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感冒掛了兩天‘鹽水’,怎么就突然腎衰竭了?”
55歲的賀先生(化名)感到難以置信……
血肌酐值爆表!超標14倍
賀先生平時體質良好,雖患有糖尿病,但通過降糖藥物控制,體檢結果基本正常。前不久,他因著涼出現感冒、低燒,便去了附近小診所輸液治療。診所給他用了左氧氟沙星、布洛芬、泰諾和阿昔洛韋,兩天后,他的感冒癥狀好轉,體溫也恢復正常。
然而,賀先生卻發現自己的小便次數明顯減少,從平時每天4到5次變為1天1次,且尿量極少。同時,他的臉和雙腿也開始浮腫,還出現了乏力、惡心、胸悶等癥狀。賀先生意識到不對勁,便前往醫院急診科。
檢查結果顯示,賀先生的血肌酐高達1455μmol/L,超出正常上限14倍,被診斷為腎衰竭。醫生表示,當時賀先生已發展至尿毒癥,非常危險。
一個“小感冒”?
為何能發展成腎衰竭?
腎臟是我們身體的“過濾器”,負責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水分,維持人體內環境穩定。當腎臟受到損傷時,它的“排水”和“排毒素”功能都會受到影響,進而引起水腫、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代謝性酸中毒和高鉀血癥等表現。
大家比較熟知的腎衰竭原因是各種慢性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急慢性腎炎和痛風等。但不容忽視的是,某些藥物的不當使用也會引起腎衰竭,而且通常來得更加猛烈和兇險。其中有一類藥物,最需要引起警惕,因為是普通人群最容易接觸和自行使用的,那就是——非甾體抗炎藥。
賀先生服用的藥物,就有這種成分,醫生分析:
布洛芬和泰諾都含有非甾體抗炎藥成分,這類藥物雖能快速解熱、抗炎、鎮痛,但可能導致急性腎損傷;
阿昔洛韋雖是常用抗病毒藥,但其腎功能損傷的副作用常被忽視,尤其在輸液滴速過快時,可能引起腎衰竭和無尿狀態。
賀先生的腎穿刺病理結果顯示,他的腎衰竭正是由藥物副作用引起的急性腎損傷。
幸運的是,賀先生入院兩周后尿量逐漸增多,腎功能恢復正常,后續不再需要透析治療。
腎臟沒有痛覺神經?
這些危險信號要知道
腎臟被稱作“沉默的器官”,因為沒有痛覺神經,它生病時不會叫苦也不會喊痛,所以有時候很難早期發現。當身體出現以下信號時,一定要及時就診,完善檢查。
腎臟病早期可表現為疲勞和食欲缺乏、尿量改變和浮腫、高血壓等;
發展到腎衰竭時可以出現惡心嘔吐、皮膚瘙癢、口臭和頭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神經系統癥狀。
這些重點人群?
需警惕藥物性腎損傷
1.慢性腎臟病患者,特別是已經存在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腎功能已經受損,更容易因藥物進一步導致腎損傷。隨著年齡增長,腎臟功能逐漸減退,老年人更容易出現藥物性腎損傷。
2.低蛋白血癥人群,蛋白質營養不良或低蛋白血癥會增加藥物在體內的游離濃度,從而增加藥物毒性。
3.有藥物過敏史或過敏體質的人,使用某些藥物時更可能發生過敏反應,進而引起腎損傷。
4.腎臟血流量減少或體內電解質失衡的患者,使用某些藥物時更易發生腎損傷。
如何預防藥物性腎損傷?
1.避免服用腎毒性藥物,若不得不服用,需在醫生指導下服藥。
2.用藥前評估腎功能,聯合用藥時應盡量避免同時服用腎毒性藥物。
3.服用腎毒性藥物時應密切關注尿液變化,如尿量減少、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并定時抽血檢測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標。
4.對于腎臟功能正常、不需要限制水分攝入的人群,服藥時可多飲水以促進藥物排泄。
提醒:
早春時節春寒料峭
氣溫變化大
應注意及時增減衣物 防止著涼
一旦感冒別輕視
切勿自行亂吃感冒藥
謹防引發腎功能損傷
應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
遵醫囑服藥
來源: 央視新聞、國家應急廣播
編輯:謝蘇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