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上海頂流房企,如今面臨巨虧。
2022年,仁恒置地以402億元銷售額位列上海房企第二,當年其全國銷售業績超過700億,位列全行業21位。
而短短一年時間,2023年上海房企銷售榜上,直接沒有了仁恒的身影,同年仁恒虧損7.2億。
最新財報則顯示,2024年仁恒置地爆大雷虧損37.63億,虧損幅度擴大421%!
從單城市年銷400多億的上海頂流,到在上海一個新盤都沒有,再到業績出現巨額虧損,仁恒上演了一場令業內唏噓不已的大退敗。
這個曾經被業內廣泛學習的“三好學生”,變成業績巨虧的“留級生”,仁恒到底發生了什么?
1
早有預謀,外資頂流的撤退
據濤哥了解,仁恒從巔峰的極速滑落,是一場早有預謀的“大撤退”。
作為外資房企在中國發展最優秀的樣板,仁恒憑借高品質的產品一度成為了行業和市場廣泛認可的標桿。
在中國城鎮化進程中,仁恒吃到了紅利,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掙了不少錢。
濤哥聽說,在市場最好的2019年,仁恒還曾想過要破千億,也曾雄心勃勃的加大投資拿地。
然而隨著市場變化,這家敏銳的新加坡企業,迅速調轉了方向,全面叫停投資步伐,加速撤出中國市場。
仁恒上海最后一次拿地還是2021年,此后他們連續4年不拿地,而是加速清貨,在2022實現最后高光后全面退場。
據仁恒年報顯示,2023年其銷售額323.5億,同比下降52.5%;2024年其銷售額222億,再次同比下降31.4%。
仁恒業績的暴跌,主要也是因為4年不拿地,沒有高能級產品,2024年其銷售業績主要來自于深圳、南京、蘇州、無錫、??诘瘸鞘?。
對于2024年出現的巨額虧損,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
房地產項目資產減值33.70億、金融資產減值凈虧損21.04億,以及投資物業公允價值虧損2.22億,三項合計共虧損56.96億。
比如在深圳,仁恒深之源項目,從最初9-10萬/㎡大幅降價至4-5萬/㎡,屬于打5折銷售,這些產品的投資失誤也是仁恒巨虧的原因。
作為新加坡企業,仁恒老板這幾年已經把重心轉移回了新加坡,在最近的業績會上,他還直接說:“與新加坡市場的強勁表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市場在2024年繼續呈下滑趨勢?!?/strong>
2
團隊散場,核心人才全面流失
伴隨業務全面收縮,地也不拿了,高配置的團隊自然也就顯得多余。
因此,2022年至今,仁恒原本穩定的核心高管批量離職,很多10年以上的老人都離開了。
濤哥盤點仁恒這幾年離職高管如下:
1)原仁恒置地執行副總裁、上海區域總經理 阮信坤
仁恒元老級人物,曾任仁恒蘇州公司總經理、上海區域總經理等職務,去年底離職。
2)原仁恒置地北方區域總經理 楊軍
此前就職于平安,先后擔任仁恒置地北方公司投資副總經理、集團投資中心總經理等職務,去年底離職。
3)原仁恒置地執行副總裁 周軼群
2015年加入仁恒任上海公司總經理,2021年調任總部執行副總裁,2022年離開仁恒,目前就職于萬科南方區域任區首。
4)原仁恒置地人力副總裁 盧睿鋒
2009年加入龍湖先后任多個城市公司人力總、總部人力資源副總等,2018年加入仁恒置地擔任副總裁分管人力,2022年從仁恒離職。
5)原仁恒置地研發部總經理 陳偉
曾服務于綠地、正榮,2019年加入仁恒,2022年底從仁恒離開。
6)原仁恒置地投資部總經理 竇義粟
2014年加入仁恒,2020年中離開,目前就職于保利置業任投資中心負責人。
7)原仁恒置地營銷部總經理 崔時嵩
曾就職于順馳、綠城,入職仁恒多年,2022年離職。
8)原仁恒置地人力部總經理 王瀾菲
服務仁恒超10年,2023年離任。
9)原仁恒置地深圳公司總經理 王洪偉
曾就職于佳兆業、萬達,2018年加入仁恒負責深圳公司,2022年離職。
10)原仁恒置地武漢公司總經理 劉繼超
2002年加入仁恒,2017年任仁恒武漢公司總經理,服務仁恒21年,2023年離職。
可以發現,濤哥列舉的這些人,都曾在仁恒服務很久,不少都是10年以上,但隨著仁恒全面收縮,都遺憾離職了。
事實上,培養這樣一支能做好產品的團隊并不容易,但在外資老板去意已決的背景下,也只能各奔東西。
3
展望未來,依然要繼續去庫存
事實上在2024年中期業績會上,仁恒置地對于未來發展就表示要持續“觀望”,管理層對于未來的形勢不抱樂觀態度。
而在近期的業績會上,有投資者對仁恒4年不拿地表示擔憂,仁恒董事長鐘聲堅則表示:“目前仁恒置地仍然有超800億庫存,仍可銷售3年以上。”
對于未來的發展,仁恒董事長鐘聲堅認為:
“將安全放在首位,發展排在第二位。接下來要將此前積累的高價土地完成去庫存,進一步降低財務杠桿?!?/strong>
說白了,雖然這幾年上海等核心城市房地產市場表現還不錯,但仁恒老板還是不看好未來。
據悉這兩年鐘老板在出清內地資產同時,已經將投資重心放在了新加坡等其他區域。
在濤哥看來,作為一家外資公司,哪里賺錢就投資哪里,仁恒老板的做法無可厚非。
記得幾年前,大家還說市場變差,有利于仁恒這樣的高品質公司,結果卻發現市場難做后,人家直接賣完走人了,并沒有繼續跟你玩。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本土的那些,依然在堅持發展的民營房企,以及持續拿地的國央企,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
關于今天分享的內容,大家有什么評價?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