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復雜、價值較高、產業鏈條長的汽車工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以一個城市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形成汽車產業集群,這樣的“汽車之城”是各個地區發展經濟的硬核底牌——簡單來說,造車的城市,地位遠高于賣車的城市——很不幸,成都正是一座汽車銷量上佳、汽車產量欠佳的城市。
成都曾以639.5萬輛的汽車保有量成為全國第一,可以和北京一較高下;又在2024年以66.54萬輛的年度銷量登頂全國第一,然后呢?
“汽車之城”“新能源汽車之城”“汽車出口第一城”……哪怕是最擅長以各種定向形容詞包裝來占據“C位”的成都,也得在最為硬核的汽車產業領域小小吃癟。
因為,銷量可以注水,產量卻不會說謊。
先來看看近年來的城市汽車產量,這是最能體現城市或區域工業水平的指標之一,汽車產量排名很大程度上就是各國、各個地區、各個城市的工業能力排名。
2023年,全國城市汽車產量前五名分別為:廣州(317.92萬輛)、重慶(231.79萬輛)、上海(215.61萬輛)、深圳(178.6萬輛)和長春(155.8萬輛),這一年,成都的數字是83.9萬輛,城市排名為十多位。
再看看2024年中部四省會城市的汽車產量:
合肥全年汽車產量180萬輛,其中新能源130萬輛;
武漢全年汽車產量120萬輛,其中新能源40萬輛;
鄭州全年汽車產量110萬輛,其中新能源60萬輛;
長沙全年汽車產量100萬輛,其中新能源85萬輛;
別說和為了汽車產量第一打出真火的廣州、深圳、重慶、上海相比,就連中部四省會城市,現在的成都也難以追及。
產量不到百萬,成都的汽車產業雖然可以入席,但現在就只能坐在小孩那一桌,畢竟,按照成都官方的計劃,2025年實現汽車本地整體產量達100萬輛(不含異地分子公司產量),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為25萬輛。
當前,各個省市區的汽車產業競爭加劇,各個城市都在努力尋找多元化汽車產業版圖上契合自己的生態位。傳統汽車工業重鎮與新興汽車工業強市的競爭已愈加白熱化,在這樣的形勢下,成都想要逆襲難度不小。
從省域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廣東由廣州、深圳、佛山、肇慶4城聯動,整車企業引領帶動作用顯著,再引導珠海、汕頭、東莞等地形成差異化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這才守穩了汽車產量第一省的位置。這也對四川-成都發展汽車產業有很好的借鑒。
從都市圈、城市群的角度來看,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成都發展汽車產業的重要助力。兩地的汽車產業雖然不在一個層級,競爭關系也更顯復雜,但仍能找到不少互補點。長三角地區構建了以上海為中心、涵蓋整個江浙滬地區的汽車供應鏈體系,覆蓋一輛汽車從研發、設計到生產的所有環節,蘇州、無錫、常州等城市都因此受益。珠三角地區從合資車時代一路走來,也早早構建起了成熟完善的汽車產業鏈體系,并不斷以龍頭企業比亞迪、廣汽為核心,進行全國范圍的生產基地布局,將品牌力、資源和市場綜合運用到了極致。成渝雙城完全可以玩出類似的花樣,貴為傳統汽車之城,又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突破的重慶,其實很需要發揮川渝兩地合力,而成都做一個區域汽車產業的優秀“二當家”,也不是不可以。
與成都最不愿談及經濟方面的人均數據一樣,產業鏈如何一直是成都產業經濟發展的難點之一。成都并非沒有完備的產業鏈,但成本與便捷度上距離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區按還是有較大的差距。研發機構、巨頭企業當然也想要布局市場輻射力極強的成都,但成都只有市場就是硬傷,稍大一些、硬核一些的產業項目,如要實現更好的成本控制,有著更完備更多元的產業鏈網絡的長、珠三角才是企業的首選。
缺乏龍頭企業是成都很多產業領域的老毛病,汽車產業上也不例外。在這方面可供成都學習的城市是北京、西安與合肥。一度沒落的老牌汽車之城北京,因為小米汽車的爆發而重返汽車產業強市第一梯隊。以汽車零部件起家,原本沒有多少存在感的合肥,因為押注投資蔚來汽車成功,而斬獲“最牛風投機構”,一舉從長三角的汽車產業邊緣城市擠入核心隊列。再說西安,與比亞迪的深度綁定是西安最為明智的產業決策,僅比亞迪一家,就讓西安擁有了整車、電池、電機、電控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當然,成都也有規模不小的比亞迪生產基地,但被迪子帶著狂飆的,卻是西安。
包括汽車產業在內,沒有多少企業能夠真正忽略成都,但是否堅定的選擇成都,卻也得好好考慮一番。
說到底,成都至今仍缺乏一個堪稱門面擔當的汽車整車企業,它最好由本土培育,外來戶也不是不行,但成都,真的還有這個機會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