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換季,天氣多變,很多人的咳嗽又犯了。有時候明明晚上睡得好好的,突然喉嚨里奇癢無比,硬生生把自己給咳醒;有時候心情不舒暢,人一郁悶起來就咳嗽;隨著身邊的咳嗽聲漸漸多了起來。怎么辦?
咳嗽不停怎么快速止咳?
中醫認為慢性咳嗽的發生與體內的“氣、血、陰、陽”失調有關,治療原則因人而異。
南昌貢方堂中醫科專家陳順濤表示,咳嗽的發生與外邪侵襲及臟腑功能失調有關,中醫一般將咳嗽分為外感和內傷兩類,外感咳嗽屬于邪實,外邪犯肺,肺氣壅遏不暢所致,起病急,病程短,病情較輕;內傷咳嗽多為邪實與正虛并見,起病緩,常反復發作,病程長,多伴見其他臟腑病癥。
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辨別咳嗽的不同類型,常見的類型包括:
●風寒咳嗽:表現為咳嗽伴有清晨寒冷感、咳痰清稀。可使用解表藥物,如麻黃、桂枝等。
●風熱咳嗽:表現為咳嗽伴有咽喉腫痛、痰黃、口干。可使用清熱解毒藥物,如金銀花、薄荷等。
●痰濕咳嗽:表現為咳嗽伴有痰多、胸悶、咳聲重。治療時可以使用化痰祛濕的藥物,如半夏、陳皮等。
●陰虛咳嗽:表現為干咳無痰、喉干、夜間加重。可使用滋陰潤肺的藥物,如百合、沙參等。
中醫怎么治咳嗽?
自從新冠流行之后,群體免疫力明顯下降,各種流感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病原體引發的呼吸道傳染病紛至沓來,咳嗽聲此起彼伏。
今天分享中醫治療咳嗽證的一個方劑。
止嗽散
藥物組成:紫菀三錢,百部三錢,桔梗三錢,白前三錢,橘紅二錢,甘草二錢,荊芥錢半。水煎服,也可以研為散劑,每服三錢,開水送下,飯后服。
以上七味藥的組成具有溫而不燥,潤而不膩,苦不過寒,辛不過熱,既有辛甘為開,又可甘苦而降,故適用于肺之宣化肅降,更能加強氣機出入升降的功能。
當病人初診時主訴為咳嗽,首先問其發病日期,因為日期的多少對于病情的演變關系很大,繼問其既往證是否有咳喘宿恙,圍繞其主訴重點詢問其自覺癥狀,同時對于天氣之陰晴,氣候的寒暖,與咳嗽也有關系。止嗽散是治療由于外感風寒而引起咳嗽所適應的一個方劑。
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靈活調整藥物劑量和方劑組成,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一人一方”,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濕熱咳嗽
主證:痰量較多,色黃白相間,并連粘不清,苔黃而膩,口干不欲飲水,脈滑而略數。
證候分析:素有濕熱內蘊,以感外邪,最易轉為肺經濕熱,故痰色黃白粘膩不清,苔黃而膩,口干不欲飲水,脈滑而略數,證屬濕熱蘊肺。
治法:利濕清熱止嗽。
方藥:止嗽散加減。按原方荊芥減為五分,加前胡三錢,白蔻二錢,苡仁五錢,節菖蒲三錢,炒杏仁三錢,滑石三錢。這里加菖蒲、白蔻以化濕濁;加前胡清濕熱而止咳;加滑石、苡仁清熱利濕;加杏仁肅降肺氣。
醫案
陳某某,男,62歲。
主訴:咳嗽10月余
現病史:在別處打針吃藥無明顯好轉。現咳嗽,有黃白粘痰,較難咳出,無胸悶胸痛,有點口干口苦,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紅暗苔黃較厚膩有裂紋,脈滑數。
中醫診斷:咳嗽 痰熱郁肺
治法:清熱化痰,宣肺止咳
處方:清肺排毒湯加減
麻黃10g,苦杏仁10g,石膏20g先煎,炙甘草6g,射干 15g,紫菀20g,款冬花20g,細辛3g,五味子6g,姜半夏 10g,茯苓 10g,豬苓10g,澤瀉10g,柴胡6g,黃芩6g,桂枝6g,枳實6g,陳皮6g,北沙參 15g,共5劑,1日1劑,常規煎,分早晚兩次飯后溫服,連用5天。
隨訪:患者服藥三天咳嗽即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