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劉博團隊
銀行業的價值,不在巔峰時的增速,而在寒冬里的溫度。
3月14日晚間,平安銀行年報披露。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平安銀行2024年的營業收入、凈利潤有所承壓,全年實現凈利潤445.08億元,同比下降4.2%。
平安銀行同時宣布,2024年全年以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6.08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117.99億元,占合并報表中歸屬于本行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的比例為28.32%。
如果用2024年平安銀行每股分紅除以3月18日的收盤股價(11.49元/股),你會驚訝地發現,該行的股息率超過了5%。這在當前“資產荒”的時代,平安銀行堪稱“下金蛋的母雞”。
究竟該如何評價平安銀行?它的未來值得看好嗎?
01
年報看點
平安銀行2024年營收、利潤之所以微降,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宏觀經濟承壓,企業與居民信貸規模同步收縮;二、利率市場化沖擊,利息收入下降;三、息差收窄與政策讓利的雙重擠壓等。
這其實也是所有上市銀行面臨的共同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同業還在焦慮凈息差收窄時,平安銀行已在財富管理、科技賦能和同業競爭中,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
▎資產量增質優
截至2024年末,平安銀行資產總額57692.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3%。
其中,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達41940.74億元,同比增長4.0%,
財富客戶數增長5.7%至145.62萬戶,私行客戶AUM占比達47%。
這意味著,每100元零售資產中,近50元來自高凈值客戶的財富管理,而非傳統信貸。
當普通銀行因零售規模見頂陷入業務瓶頸時,平安的“質量型零售”反而打開了增長空間。特別是平安口袋銀行APP月活用戶4351.63萬戶;綜合金融貢獻的AUM增量占比達60.2%。
▎緊扣科技與綠色發展主題,對公貸款高速增長
管理學大師拉姆?查蘭說過:“優秀的企業,總是把政策變成戰略的一部分。”
平安銀行在“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東風中,緊扣國家戰略,直擊實體經濟痛點,為企業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
去年,企業貸款余額16069.35億元,同比增長12.4%,其中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興行業貸款新發放2159.88億元,增速達41.9%。
科技企業貸款余額1488.51億元(+24.6%),綠色貸款余額1577.62億元(+13%),供應鏈融資發生額15983.12億元(+19.9%),均實現兩位數高速增長。
▎資金同業業務快速提升
資金同業業務對銀行的內部資金調配能力、市場適應性和風險管理都有一定要求,目前平安銀行在同業市場展現出較強競爭力。
2024年末,同業機構價值客戶數達1559戶,較上年末增長14.6%。債券交易量1212.5億元,同比增長40.7%,境內外機構銷售的現券交易量4.54萬億元,同比增長46.0%。
資產托管規模突破9.1萬億元(+4.6%),外匯避險客戶數達14987戶(+16.5%)。
不止如此,平安銀行用教科書級的分紅策略,闡釋了企業真正的護城河,是把股東利益刻進基因里。
當同業開始紛紛收縮分紅應對不確定性時,平安卻用“真金白銀”回報股東,展示了對穩定的業績和盈利能力的自信心。
夯實零售業務鞏固基本盤,借力對公業務開辟增長空間,平安銀行成功構建了財富管理“第二增長曲線”和產業投行“第三增長曲線”,在行業寒冬中率先迎來復蘇曙光。
02
深蹲起跳
2023年下半年,平安銀行啟動 “零售做強、對公做精、同業做專” 戰略,刮骨療毒,下出了“深蹲起跳” 的妙手棋。
◆ 零售做強
零售業務向來是平安銀行的強項,憑借信用卡、新一貸、汽融貸等拳頭產品,平安銀行把零售貸款、零售收入、零售利潤占比等關鍵數據做到了行業前列。
在銀行這個“賺今天的錢,埋明天的單”的行業,最危險的從來不是宏觀經濟的狂風暴雨,而是貸前調查漏掉的一張水電費單,是貸后管理疏忽的一次企業走訪……
平安銀行的零售轉型,是一場刀刃向內的“斷舍離”。2024年,主動壓降信用卡、消費貸等高風險資產,個人貸款余額同比下降10.6%。
通過集團的綜合金融優勢,深化綜合金融協同如保險、證券業務聯動,進一步提升高凈值客戶黏性,把零售向更高端的私行藍海拓展,形成差異化競爭。
◆ 對公做精
具體而言,對公業務聚焦“做精行業、做精客戶、做精產品”,全方位實現業務穩健發展。
在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恒看來:“對公做精,不是做規模,而是做客戶的金融合伙人。”
2024年,平安銀行企業貸款增長12.4%,投向卻天翻地覆:
基礎設施、新能源等四大基礎行業貸款新增4424.56億(+35.4%),新制造、新生活三大新興領域投放2159.88億(+41.9%)。這種 “傳統穩底盤、新興抓增長”的策略,精準服務實體經濟和新質生產力。
胡楊樹在旱季落葉,卻把養分注入根系,那些在寒冬里堅持“向下扎根”的銀行,終會在春天率先抽芽。
◆ 同業做專
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真正的銀行家都懂得:每天下班前倒一倒“風險的沙粒”,比盯著業績的“高山”更重要。這不是謹小慎微,而是對“利潤前置、風險后置”的敬畏。
2024年,平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維持在1.06%,與上年末持平且低于行業平均水平(1.25%);
撥備覆蓋率250.71%,風險抵補能力保持良好;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12%、10.69%、13.11%。
正因為平安銀行的資產質量指標與風險管控指標向好,所以在同業中贏得信任。
“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指揮戰斗”是華為任正非的管理真經之一。2023年下半年,平安銀行開始“精兵簡政”,在2024年財報中具象顯示為:成本收入比降至27.66%。
經歷業績短暫深蹲的平安銀行,正站在新一輪業務起點上,朝著愈發光明的前景奔跑。
03
價值回歸
種種跡象顯示,2025年將是上市銀行價值回歸的一年。
整個金融行業特別是銀行業,將迎來三大利好:
利好一:內需復蘇。國家宏觀政策出現了重大變化,將全面落實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超常規逆周期調節”,赤字率也提到了4%,再加上擴大內需的政策紛紛落地,2025年宏觀經濟將顯著好轉。
利好二:國家注資。國家將對六大國有商業銀行大手筆注資,為此將增發5000億元以上特別國債,這將成為點燃銀行估值的“核動力”。
利好三:估值提升。各大銀行都更重視估值提升,“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也將在2025年取得新進展。最近銀行股的普遍上漲,就是一個重要信號。
平安銀行也在公布年報的同時,發布了《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估值提升計劃》,公布了一系列即將采取的措施。
當前,銀行業市盈率(P/E)和市凈率(P/B)均落在了歷史區間的低位。全球主要銀行的平均市盈率已從十年前的15倍左右下降至當前的不足10倍,市凈率更是普遍低于1倍。
估值提升計劃中提到,2024-2026年度,平安銀行每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在當年實現的可分配利潤的10%至35%之間。
2024年,平安銀行約117.99億的分紅方案,5%的股息率,遠超銀行理財2.5%。
不僅慷慨回報股東,還吸引社保基金增持1.2億股、險資加倉2.3%,這些長期資金的投票,正在重塑銀行股的估值邏輯。
歷史經驗顯示,股息率超4%的銀行股,三年平均估值修復35%。
細讀平安銀行的年報,還有一個重要的看點不得不提,截至2024年末,平安銀行私人銀行客戶9.68萬戶,較同比增長了7.3%;私人銀行AUM余額19754.71億元,同比增長了3.1%。
這說明大城市新興的富裕人群在理財上非常信任平安銀行。私行客戶是銀行業務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其認可度直接影響銀行的資金成本、盈利結構及長期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平安銀行的凈息差已降至2%以下,2024年的凈息差為1.87%,來到了歷史底部,未來下降空間非常有限。
因此,當平安銀行迎來估值修復、業績回暖的戴維斯雙擊時,2230億市值(截至3月18日收盤)或許只是新征程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