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周榜停發了,車圈反內卷,越來越清晰。
所以,雖然看起來同質化,但細節的差異再越來越大。“1晚3場發布會,全都關于智駕,比亞迪一搞閃充,蔚來緊接著就官宣和寧德時代的換電合作”。2025年的車圈競爭,不再是簡單的價格戰或智駕戰,或者是輿論戰那么簡單,商業競爭激烈之白熱化,所有車企之間都成了情報戰,生怕被競爭對手打個措手不及。
“今年上面對我們的要求是,感知友商,說白了就是,搞清楚對手們在干啥”,郝榮的工作是為理想汽車服務,從2024年后半年開始,他們的工作任務就開始了調整。而這并不只是一家企業的工作方式,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內部要求,感知友商。
這樣的競爭狀態之下,大多數頭部車企的思路其實都轉向,變成了“要跟別人玩點不一樣的”。所以,從春節至今的智駕大戰,細節上主動的開始脫離同質化,并且和油車時代一樣,有對比就有傷害,于是生出了新的鄙視鏈。
中國車幾乎All in智駕,鄙視鏈呼之欲出
長安,不再推出非智能車型,2025年后續推出所有新車都將帶有智駕和智艙;
比亞迪,推進全民智駕,推出天神之眼A/B/C三種方案,發布會上宣布21款款車型全部增加智駕但指導價區間不變;
吉利集團,推進全民智駕,推出千里浩瀚5個版本的方案,差別之處是吉利提出了支持L3級自動駕駛的架構,更細節的還在于陳奇在發布會上主講技術,意味著極氪在吉利智駕體系中的權重上升;
零跑汽車,推進智駕平權,朱江明講的很清楚,很早就開始做了,所以不到13萬元的預售價里就能配上激光雷達,有城區NOA;
最新的3場里,極氪的發布會說的是,推出滿血車位到車位能力,連續自動避讓障礙功能,還有最關鍵的,極氪9X光輝,也就是目前吉利體系內非跑車的最頂配車型,要有L3級自動駕駛,下個月上海車展就亮相;
廣汽發布的是,L3級自動駕駛今年量產并上市銷售,推進在2026年年初完成L4級自動駕駛規模化運營,接下來昊鉑會是集團內的技術先驅,傳祺和埃安會成為智駕普及者;
奇瑞發布的更多,先是和比亞迪一樣有全民智駕普及,所有車型都會上智駕和自動泊車,最低價的是6.59萬元的奇瑞小螞蟻(參數丨圖片),推出4個智駕版本-獵鷹200、獵鷹500、獵鷹700、獵鷹900。其中,獵鷹900支持L3級自動駕駛能力,要在2026年實現量產并上車。
而且,最關鍵的一點在于,奇瑞推進油電同智,燃油車上也會全部配上智駕能力以及自動泊車。
總之,如果進一步結合最早在智駕領域競爭的幾家車企-華為鴻蒙智行、小鵬、理想、蔚來的計劃來看,整個中國車市里的競爭狀態大體上可以用2句話來形容。
第一是,車企層面,來的越晚給的越多。第二是,真正的智駕普及大概率會在2026年完全發生。
而第一點,也在不斷的刷新全民認知,于是,隨著認知不斷的被沖擊和改變,也就一如燃油車時代那樣,開始生出鄙視鏈。第二點是,一線中國品牌已經幾乎All in智駕領域,這將倒逼供應商成長,就像當年的三電技術與底盤技術那樣,發生快速的成本下探以及規模增長。再加之,頭部車企紛紛上車智駕,二三線品牌如果不想被淘汰,那就必須讓相關功能快速以偏低成本上車。
“多數人買車的時候,還是老規矩,感性上還是會偏向固有印象,但隨著車企現在這么傳播,尤其是L3級自動駕駛已經拿出來到處說了,所以,其實我們也沒什么辦法跟特別懂的消費者解釋”,這是梁庸在北京4S店銷售一線給出的觀點,而這種看法,在他的同行里也是普遍結論。建議消費者自己去試試,畢竟,事實勝于雄辯。
打法不同,奇瑞開始深度對齊華為
總之,發布會上所說的,有期貨也有現貨,各家的玩法完全不同。短時間內,一切無從客觀且全面的進行驗證,這是行業的最大挑戰。短短的一個月之間,比亞迪超20款、奇瑞超30款,再加上吉利、廣汽等等,接近100款車型開始普及智駕,這對于從事汽車行業的媒體和機構來說,都是天文數字。那么,對于要買車的人來說,自然是只能跟著感覺走。
車企的宣發,自然是管不了消費者到底怎么想,于是,關于智駕的鄙視鏈也開始重新形成。
之所以說是重新形成,因為智駕此前有著鄙視鏈,早期是純視覺Vs激光雷達,隨著華為和理想的快速崛起,隨著半血FSD在中國OTA,純視覺開始去魅。
雖然能在價格上帶來優勢,但消費者對技術先進性上的認知,不如激光雷達方案。再到之后,隨著端到端大模型的崛起,鄙視鏈又變成了有端到端的,大于無端到端的。
而新的鄙視鏈則分為2條,且后續預計大概率會新增1-2條主線。新增的第一條是,有無L3級自動駕駛能力,或者相關技術,會成為新的認知分水嶺。上述的發布會核心信息回溯里就能發現,競爭勢態已經變成了,“L3級自動駕駛呼之欲出,L4級自動駕駛即將到來”。
在普及全民智駕發生之前,只有余承東非常激進的公開說,要在2025年實現高速L3級自動駕駛,城區L3級自動駕駛試點。但到了眼前,參與者則增加了理想、小鵬、廣汽三家。理想實現有監督L3級能力,小鵬的說法比較模糊,要實現L3級自動駕駛功能,廣汽則是要量產并上市銷售。
第二條的關鍵要素是,燃油車有無智駕能力。奇瑞無疑是之中的關鍵影響因素,它用比亞迪在新能源上普及全民智駕的邏輯,把自家的燃油車做了一遍。于是,本身就因為價格同級別相對更低、終身質保等方面非常有優勢的它,瞬間開始對更多油車客戶進行收割。
幾乎可以預見,有著高速上自己超越慢車、能自己進出匝道、自動泊車等能力,奇瑞2025年的油車銷量還會逆勢上漲。至于另外2條可能新增的鄙視鏈,一是關于越野,二是關于全球化,這其中,奇瑞同樣會是重要的攪局者。
越野無需多言,隨著轎車、SUV、MPV的智駕戰越來越激烈,再隨著奇瑞、吉利、長安、比亞迪等品牌陸續向長城在細分市場發起挑戰,接下來主打越野能力的車型會更多的普及智駕。而全球化也是一樣,奇瑞的發布會說的很清楚,自己要做四個平權,因為它是中國出口連續多年的銷量冠軍,把中國智駕帶向世界去,也是擁有先機。
不過,一切還要回歸到必須解答的第一性問題上來,誰的智駕能力更好,這就和油車時代都是1.5T誰更快更省油,或者是電車時代,同樣價格同樣續航數字,誰的真實續航更長一樣。需要花費時間、金錢、市場驗證等,來解答。
本質上,如今的全民智駕普及,是多數車企的學習之爭。因為,多數車企自研剛剛起步,需要更多依賴外部供應商,而外部供應商的可選擇性其實也并不夠多。
以關鍵感知硬件為例,激光雷達在2024年成功超過150萬顆的裝機量,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別為速騰聚創、華為、禾賽,三家之和占據整個車市的比例是86.5%。
以自動駕駛芯片為例,英偉達Orin-X、特斯拉FSD、華為昇騰610、地平線征程5之和,就占據整個市場79.6%。
從整體解決方案上看,能夠上牌桌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少,主流玩家不過只有華為車BU、Momenta、元戎啟行、地平線、輕舟智航幾家。
再從車企的角度來看,有相關自研能力的不過早期布局的幾家,華為有全環節關鍵軟硬件的能力,小鵬有圖靈芯片,蔚來有神璣、楊戩芯片,理想有自研VLM/VLA大語言基座模型,傳聞中自研芯片舒馬赫也在推進中,零跑有一定的自研能力,但關鍵部分目前還是依托高通或英偉達。
另外,在解決方案上,華為還在給出更多玩法。奇瑞等少數企業,也開始了對的深度學習。比如,目前智駕能力第一的華為鴻蒙智行,在新問界M9和享界S9增程版上,在繼續將激光雷達的數量增加到4顆,這是為了更好的車輛感知與識別效果。就在新一輪發布會上,奇瑞給出14000Pflops聯合算力、吉利給出23.5E Flops等,相比目前各家車企都在卷云端算力的趨同做法,華為顯然有著不同的思考。
總之,擺在消費者面前的局面就是,如果要買主流品牌的主流車型,那幾乎就淘不上述名單中的重疊。再結合各家車企的智駕軟件能力團隊不同,比如零跑B10推出時,隨著訂單突破3.1萬輛,也有很多老車主質疑“自從買了零跑之后,壓根沒有幾次OTA,這么慢的節奏下,激光雷達和智駕會不會是擺設?”
所以,智駕的能力究竟如何,一切都要打個問號。再比如說,車企實際的創新性解決方案也是有限,除了華為和理想這2家市場中應用智駕的純頭部,以及特斯拉這個隨時可能攪動渾水的鯰魚之外,其實多數的方案在技術路徑上是相同或相似的。比如,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使用類似理想的VLM模型,這一次奇瑞的發布會上也用上了和蔚來NWM類似的世界模型。
寫在最后
所以,這就是擺在你我面前的局面,不同車企都想在現有玩法上,做出相應的增量,于是認知上就產生了新的鄙視鏈。甚至于,近期有車企開始公布計劃時使用了“即將推出L4級自動駕駛”的話術。這被解讀為,中國2025年就會有大量的L3級自動駕駛或類似技術進行應用,所以根本不用提自己的L3級計劃,因為會落后。
不過,還是要有人出來回答,好的智駕究竟該是什么。因為,從參數上,還不能清晰看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