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兩會上,“好房子” 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以滿足群眾的高品質居住需要。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近期正組織編制《好房子建設指南》,也在修訂《住宅項目規范》,其中有一項,就是把住宅的層高標準提高到不低于3米。
雖然說“好房子”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標準,但青島市區有一個板塊,這兩年可以說是“好房子”扎堆供應,那就是張村河(也被稱作株洲路板塊)。
1、張村河,市場地位如何?
根據銳理數據統計,近一年張村河板塊商品住宅市場表現突出:
成交貨值位列主城區第一!
網簽套數位列TOP3,僅次于東李世園、科技大學-洛陽路!
套均成交總價614萬元/套,僅次于市南嶗山沿海一線!
——有價又有市,低調的一哥
2、張村河,庫存壓力如何?
截至2月底,張村河板塊商品住宅狹義庫存約49萬㎡,按近一年去化速度推算,去化周期高達32個月——貨值第一的背后,是供地節奏集中,新盤扎堆競爭,導致庫存高壓。
——等等,張村河的庫存壓力真的如此之高嗎?
張村河板塊在售項目中有兩個“極端”——人才房改商品房的嶗山尚境以及300㎡+大平層的魯信有鄰花園(千萬級門檻對標金家嶺-石老人一帶豪宅)。剔除后取證庫存去化周期僅14個月,低于18個月健康水位線。主流120-200㎡各面積段庫存各有高低,但壓力基本可控。
3、張村河,沒有錯位競爭,只有品質內卷
受供地節奏影響,張村河板塊一路之隔就有2-3個新盤。不僅區位上貼身肉搏,戶型面積也是高度重合,競爭壓力自然不小。
除了成功“搶跑”的華潤,避無可避的越秀和海信“們”穩扎穩打,打造高品質的會所和實景示范區,直擊高凈值客群對品質生活的向往。
(本文非廣,就不做展示了,感興趣可以去售樓處看一看,比照片更有說服力)
4、唯地段論已經失效,產品力比重越來越高
套均600+萬元的板塊,地段認可度自然是基礎,大拆大建的張村河,規劃前景和落地速度有目共睹。但只看地段可以選二手房,且周邊可不是什么老破小,更多的是品質較好的次新房。新房和二手房間也不存在地段碾壓的優勢,年銷70+億的成績,離不開產品力升級。
產品力差異導致去化冷熱不同,這種情況在當下市場并不少見,無論是豪宅區還是剛需板塊,那些滯銷的準現房、現房,難道缺的是地段和價格嗎?
那么,青島市場觸底反彈了嗎?
全方位的觸底反彈,自然是沒有。
但,
東李,短期庫存壓力小了,結構性調整,地鐵盤芳華地要漲價了;
歡樂濱海城,青島濱海國際中心的品質小高層,“搖號”了;
即便不靠供需關系調整,“好房子”扎堆的張村河,一個路口2-3個樓盤,面積總價高度重合,套均總價600萬以上的板塊,平平穩穩的一年賣了超70億;
雖然“好房子”還沒有具體的標準,但各地新樓盤的產品力內卷大潮早已開啟:外立面、社區大堂、園林、會所,軍備競賽般的配置提升,奢石從戶外到戶內全副武裝,“零公攤”甚至“負公攤”的戶型屢見不鮮,空中花園、全景艙場景迭代……
“好房子”讓居住越來越美好,“好房子”扎堆,共同賦予板塊高品質標簽,提高客戶整體認知度,一起“把蛋糕做大”實現共贏,“好房子”叫好又叫座,這才是市場健康發展之路。
2025年,青島該不該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