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四年科普事業的征程中,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深刻洞察科普創作研究與實踐的重要性,在打造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年會品牌促進學術探討交流,開展多元交流活動,深入科普科幻創作相關研究方面持續發力,為科普創作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一、打造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年會品牌,為繁榮科普創作提供助力。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年會正逐步成為規模化、跨領域、跨地區的高水平學術盛會。年會以學術探討與交流合作并舉的模式,設置主旨報告、專題論壇、優秀科普科幻圖書作品展示和科普創作現場交流等板塊,全方位展現新時期我國科普創作成果,來自全國各地的科普界同行逾千人參與了線下年會。
2021
打造科普精品
賦能創新發展
2022
深化供給側改革
繁榮原創科普精品
2023
以高質量科普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二、開展多元交流活動,拓寬科普創作社會輻射力。主辦“繁榮科普創作助力創新發展”系列沙龍80余期,沙龍聚焦科普領域的不同熱點、前沿、科普作家、作品開展交流,吸引了超兩千人次的積極參與。主辦5期“中國科幻講壇”系列活動,活動涵蓋科幻創作分享、科幻理論研究、科技趨勢展望、科幻電影與動漫解析等多個維度,線上總觀看人次超400萬;主辦科技傳播與影視系列交流會3場,吸引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10余所高校參與;聯合主辦兩屆“全民閱讀大會?科普閱讀論壇”均取得很好成效。
“繁榮科普創作助力創新發展”系列沙龍
“中國科幻講壇”系列活動
科技傳播與影視系列交流會
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科普閱讀論壇”現場
三、開展科普科幻創作相關研究,為政策和實踐提供支撐。
為科普事業發展出謀劃策,研究撰寫《關于推動科普期刊發展,提升全民族科學素養》《完善科普法治體系,促進新時代科普繁榮》等政協提案。
為科普創作提供實踐借鑒,聯合中國科普研究所翻譯出版科普創作指南類著作,開展學科科普創作實踐及科普圖書歷史研究,研究出版優秀科普作品佳作評介圖書,開展科普作品標準及評價體系研究。
為科幻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研制中國科幻產業發展報告,出版世界科幻動態、中國科幻發展年鑒,聯合地方開展相關研究并發布報告。
排版:沈 丹
編輯:林雪琪
審定:李紅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