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軍大授銜,經主席提議和中央軍委決定已經到地方上工作的將軍不再參與授銜。于是鄧小平、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李先念等人都沒有參與授銜。當時陳毅也已經離開了軍隊到地方上工作了,他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負責新中國的外交事務。
對于陳毅該不該授銜,中央辦公廳專門去征求了周總理的意見,在距離正式授銜半個月前總理專門給中央辦公廳回了一封信力主授予陳毅元帥軍銜,總理說蘇聯的布爾加寧元帥是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相當于我國總理)也被授予了元帥銜,這樣也挺好啊,給陳毅授予元帥軍銜不會對他現在和將來的工作產生影響的。總理力主給陳毅授元帥銜最深層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是因為陳毅是我軍重要的創建人之一,在南昌起義三河壩分兵后是朱德和陳毅把南昌起義余部歷經千萬艱難轉戰多地最后把部隊帶到井岡山的,這才有了朱毛井岡山會師,星星之火才最后成了燎原之勢。井岡山時期陳毅也是僅次于朱毛的第三號人物,所以說陳毅在我軍中的分量舉足輕重。
第二點是因為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主力紅軍長征,留在南方省份打游擊的就是陳毅和項英,不幸的是項英后來犧牲了,所以說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代表人物就是陳毅。在抗日戰爭時期我黨主要領導的兩支武裝力量分別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在南方的新四軍的代表人物就是葉挺、陳毅、項英,在葉挺和項英都犧牲后,那么新四軍重要的代表人物就只剩下陳毅了。在解放戰爭時期,全國五大野戰軍,陳毅就一直兼任著華東野戰軍也就是后來第三野戰軍的司令員和總政委,而且第三野戰軍的兵力規模僅次于林彪的四野,所以說以三野六十多萬人的兵力規模不出一個元帥也是不合適的。
綜上可以看出不論是井岡山時期的代表人物、還是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時期的代表人物、抗日戰爭時期的代表人物以及解放戰爭時期的代表人物,陳毅在軍隊各個時期的代表性都是別人不可替代的。所以說總理支持授予陳毅元帥軍銜是非常妥當的。也有人說陳毅到地方工作了可以從三野的粟裕和張云逸中選一個出來授予元帥軍銜,但是綜合看來粟裕雖然戰功赫赫但是各個時期的代表性不夠,主要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凸顯出來的,資歷還是有所欠缺。張云逸大將資料夠,但是從戰功上來看又有一些弱,所以三野中還是給陳毅授予元帥軍銜最合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