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之“道”》
享譽全球的超級暢銷書
迄今為止共有43個版本問世
涵蓋23種語言
最新中文版近期再次強勢加印
《奧義書》:
“它動。它不動。
它既遠又近。
它既在這一切之內,
又在這一切之外?!?/strong>
奧本海默:
“例如,如果問,電子是否保持同一位置,我們應當回答‘不’;如果問,電子的位置是否隨時間而變化,我們應當答‘不’;如果問,電子是否靜止,我們應當回答‘不’;如果問,它是否在運動,我們應當回答‘不’?!?/strong>
對于普通人來說,物理學與哲學看似是遙不可及的兩門高深學問,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無論從研究對象還是研究方法,乃至后續的應用實踐都截然不同,千百年來它們以各自的方式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但是上面這兩段話無論從物理學還是從哲學的角度,后者的話都像是對前者做出的回應。面對這段橫跨兩千多年的有趣“對話”,我們不妨來簡單梳理一下。
《奧義書》是古代印度最經典的哲學著作之一,其中的作品產生年代可上溯到公元前1500年前,最晚約在公元前6世紀?!秺W義書》注重哲學思考和靈性探索,不僅是古代印度圣賢對弟子進行傳道授業的秘傳,也是印度人思考自我和宇宙的源泉,有著印度的《論語》和東方的《沉思錄》之譽。
奧本海默,若不是去年在奧斯卡獎上大放異彩的那部同名人物傳記電影,可能還是會有不少人感到陌生。這位在物理學界享有盛譽的美國科學家,被譽為“原子彈之父”,但鮮為人知的是他也是美國哲學學會會士,上面這段極富哲思的話,就譯自他1953年出版的《科學與常識》(Science and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這部作品主要探討了科學革命對普羅大眾世界觀的影響。
讓這兩個著名論斷穿越千年時空“相會”的正是《物理學之“道”》的作者弗里喬夫·卡普拉(Fritjof Capra)。他在這本書中將很多前沿的物理學理論,例如量子力學、相對論等等,與哲學、宗教的諸多思辨方式進行融合和思考,尤其是神秘的東方哲學,為讀者開啟了一種全新的理解物理學和世界本質的方式,打破了學科間的壁壘。表面上看,哲學家們一直在嘗試回答很多抽象的思辨問題,而物理學家們卻在用嚴謹的公式、精密的試驗去揭示物質世界運行的底層邏輯,但如果將哲學的深刻洞察及智慧思辨運用到天體的運轉、微觀粒子的跳躍,在激起奇妙漣漪的同時,或許還能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東方與西方之間,激發人們更為深層次的思考,增進不同文化的理解與包容,賦予我們在思考自我和宇宙的一種全新視角。
思辨
神秘
哲學
宗教
思想文化的擺渡者,在東西方之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