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零年四月十九日,一架飛機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機場降落。這架飛機上下來的正是周恩來總理和外交部部長陳毅一行人。這次是周恩來總理第四次訪問印度,但這一次也是印度方面表現(xiàn)最冷淡的一次。由于印度政府態(tài)度如此冷漠,周總理在出訪印度前就有了心理準備。因為中印雙方當時因為邊界問題一直未能達成共識,所以才有這次訪問。
不過,在出訪過程中,面對印度記者的挑釁,周總理還是能對答如流,實在是令人欽佩,這期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周總理又是如何對答案呢?
本期將為大家揭開歷史的一頁,歡迎各位朋友留言點贊轉發(fā),您的支持將是我最大的動力!
從建國以來,中國和印度就在邊界問題上不斷發(fā)生摩擦。
而且,我們國家和印度在邊界問題上的觀點之所以不一致,根本原因是在“西藏問題”上存在原則分歧。中國一向希望與之友好相處。但是事與愿違,兩國在邊界問題上始終無法達成共識,因而發(fā)生了摩擦。對于邊境問題,說白了就是“西藏問題”。而且這個問題,追根究底,還是英國制造的。當英國在殖民地印度之后,便開始向北擴展勢力范圍,相繼控制尼泊爾、錫金、不丹,甚至妄圖將西藏收入囊中,以求在亞洲獲得更大的利益。
當時的大英帝國堅船利炮,國力蒸蒸日上,大陸東岸日漸衰微,和大清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在清政府強大的時候,加強了朝廷對西藏的控制,因為強大的經(jīng)濟和軍事力量是清廷維護話語權的有力保障。統(tǒng)一后的廓爾喀于1788年以西藏當局征收貿易稅過于沉重為理由,派兵入侵西藏邊界,兩年后又直逼班禪額爾德尼駐地日喀則。乾隆皇帝立即派遣大將軍福安康的遠征,他率軍平定廓爾喀,也就是現(xiàn)在的尼泊爾,迫使其承諾再不侵犯西藏,大清揚名立萬。到1884年和1903年英國兩次入侵西藏時,這一情景已經(jīng)無法再現(xiàn),因為此時處于四面楚歌、危難之中的清王朝已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哪有力量和力量來對付?
英國首先以傳教、游歷、經(jīng)商的名義,搜集情報,再借貿易滲透到西藏,鼓動民族矛盾,侵吞中國領土。英國首次入侵西藏,像強盜一樣迫使清政府簽訂了條約。英國1903年再次入侵西藏,攻占拉薩,十三世達賴被迫逃出蒙古。英國政府于1913年強迫西藏地方在印度西姆拉簽訂《西姆拉條約》,該條線也就促成了后面中印邊境的問題。也就是說,在簽訂的內容中推移的九萬多平方公里的藏南和其重鎮(zhèn)達旺從此成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中印邊界領土爭端由此產生。
一九六零年四月十九日,周恩來總理和外交部部長陳毅一行第四次訪問印度,歡迎儀式也非常簡單,僅用了20分鐘就草草了事。在歡迎會上,尼赫魯代表印度一方向周恩來總理等人致了歡迎辭,但這一次,尼赫魯使用的是印度文而非英文。由于印度政府態(tài)度如此冷漠,周總理在出訪印度前就有了心理準備,周總理早已見過了大風大浪,這一次他勢在必行。
對于印度一方的這種“禮遇”,周恩來總理并不多加考慮,仍然積極地和尼赫魯交涉,這次交涉持續(xù)了足有20個小時,但印度方面從頭到尾的態(tài)度都很強硬,根本沒有同中國和平處理問題的意思。此時,周恩來總理一行人已在印度呆了6天,但6天之后,事情并沒有任何進展。無可奈何,周恩來總理臨時決定召開新聞發(fā)布會,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和平誠意。
晚上七點半,周恩來總理在印度總統(tǒng)官邸的柱廊舉行了新聞發(fā)布會。
這次招待會,不僅向世界人民公開表示中國希望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態(tài)度和決心,而且把中國外交官的智慧和風度展示得淋漓盡致。
新聞記者進入該區(qū)域后,工作人員發(fā)出事先打印好的聲明,其中包含了部分內容:邊界從未劃定,其中存在的問題應通過友好協(xié)商解決。直到達成一致意見為止,中印兩國應該保持邊界現(xiàn)狀,不能采取單邊行動,更不能通過武力改變現(xiàn)狀。
新聞發(fā)布會之后正式開始。在部長陳毅等人的陪同下,周恩來總理走進會場,準備與許多已經(jīng)等候多時的記者見面。隨后,周總理又沉著冷靜地走上講臺,開始發(fā)表演說。盡管這個新聞發(fā)布會是緊急的,但是周總理的講話還是有充分的準備。講話持續(xù)了45分鐘,周總理用他那鏗鏘而又沉著的語調,以一種堅定的語氣,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國的態(tài)度,他在講話中說:中國和印度,都有五年以上的古老文明,而且?guī)浊陙恚覀円恢痹诤推街行蒺B(yǎng)。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印兩國也從未經(jīng)歷過真正意義上的戰(zhàn)爭。但愿我們這一代,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雙方都能冷靜地坐下來,通過友好協(xié)商、公平談判來解決。不能對上辜負了列祖列宗的遺德,對下禍害后代。
周總理的講話熱情細致,感人肺腑,話音一落,會場立即響起熱烈的掌聲。在講話之后,周恩來總理側過身去,喝了一口水,然后繼續(xù)說:“以前有一個朋友告訴我,在座的很多人都是戰(zhàn)神鳩摩羅的后裔,他們已經(jīng)準備好了炮擊我。我感覺,心里有氣應該發(fā)泄出來,因為我們是朋友,朋友之間可以坦誠面對!
在講話之后,一位印度記者站起來問周總理,邊界已明確劃分,為什么還要重新談判?
周總理堅定地回答道:“如果能認真地看完中國印度的相關歷史,并且能夠公正地看待中國的主張,就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后來,一名歐洲記者站起來說:“既然中國想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那么本來屬于別人的東西,就不必談什么東西。”
周總理聽了記者的提問后,嚴肅地說:“你的比喻很不貼切,我們換個比喻,搶強盜偷別人的東西,難道物主不討還?”
這位英國記者覺得周總理的話有漏洞,立刻說:“你是說印度是強盜?”這位設問很不好回答,如果回答不恰當,等于說印度人是強盜。
此時周總理平靜地說:“強盜有,但不是印度人,而是英國殖民者,中印兩國在歷史上是朋友,將來也是朋友。”這樣的回答也讓英國記者無法反駁。
聽了周總理的這個回答,英國記者的臉變得很難看,只好笑著坐了下來。聽完周總理所說的,英國記者無可辯駁。上世紀50年代,印度已是英國的殖民地,而中印邊界爭端問題,與英國殖民政策脫節(jié),是不能將中印邊界爭端聯(lián)系起來的。因此,周總理的講話并非毫無根據(jù),而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在一位英國記者坐下之后,另一位記者立即站起來,問道:“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嗎?”
周總理回答說:“沒錯,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歷史太長,西藏不說,至少在元朝以前,西藏已是中國領土。”
那位記者反駁道:“你所說的元朝,時間太短了。
周總理接著說:“中國元代時期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如果您認為七百多年是一段時間,那么,到目前為止,美國也不過是一百多年的歷史,那么美國難道不能成為一個國家嗎?真是太荒唐了。”
詢問過程中,一些記者的各種惡毒、刁鉆的問題都被周總理有理而鎮(zhèn)靜地解決了,總理還直截了當?shù)乇砻髁酥袊牧觯寗e有用心的人閉上了嘴。最終,新聞發(fā)布會在輕松的氣氛中圓滿落幕。
在新德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周總理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向世界宣傳了我國熱愛和平的立場,以及不惜一切代價堅決維護祖國利益的決心。以其人格魅力和智慧,展現(xiàn)了一種負責任大國的風范,深深打動了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
這就是周總理,他最擅長把敵視的問題繞過提問者的圈套,而且無可辯駁。
在國際舞臺上,他總是能夠做到滴水不漏,無懈可擊,即使是面對一些人唇槍舌劍般的圍攻,他也總是能夠以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用自己的智慧和機敏將這些危機一一化解。
周總理可謂是國際外交領域中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以其前所未有的氣度和智慧,代表著中國人民站在國際舞臺上,向世界各國人民發(fā)出我們的聲音!
數(shù)十年過去了,我們依然深切地懷念周總理,他為黨和人民付出了一切。認識老一輩革命家的事跡,可以激勵我們熱血報國,努力自我完善,在各條戰(zhàn)線上踏實工作,把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相結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