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
說起日本大正天皇的妻子貞明皇后,要先花些筆墨說說她的“公婆”明治天皇和嬪妃柳原愛子。開天辟地,是明治之君的歷史色彩。這場“進步”中也有保守不前和固步自封,集中體現在他學習西方文化、推進國家改制過程中依然保留的一夫多妻制。相比新鮮的變革之風,這也幾乎成了明治天皇身上的一股“陳腐之氣”。
不過,或許沒有這樣的“陳腐”,明治天皇也不可能從柳原愛子那里收獲自己膝下唯一順利成人的兒子,也就是之后的大正天皇。明治天皇共有6個妻子,在子女的天命不順之中,天皇的交接棒被交到了大正天皇手里。這位由嬪妃所生并繼承皇位的天皇,卻和自己的妻子干了一件和父輩截然不同的大事——廢除一夫多妻制。
《易經》言“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改號“大正”的背后,也似乎預示著會和前朝有所不同。大正天皇的妻子貞明皇后,被不少學者稱為“日本最幸福的皇后”,多半是要從她獨享天皇之愛來說。是否真的擁有人間普遍意義的幸福暫且不論,若從歷史學者森暢平的《近代皇室社會史》(吉川弘文館,2020年1月)的觀點來看,大正天皇也好,貞明皇后也罷,其自身均為側室所生,卻開創了日本一夫一妻的先河。與其說是個人思想和觀念產生了內部驅動力,不如進一步觀察皇室的變化是整個社會思潮的悄然轉變。這種社會學角度的解讀,自然超越了大正天皇和貞明皇后的婚姻觀范疇。小說家關川夏央在對原武史的《皇后考》(講談社,2015年2月)進行書評時認為,不妨透過“皇后”來解讀日本社會的“本質”,某種程度上突出了對皇室女性個體存在感的關注和重視。
貞明皇后生于1884年,出身于江戶時代的公家九條氏,是公爵九條道孝的第四個女兒,原名九條節子。她雖然長相溫婉,但皮膚黝黑,當時被稱為“九條家的黑小姐”。這種膚色在當時也備受青睞,當作體魄健康的象征。作為“天選之子”的大正天皇在成婚的年齡時遇到了九條節子?;适矣拥膽K痛經歷讓昭憲皇后在選媳婦時尤其看重身體素質。這恰恰是九條節子的優勢,歷史順理成章。事實也證明,一邊是體弱多病的大正天皇,一邊卻是連生四子的九條節子,可謂是“爭氣”。
絕大部分歷史學者關于夫妻2人推動一夫一妻制的動機分析,不外乎三個。一是夫妻恩愛,二是西方思潮影響,三是對自身經歷的宮斗慘烈的體會和對子女后代幸福的顧及。在當時皇室上下看來,一夫一妻顯然是一個破天荒的東西,對于那些拿子孫繁衍來說事的王公大臣而言,自然有不破不快之意。不過,我倒替九條節子暗自幸運,因為擁有4個兒子,她也有了十足的底氣,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母以子貴”,或者叫“母以子強”。
比起作為妻子的九條節子的個人幸福,一夫一妻的社會意義更加厚重?;蛟S正因如此,九條節子可以在推動教育、醫療、工業和慈善事業發展等方面專心用力,不僅是個“賢內助”,也在包括疾病預防等方面留下了獨到的貢獻。
九條節子作為皇太后去世后,追號為貞明皇后,這二字取自中國古典《易經》里“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從女性地位和歷史角色的視角看,其貞明所在,當首在廢除一夫多妻。至于是不是人生贏家,至少,無論是和她的母親野間幾子相比,還是和她的兒媳婦香淳皇后相比,她都稱得上是幸福的。(2025年3月19日寫于日本東京樂豐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