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防務新聞3月19日報道,美國太空作戰副部長邁克爾·蓋特萊恩空軍四星上將,3月18日,在華盛頓舉行的麥卡利斯防御計劃會議上表示,商業系統已經觀察到中國衛星在近地軌道上演練“混戰”機動。
這是中國作為美國的競爭對手,在太空能力方面戰術和技術進步的最新展示。蓋特萊恩稱觀測顯示 2024年某個時間,中國的3顆“試驗”-24C衛星、“實踐”6號-05A和“實踐”6號-05B衛星出現異常動向。
在近地軌道,中國的這些衛星進行了受控和同步的相互接近,正在練習戰術、技術和程序,以執行從一顆衛星到另一顆衛星的在軌太空作戰。
在美軍方經過評估以后,認為“實踐”6號衛星系統,不僅能執行信號情報任務,而且也能在軌道上執行復雜機動的能力,稱為交會和接近作戰。涉及繞過其他物體導航,還涉及到檢查其他衛星。
此舉,是中方在演練太空衛星機動作戰戰術和程序,展示了高度復雜的軌道機動能力。戰時可用于接近敵方航天器進行破壞或俘獲,還能維修己方受損的航天器。
蓋特萊恩將衛星“格斗”演示與“近乎對等”的美國對手的其他幾項令人擔憂的活動一起列出,比如俄羅斯在2019年展示的“套娃”能力,其中一顆衛星釋放了一個較小的航天器,然后在美國衛星附近執行了幾次跟蹤機動。
C4ISRNET的太空和新興技術記者考特尼·阿爾本,在防務新聞網站撰文指出,中俄在太空領域的這些行為表明,美國軍隊與其對手之間的太空能力差距正在縮小,這是包括太空作戰部長布拉德利·錢斯·薩爾茨曼上將等太空軍領導人多年來一直在提出的擔憂。
目前,美國太空軍極為重視加大對在太空中建立“優勢”或主導地位,這既要保護其在軌運營的衛星免受對手的攻擊,同時也要有自身的進攻措施和手段。
2019年12月20日,特朗普1.0時代,將原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更名為太空軍,成為繼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之后的美國“第六大軍種”。
美國太空軍主要有航天發射、航天測量跟蹤管理、防天監視作戰和軍事航天員四個職能屬性的部隊構成。司令部設在科羅拉多州的彼得森空軍基地。
按照五角大樓的設想,美國太空軍的主要任務是獨立作戰和支援其他部隊作戰。主要負責監督軍用衛星的運行,包括GPS系統、導彈預警衛星和衛星通信系統等。
此外,美國太空軍通過裝備的太空武器,用來打擊外層空間的衛星、彈道導彈等飛行器,來致盲和癱瘓對手的監視、預警、通信、導航系統,攔截攻擊目標等,為美軍其他作戰部隊創造更有利的作戰環境。
組建美國太空軍,目的是搜集情報與監視、推動太空軍事化與武器化、拓展軍事作戰能力、保護本國的太空資產、維護美國的太空霸權等。
美國試圖通過太空軍,來確保其在太空領域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其威懾和作戰選擇能力,防止其他國家在太空的發展對其構成挑戰,實現從太空 “存在感” 到 “統治力” 的轉變。
近年來,中國成功發射導航衛星、載人航天飛船、月球探測器等,并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建立月球基地和太空實驗室,進行小行星攔截發射試驗等。毫無疑問,在太空技術和應用方面,中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進步。
中國歷來主張和平利用太空,不希望太空被軍事化,持續呼吁在太空領域加強國際合作,探討制約太空軍事化的國際條約,以限制太空武器的開發和部署,避免太空競賽的無序和不穩定。
美國太空作戰副部長蓋特萊恩上將上述的這種說法,是對中國太空技術進步的夸大解讀,說穿了就是冷戰思維的延續,是所謂 “中國威脅論” 在太空領域的體現。
即便中國相關的衛星,真如蓋特萊恩上將所言,在太空進行了機動變軌,那也是現代航天技術的常規應用,用于軌道調整或任務協同,以確保太空資產的安全和可持續利用。
蓋特萊恩將中國在軌衛星的動態,與空戰時戰斗機近距離“狗斗”聯想起來,生硬地將兩者扯到了一起,而且貼上了“格斗”的標簽,就是為了以變相的“中國威脅論”,為美國在太空領域擴大軍事化尋找借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