀(點擊標題跳轉)
《凈水技術》2025年活動計劃
《凈水技術》刊務理事會歡迎廣大水務企業加盟合作
詳情可咨詢市場部 :孫編輯 159008782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